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观察间歇性经口置管管饲法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期间的60例脑卒中引起吞咽障碍并留置鼻胃管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应用间歇性经口置管管饲法,对照组患者应用留置鼻胃管管饲法,2组均配合常规的吞咽康复训练。一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吞咽功能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歇性经口置管管饲法可加快吞咽功能的恢复,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间歇性经口置管管饲法;脑卒中;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在卒中患者中很常见,急性期有29%~64%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无主动吞咽的生理反射,进食困难,临床上往往会采用鼻胃管来进行胃肠道的营养支持,保证胃肠道功能正常,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以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2]。但持续留置鼻胃管可引起胃食管反流、粘膜出血、吸入性肺炎等诸多并发症。间歇性经口置管管饲法指进食时经口插管,进食后拔除导管的进食方法。食物经食管摄入,符合生理规律,能在短时间内摄取,可刺激食道壁诱发食管开始的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发生胃肠蠕动功能紊乱的机会少,避免了长期置管所致的并发症(皮肤黏膜溃疡、呃逆、反流),减少误吸发生率。我科对吞咽障碍患者持续留置鼻胃管管饲法和间歇性经口置管管饲法进行临床研究,探讨对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改善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我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期间的60例脑卒中引起吞咽障碍并留置鼻胃管的患者,经过相关的医学检验,这些患者全部符合脑卒中的相关标准,并且排除了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和精神疾病的情况。实验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10例,年龄在40岁至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22±3.61)岁。其中脑出血的患者18例,脑梗死的患者12例。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患者为11例,年龄在41岁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79±3.88)岁。其中脑出血的患者16例,脑梗死的患者1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1)经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tandarizedSwallowingAssessment,SSA)[3]存在吞咽困难,留置胃管;(2)改良式洼田饮水试验,吞咽临床评估确定有吞咽障碍的患者;(3)所有患者意识清楚,无严重的认知障碍[4],无严重痴呆,既往无食道黏膜糜烂、穿孔史、出血,无口腔及咽喉病变经口无法进食,能配合检查和治疗。
1.3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的吞咽康复训练。
1.3.1间歇性经口置管管饲法操作前与操作步骤。操作前准备:选择14号一次性使用无菌硅胶导尿管,插入前先将水注入导管内,使球囊充盈,检查球囊是否完好无损,然后将水抽出备用[5]。操作步骤: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床头至少抬高30°),清洁口腔,必要时吸净分泌物,取下义齿,冷开水或蜂蜜润滑导管,经口腔插入深度为30~33cm,确认导管在食管处:1.将导管末端置于盛水的治疗碗中,无持续的气泡逸出;2.嘱患者发“yi”音,声音清晰,在导管球囊内注入3~5ml水,上提导管至卡住感(此时球囊卡在环咽肌下缘)[6],用手妥善固定导管,在导管另一管口注入少量温水(约20ml),观察患者有无呛咳,缓慢灌注鼻饲液或药液,边注边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鼻饲完毕后再次注入少量温水,将球囊内注入的水抽净,缓慢拔出导管,嘱患者维持原卧位30~60分钟。操作注意事项:流质温度38~40℃左右,不可过冷过热,药片应研碎,溶解后灌入。无菌硅胶导尿管可用清水洗净晾干重复使用5~7天,如遇堵管、球囊漏水要及时更换。对照组常规的持续留置鼻胃管管饲法:一般选择杭州美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14号一次性胃管。
1.3.2评价方法2组于治疗前后一个月采用改良式饮水试验评定吞咽功能,判定吞咽能力。(1)协助患者取端坐位,解释此操作的配合要点。准备10ml或20ml注射器一个,两个杯子,一个空杯和一杯适量的水。(2)首先用注射器让患者喝下2ml的水,低头吞咽[7],如无问题,接着3ml的水,再着5ml,最后30ml。(3)观察和记录饮水时间、有无呛咳、饮水状况等。(4)观察有无含饮、水从嘴角溢出、边饮边呛小心翼翼等表现。(5)观察饮后声音的变化、患者反应、听诊的情况。Ⅰ级:可一口喝完,无呛咳,且5秒内喝完为正常;Ⅱ级: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可疑吞咽障碍;Ⅲ级: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确定有吞咽障碍;Ⅳ级: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确定有吞咽障碍;Ⅴ级:常常呛咳,难以全部喝完,确定有吞咽障碍[8]。Ⅲ级以上为异常,Ⅰ级和Ⅱ级的区别是以“时间”和“次数”。2组均于治疗前后一个月行胸片检查对比。
1.4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是在一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和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三个标准,治愈:患者吞咽障碍症状完全消失,改良饮水试验为Ⅰ级;有效:患者吞咽障碍症状明显改善,改良饮水试验为Ⅰ级或Ⅱ级;无效:患者吞咽障碍症状依然存在,改良饮水试验为Ⅲ级以上;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和有效率之和[9]。吸入性肺炎根据胸部X线片检查及临床表现来判定,其中胸部X线片显示双肺散在不规则篇状边缘模糊阴影,多集中在中下肺叶,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反复发热等。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资料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比较
注:χ2=7.68,P<0.05。
3讨论
常规的持续留置鼻胃管管饲法留置时间过长,鼻咽黏膜受压,易发生鼻、食管黏膜溃疡、胃出血,鼻胃管引流唾液至咽喉部,增加误吸、肺部感染及胃肠道细菌感染机会[10],并且长期留置鼻胃管影响了患者自主吞咽功能恢复,不方便吞咽康复治疗,影响康复吞咽治疗效果。经口间歇性置管管饲法既是进食代偿手段,也是治疗吞咽障碍的一种方法[11]。管道经口腔插入时刺激舌根部,诱发吞咽反射,使舌骨肌张力增强,促进喉结上抬。由于多次诱导患者吞咽导管的动作,即加快导管的插入,又达到了训练口、咽相关肌群,诱发吞咽协调功能的恢复[12]。持续留置鼻胃管影响患者的舒适度,易引起鼻黏膜压红、压疮,间歇性置管除进食时间外无需插管,可增加患者的本体感受、自信心,翻身时不要担心牵拉导管而引起黏膜的损伤。同时方便清洁口腔、鼻腔,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间歇性经口置管管饲法可以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吞咽功能的恢复,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MannG,HankeyGJ,CameronD.Swallowingfunctionafterstroke:progressandprognosticfactorsat6months[J].Stroke,1999,30:744-748.
[2]刘琰,胡悦.鼻胃管两种固定方法效果观察[J].Chinesenursingresearch,2008,22(5):1288.
[3]EllulJ,BarerD.OnBehalfESDB/COSTARCollaborativeDgspha-giaStudy.InterobserverReliabilityofaStandardizedSwallowingAssessment(SSA)[J].CerebrovascularDiseases,1996,6(2):152-153.
[4]刘诗丹,陈启波,李荣祝,等.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06:570
[5]窦祖林,兰月,于帆,等.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在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04:801.
[6]窦祖林,兰月,于帆,等.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在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04:801.
[7]窦祖林.主编.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5-167.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医政发[2012]51号.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版)
[9]邝景云,彭伟英,李美琼,等.吞咽障碍筛查对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1,09:25-27.
[10]窦祖林.主编.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5-197.
[11]李良飞,甘敏,陈林.强化康复护理干预对吞咽障碍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2,19(4B):57.
[12]蒋芙蓉,冯芳.经口间歇胃管及经鼻留置胃管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临床应用比较.湘南学院学报,2016,0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