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1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

侯国庆

侯国庆新疆农二师华山中学841000

摘要:本文在指明历史课堂在新课改下更应该进行有效性和高效性的统一,如何针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提升,并结合课堂实例提出了一些对策性的建议,以期对历史课堂有所改进并进行实践。

关键词: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历史反思出声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应首先明确自我反思的含义和意义,它不仅可用于识错,还能提升认识与行为的层次,升华主体合理性水平,其次是强化反思意识,使反思行为习惯化。

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中注意是否存在的障碍,尤其要监视“判别错误”,从中获得需要反思的对象信息,一旦遇到可疑之点即进入反思状态。

课前反思: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好了吗?(没有复习好就立马复习。)下节课内容预习了吗?

课间反思:讲的哪些是重点、难点、新思路、新方法?有疑点吗?

课后反思:本节课我的任务完成了吗?讲了哪些基本知识?一章节内容上完后,本章各节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得出什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这样,在反思过程中,不但认知能力可以得到实际的锻炼和提高,而且通过反思后的总结提高可以使认知能力不断得到补充、丰富和完善。

再次是培养反思能力,主要对学生而言。

(1)向学生提出反思任务,制定反思计划,确立学习目标。

每次上课前、上课中、上课后和考试前、考试中、考试后都要让学生制定反思计划。每上完一章后写反思报告,检测在这段学习过程中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是否选择了恰当的学习方法,然后及时调整补救。

(2)课堂上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常运用榜样和示范能提高学生有意识的认知和认知能力。我曾经作了这样的尝试:

①“出声思维”,即用言语将自己的思维过程详细地、清晰地描述出来。先展示自己对待陌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时运用的有效策略,然后让学生模仿,进而反思这种策略对自己是否有效。如:对中国近现代史第一章引言部分中谈到的17至18世纪中国落后了这个问题,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教材、全新的知识体系。这里就要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详细地表述出来。我是这样叙述的:先进与落后是相对的,17世纪中国落后了,是相对于什么落后呢?世界潮流。那么当时世界潮流是什么呢?资本主义发展。因为17世纪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后来又开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紧接着法美也开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发展起来。中国落后在什么地方呢?政治上,仍然是封建制;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军事上,军纪败坏,军备废驰,装备陈旧;外交上,闭关锁国;思想上,程朱理学。教材为何在这里安排这个话题呢?原来是告诉我们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落后就要挨打。资本主义国家为寻找发展空间,必然来到落后的中国,因此,鸦片战争的爆发也就不是偶然的了。要让学生明白,教材原来是在谈鸦片战争的原因。这样,让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真正读懂了教材,理解了教材的深刻含义。

②结合历史课本中的具体知识适当穿插相应的历史小论文,把一些历史学家、学者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叙述出来。如:在活动课“昭君出塞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中就向学生介绍目前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方法,展示历史学家们研究某个知识时的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成败经验等,然后要求按照这些思路自己去探究问题的答案。

③尝试错误,激发反思。如:讲到秦统一的原因时,首先让学生自己表达。有些学生满以为自己在书上就轻而易举地找到了答案——秦国经济强大,可见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不够,从而出现了致命的错误。然后引导学生反思:假如没有历史发展的趋势怎么样?你解决问题的方法错在哪里?应如何纠正?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再回答这类问题时,学生就能分清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了。

要高举创新的旗帜,不断探索。爱因斯坦有一句话:“什么是素质?当我们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都忘掉之后,所剩下来的才是素质。”课改有新内涵,老师有挑战,学生有新活动,这一切从何而来?关键就是不断改进、不断提升,创新是发动机,创新是加油站。惟其如此,才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师生的热情,激发潜能,一飞冲天。课堂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主阵地,是教育工作者倾注生命的地方,而教学的创新正是维系生命的血液。创新是一个老师进步的动力,也是活力,没有了创新,生命也就失去了价值。

历史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和有效课堂,需要老师主导、学生主体,共同营造浓厚的氛围,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进一步推动历史的教育教学而不断努力奋斗,让老师教得更有效,让学生学得更高效,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课改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传玺主编《中国古代史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