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入园幼儿文明礼仪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浅谈新入园幼儿文明礼仪的培养

王国洪

王国洪叙永县叙永镇东城幼儿园教师646400

【摘要】文明礼仪培养,是形成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3岁的幼儿正处于敏感期,是培养文明礼貌习惯最佳时期。本文通过礼貌教育融于日常各环节之中、游戏实践中巩固礼貌行为、利用示范和教学活动、家园合作培养文明习惯这几个方面,来谈谈新入园幼儿文明礼仪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正能量破窗效应文明礼貌培养文明习惯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7-109-02

文明礼仪培养,是形成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走进集体生活,步入校园的第一步。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如果一幢房子有一扇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要不了多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有第一个人丢垃圾之后,人们就会毫不犹疑的丢,丝毫不觉羞愧……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破窗效应”。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破窗效应”对新入园幼儿文明礼仪的培养的启示是:一个班级从一开始就要形成良好的风气,某一不良风气一旦形成,要不了多久就容易蔓延开来,那样的话就会让老师头痛不已。所以,当接手一个新入园班级的时候,就应该努力让全班形成良好的风气,让班级充满“正能量”。比如班级幼儿文明礼仪,纪律,好的生活习惯等等,不在任何一个细小问题上留下“破窗”。这样,老师管理的难度就会降低,班集体就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文明礼仪的教育,不仅奠基人生最佳开端的培养,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3岁的幼儿正处于敏感期,是培养文明礼貌习惯最佳时期。本文通过礼貌教育融于日常各环节之中、游戏实践中巩固礼貌行为、利用示范和教学活动、家园合作培养文明习惯这几个方面,来谈谈本班文明礼仪的培养方法。

一、礼貌教育融于日常各环节之中。

新入园的幼儿礼貌的意识极淡。在家中和外面,大部分幼儿都是在大人的提醒下,被动的、机械地和身边的人打招呼,不会使用适当的礼貌用语主动地和别人打招呼。幼教《指南》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针对此情况,利用入园和离园的时间,我们班所有老师面带微笑给幼儿打招呼、说再见。即使有的孩子不应答,我们也会蹲在他面前说:“早上好”。在潜移默化中幼儿初步形成了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渐渐地幼儿们不但能主动地跟本班的老师小朋友打招呼,也能和其他的老师小朋友打招呼了。

在日常和幼儿的生活中,引入“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感染、影响着每位幼儿,使幼儿初步掌握了文明礼貌的习惯。对于孩子的点滴成长,我们都不断鼓励,坚持说服教育。让孩子在爱和礼貌教育的氛围里,获得礼仪知识。

二、游戏中实践巩固礼貌行为。

幼儿从家庭中来到幼儿园过集体生活,需要了解许多新的概念。托班幼儿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单凭每次的讲解还不足以形成习惯,须通过有趣的游戏中学习,从而会让幼儿从中学会很多事情,因此必须寓礼貌教育于游戏活动中。如:在平时的游戏中,其实就是小小社会的缩影。幼儿之间发生争抢玩具,合作完成游戏时,教师就可以抓住很多契机,开展文明礼貌教育,让幼儿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游戏中的实践,帮助幼儿建立文明礼貌用语,这样幼儿也更容易接受。幼儿在不断地交换角色重复进行游戏,礼貌行为得到了良好的练习。

三、利用示范和教学活动。

新来的小班幼儿喜爱模仿,老师、家长、同伴、周围环境都是他们模仿的重要资源。老师因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于其他老师和本班老师之间要有礼貌的行为。这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所以老师要时刻为幼儿做出好的榜样,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只要幼儿有礼貌的行为时,我都会表扬幼儿,并指导幼儿去观察同伴行为,慢慢的幼儿会从中学习和掌握文明礼貌的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故事、儿歌等形式,帮助幼儿建立文明礼仪的意识。平时在讲故事、教学活动时,我们会适当挑选有教育幼儿礼貌价值的内容,为幼儿讲解。如:给幼儿上《早上好》的教学活动时,从中会加深幼儿学习短句“早上好”,然后我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学会对话。表演完后,幼儿很高心。通过听故事、表演,会让幼儿初步形成有礼貌的思想意识。

四、家园合作培养文明习惯。

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一致性的家、园、社区教育是道德启蒙取得较好成效的基本保证。为让幼儿在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教师不仅要榜样示范,父母更应该为孩子作出表率。所以,家园的配合也必不可少。

(一)让孩子知道什么叫礼貌。

当看到孩子有不礼貌行为时,大部分家长的反应是:训斥、批评,而没想过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礼貌是什么,什么行为是有礼貌的什么行为又是没礼貌的。

父母有意识地在不同场合、根据不同对象教给他具体的做法。如对长辈说话时要使用"您",早上主动向认识的人问好;分别时要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用"请";得到帮助后要说"谢谢";对长者不能称呼姓名或叫老头,而要称呼"老爷爷"、"老奶奶"、"叔叔"、"阿姨"等;家里来了客人要有礼貌地回答客人的问话;到别人家里不随意动东西。

(二)反复练习形成良好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说出来的,而必须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形成。比如,每天都要搭乘电梯好几次上下楼,可以教孩子一走进电梯先向开电梯的叔叔、阿姨或爷爷奶奶问好。别人帮着按了楼层,要说谢谢。每天练习,他自己就会主动地问候了。

(三)及时制止孩子不礼貌行为。

让孩子明白,用不礼貌的方式表达要求,得不到好效果。比如孩子打你或叫你"大笨蛋"时,怎么办?这时候,家长最重要的是保持平静,然后坚决地告诉他这样做是错的。然后,还要告诉他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

(四)多提供孩子和客人交往的机会。

1.有些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打扰来访的客人,会把孩子打发到一边,让他们自己去玩。可这样做会影响到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会想:妈妈为什么不让我跟客人在一起,是不是我总是做错事情?久而久之,家里一来客人,孩子就会自动躲到旁边去。所以,当有客人来访时,父母应该把孩子叫来,向孩子介绍客人,再向客人介绍你的孩子,可以让孩子帮客人拿拖鞋、拿杯子,和客人一起说说话或做做游戏,而不是把孩子打发到一边去。2.家长要注意,父母的以身作则永远是最重要的。潜移默化中,教孩子要懂得礼貌,即便他一时不理解"尊敬"、"谦让"等概念的确切含义,但只要父母每天都用尊敬、谦让的态度对待别人,孩子就会注意进行模仿,这些都是孩子今后形成良好家教的基础。让家长自身的形象来感化孩子,使文明礼仪教育真正做到家园密切配合。才能使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得以不断强化,最终内化成为幼儿自身的品格。

最后,文明礼貌教育要在教师长期、不懈努力的引导与教育下,让幼儿养成的一种习惯。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和行为的训练。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我们更应抓住幼儿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教学名师专业成长模式

【2】气象学家洛伦兹等几个著名心理学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