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魄用心关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健康体魄用心关注

佘艳虹

佘艳虹(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翠竹幼儿园)

[摘要]观察幼儿不仅仅要看表面现象,更重要的在于研究、总结孩子的行为表现,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为他们的健康发展铺路搭桥。通常教师的关注点主要是幼儿的安全、活动的程序、动作的练习,而如果忽略了其他一些重要因素,也会走入了指导的误区。我认为教师也应考虑三方面:权衡好“约束”与“放手”的关系;明确“活动程序化”与“重视幼儿表现”的重点;对于“指导动作练习”与“关怀幼儿情感”的关注点。只有在活动中给予幼儿有效的关注,才能使其拥有健康的体魄。

[关键词]健康关注

生命在于运动,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健康的生命是保证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基本的身体健康之上。而在运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个主动的观察者,积极地为幼儿提供建设性的帮助与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仔细的观察,就谈不上正确的、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过去对为什么要在体育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行为,观察幼儿的表现,我并不真正了解。体育活动,只要幼儿玩得开心、尽心,注意安全就行。直到我有幸有机会参加了体育教研组的活动,课题组的老师带领我们研究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后,我才明白,原来观察幼儿不仅仅要看表面现象,更重要的在于研究、总结孩子的行为表现,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为他们的健康发展铺路搭桥。为了解教师在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关注点及其对幼儿的影响,我也观摩了许多的体育教学活动,以下是中班幼儿体育教学活动“平衡练习”的记录:

环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准备活动。

教师把幼儿带到已布置好的场地,请幼儿观察并列放着的六条平衡木(三条矮而宽、三条高而窄)。

环节二:教师让幼儿自己选择平衡木并尝试走过去。

教师布置任务后,很多幼儿便开始在自己选定的平衡木后排队,准备练习。三四分钟后,一男孩首先在矮平衡木上慢跑,另一男孩看到了,叫道:“看我的!”并在矮平衡木上做跳跃动作。他们的大胆尝试引来了周围小朋友的喝彩。教师见状马上大声斥责:“快下来!谁叫你们这样做的!小心摔下来!再不好好练习的话,等会就不要玩了!”两个男孩只好从矮平衡木上下来,到高平衡木上走。

在这一环节中,还有五个孩子不停地东张西望,每次快要轮到时马上又排到队伍的最后面,但教师一直没有发现这一情况。此外,在幼儿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不时地看手表。

环节三:教师组织幼儿做游戏“搬家”。

教师提供了很多辅助材料,要求幼儿每次搬运一件物品经过“小桥”(平衡木),到“河”对面的“新家”。在最边上的一高平衡木上,一个女孩把小枕头顶在头上,小心翼翼地走过平衡木,并喊着:“老师!看我的!”教师没有作出反应。这时,一个男孩拿着一串灯笼,在平衡木前犹豫不决。教师见状说道:“快点!”在教师的催促下,男孩慢慢地走上了平衡木。“抬头,看着前面,不要弯腰……”教师在一旁指导着。练习了几分钟后,两个男孩把一条高平衡木架到矮平衡木上,小心翼翼地在架起的平衡木上走起来。教师发现这一情况后,马上跑过去把男孩从平衡木上抱下来,并生气地问:“是谁先这样做的?谁让你们这样玩的?”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关注点主要指向三个方面:一是幼儿的安全,二是活动的程序,三是幼儿的动作练习。照理说,教师关注这几个方面并没有错,但问题是这位教师因过度关注这些而忽略了其他一些重要因素,走入了指导的误区。如教师过多地关注幼儿的安全问题,经常“约束”他们在活动中的大胆尝试:不允许幼儿在平衡木上跑、跳,当看到幼儿尝试把平衡木架起来练习时立即加以斥责。又如,教师过多关注活动的程序,忽视幼儿的活动表现:不止一次看手表,以确保活动“按时”开展;对很多幼儿的表现(如不敢走平衡木,尝试新玩法等)未予重视和关注。注重幼儿的动作练习及指导,忽视幼儿的情感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用语言指导幼儿进行动作练习;当发现一男孩在平衡木前犹豫时,教师督促他马上走上平衡木,对于男孩眼中透露的胆怯及不安不予注意,等等。

这些误区导致教师没能支持幼儿的自我挑战活动,难以使幼儿获得成功感;没有及时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作出反馈,难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自信心;没有注意到活动中部分幼儿心理负担过重的问题并加以引导,难以使幼儿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我们知道,幼儿体育教学活动大多在户外开展,开阔的场地、四处分散的幼儿、随时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等都给教师的有效关注带来了挑战。面对如此多的影响因素,教师该如何给予幼儿有效的关注呢?我认为教师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约束”与“放手”。

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激发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激发幼儿锻炼的兴趣应成为教师的一个关注点。如在上述案例中,有两个男孩率先在平衡木上做跑跳动作,另两个男孩子尝试把高平衡木架到矮平衡木上进行练习,这些都源于他们对自我挑战的需要。教师出于安全考虑“束缚”幼儿,表面看来似乎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际上剥夺了幼儿尝试的机会,使他们无法尽情地活动,无法体验自我挑战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对参与体育活动失去兴趣。因此,适当“放手”,让幼儿自我探索、尝试是很有必要的。

2、“活动程序化”与“重视幼儿表现”。

应该明确的是,幼儿的表现才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是依据幼儿的表现来调控活动进展情况的,“活动程序化”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在案例中,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就把各环节所用的时间定了下来,在活动中不时地看手表以调整活动节奏。由此可见,教师调整活动的依据并非幼儿的表现,而是自身的需要。如有五个幼儿一直在逃避走平衡木,教师一直未予关注,更不要说去探究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又如有一个女孩发现了新玩法,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却视而不见。由于教师的忽略,很多幼儿在活动中因缺乏及时的反馈、肯定及关注而降低了对活动的兴趣。

3、“指导动作练习”与“关怀幼儿情感”。

在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常常将关注点放在幼儿动作技能的学习上,比较忽视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但是,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兴趣。当幼儿在活动中有所创新时,教师会及时给予肯定;当幼儿在活动中有所进步时,教师会及时表扬:当幼儿有所畏惧时,教师会及时给予鼓励及引导。而在案例中,当男孩拿着一串灯笼在平衡木前犹豫时,教师不仅没有察觉他的害怕情绪并给予引导,反而催促他,并在小男孩慢慢地走上平衡木后,不断地以“抬头,看着前面,不要弯腰……”等语言加以指导。其实男孩此刻最需要的不是教师对自己动作的指导,而是教师对自己焦虑情绪的察觉、关注,并得到安慰及支持,从而排解紧张的情绪,勇敢地在平衡木上练习。

总之,幼儿体育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发挥其作用,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做一位细心的关注者,在活动中给予幼儿有效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2]《运动中成长》刘馨华夏出版社,1994年.

[3]《学前儿童体育》刘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