陈玉文
(哈尔滨市双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100)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CT与MRI诊断的临床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采用MRI检查与CT检查,所有患者经手术证实。结果:MRI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CT的检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最佳诊断方法,但费用较高;CT诊断准确率稍低,但费用较低,在检查不确定时可采用MRI诊断以提高准确率。
【关键词】腰椎间盘出;CT;MRI,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071-02
椎间盘突出症分为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脱出和椎间盘髓核游离的病理类型。脱出指纤维环断裂,髓核组织脱出至环外,压迫神经。髓核游离是指脱出髓核与纤维环裂口断开,上下或向后游离[1]。影像学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目前应用CT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非常普及的手段,MRI诊断结果准度更高。现对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CT与MRI诊断表现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5.5±2.5岁,病程1~3.6年,平均年龄2.2±0.8岁。直腿抬高实验阳性14例,腰神经压迫试验阳性8例,合并腰侧弯患者6例。
1.2方法
CT检查:采用螺旋CT扫描,观察椎间盘为主时,扫描层厚应选择2~4mm薄层,范围应包括整个椎间孔,以便观察有否脱出椎间盘碎片的迁徙。观察窗宽可采用200~300Hu,窗水平(窗中心)50~70Hu的软组织窗。重点观察脊柱骨结构时,可选窗宽2000~3000Hu,窗位500~600Hu的骨窗。
MRI检查:病人仰卧于床,一般用自旋回波(SE)脉冲序列,T1加权和T2加权成像,由于MRI检查时间较长,常规行矢状面和横断面扫描,有时也辅以冠状面扫描。层厚一般为5mm,分辨率0.92mm,矩阵256×256,有时也采用一些其他的脉冲程序。常规矢状面SE序列T1WI成像和横断面T2WI成像扫描。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0例患者均经手术实证,并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手术证实椎间盘突出23例,椎间盘影出11例,椎间盘脱出7例,椎间盘游离4例,椎间盘Schmorl结节8例,椎间盘真空象5例。
MRI诊断,椎间盘突出23例(100.0%),椎间盘影出10例(90.9%),椎间盘脱出6例(85.71%),椎间盘游离4例(100.0%),椎间盘Schmorl结节7例(87.5%),椎间盘真空象5例(100.0%)。CT诊断,椎间盘突出22例(95.65%),椎间盘影出10例(90.9%),椎间盘脱出6例(85.71%),椎间盘游离3例(75.0%),椎间盘Schmorl结节6例(75.0%),椎间盘真空象4例(80.0%)。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的检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可分为急性腰椎间盘突出与慢性腰椎间盘突出。急性突出多见于中青年,常有腰部扭伤或其他外伤史。临床症状与体征依椎间盘突出的大小、方向而不同,常见腰疼,下肢放射疼,腰背部肌肉保护性痉挛,患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慢性突出发病年龄较大,平均45~55岁。病史多长,起病隐袭,除腰腿疼外,常有患侧肢端肌肉萎缩。突出多数发生于腰4~5,与腰5~骶1间盘,突出的部分93%位于椎管内,3%位于椎间孔,4%为远外侧型,位于椎管外。发生于椎管内的间盘突出依突出方向可分为中央型突出与旁中央型突出。旁中央型突出远较中央型突出多见,这可能与椎间盘后缘中央后纵韧带附着,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有关。腰椎间盘突出有程度不同,严重时,髓核物质可经撕裂的纤维环进入椎管,与原间盘分离,称为游离间盘,多位于硬膜外间隙前外侧(前硬膜外间隙),常向上或向下迁徙,压迫硬膜囊及位于侧椎管内的神经根[3]。大的分离椎间盘可造成硬膜囊的不全梗阻,而病变椎间盘高度保持正常,CT不易作出正确诊断。偶尔,游离间盘的碎片可穿破硬膜进入硬膜囊,CT表现似马尾肿瘤,其机制尚不清楚。椎间盘外侧型突出累及椎间孔时,应与神经鞘瘤、神经根袖囊肿及大的神经根静脉丛鉴别。神经鞘瘤常伴有椎间孔的扩大;神经根袖囊肿CTM可见造影剂充盈;神经根静脉丛可见增强,但敏感度较MRI低。
腰椎间盘膨出MRI不如CT显示清晰。矢状面MRI显示椎间盘组织退变、脱水,呈短T2信号,并向后膨隆,轻度压迫硬膜囊。在轴面MRI,间盘无特定的突出方向,而向四周膨隆,受压硬膜囊、侧隐窝,常伴小关节增生,亦可伴椎体轻度滑脱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矢状面MRI显示椎间盘信号异常,T2WI信号变低,纤维环部分断裂,髓核后突。在轴面MRI,偶见断裂纤维环的信号,髓核突向裂口区[4]。裂口可呈中央型,亦可突向侧方。可压迫一侧硬膜囊、神经根袖,亦可单纯压迫一侧侧隐窝,还可压迫椎管外一侧神经根组织。腰椎间盘脱出,纤维环在T1WI呈较髓核略低信号。仔细观察矢状面T1WI,常可见断裂的纤维环。脱出髓核呈稍长T1、短T2信号,可向后、向上、向下移动,压迫局部硬膜囊,累及椎基底静脉丛时可见短T1缓慢血流信号。腰椎间盘髓核游离:MRI显示椎管内前侧方髓核组织信号,其与破裂的纤维环口不连续。可沿椎管前壁上移、下移,亦可后移至后纵韧带、硬膜囊侧壁,似占位病变压迫硬膜囊变形,常需增强扫描,以便与肿瘤鉴别。T1WI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周边轻度强化,游离髓核不强化。
MRI与CT诊断检出率分别为,椎间盘突出检出率100.0%,95.65%,椎间盘影出检出率90.9%,90.9%,椎间盘脱出检出率85.71%,85.71%,椎间盘游离检出率100.0%,75.0%,椎间盘Schmorl结节检出率87.5%,75.0%,椎间盘真空象检出率100.0%,80.0%。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的检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腰椎间盘症采用MRI与CT均是有效的影像检查手段,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比较,MRI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但CT费用较低,扫描速度快,临床最为常用更易于患者接受,但对于CT不能确诊的病例应结合MRI进行诊断,MRI做为CT检查的互补方法,检出率更高。
【参考文献】
[1]韩永岗.腰椎间盘症压迫症的CT扫描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155-156.
[2]李大创,周龙平.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J].职业与健康,2009,24(22):2495-2496.
[3]张庆军,曹阿丹,闵会东,等.CT与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13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5):3580-3581.
[4]李立杰.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6):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