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黏膜下肿物的特性以及超声内镜的诊断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食管黏膜下肿物的特性以及超声内镜的诊断效果

马晓莺

马晓莺

(常熟第一人民医院215500)

【摘要】目的:评价食管黏膜下肿物的特性以及超声内镜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因胃镜检查疑有食管黏膜下肿物而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超声内镜检查,分析食管粘膜下肿物的特性,评价超声内镜在食管黏膜下肿物中的诊断效果。结果:根据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可知,诊断平滑肌瘤28例(56.0%),经高频电切术治疗26例,病例证实25例,诊断符合率为96.1%;诊断脂肪瘤1例(2.0%),息肉3例(6.0%),静脉瘤6例(12.0%),食管囊肿3例(6.0%),间质瘤、颗粒细胞瘤、外压性改变各1例(2.0%),未发现异常6例(12.0%)。其中食管粘膜下中肿物直径<1cm患者34例(77.2%),病变起源于粘膜肌层40例(90.9%),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或混合低回声光团患者39例(88.6%)。结论:在利用超声内镜诊断中,可有效判断患者食管粘膜下肿物起源,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在该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食管黏膜;肿物;特性;超声内镜;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069-02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食管粘膜下肿物的检出率与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患者在进行普通内镜检查时,仅可观察患者肿物表面,难以确定患者病变性质及具体位置,难以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价可靠信息[1]。超声内镜技术的应用,可明确肿物起源层次及性质,对壁外压迫进行清晰鉴别,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我院为分析食管黏膜下肿物的特性以及超声内镜的诊断效果,选取收治的50例疑有食管黏膜下肿物再次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现将其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因胃镜检查疑有食管黏膜下肿物而接受超声内镜检查的患者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45.7±9.8)岁,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内镜检查,选用富士的小型探头进行诊断。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口服10ml盐酸丁卡因胶浆进行局部麻醉。患者取左侧卧位接受常规内镜检查,通过检查发现病灶后,从内镜活检处将20ml-30ml的脱气水注入,详细观察病灶在脱气水中的变化,注水停止后,从活检口将微探头送至病灶位置,并全面扫描病灶组织,观察其超声图像,待观察到满意的超声图像时将其固定、打印,便于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观察数据选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形式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形式表示,用X2检验。

2结果

根据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得出,诊断出平滑肌瘤28例,占总数的56.0%,经高频电切术治疗26例,病例证实25例,诊断符合率为96.1%;诊断出脂肪瘤1例,占总数的2.0%,均经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为100%;诊断出息肉3例,占总数的6.0%,病理证实均为增生性息肉,诊断符合率为100%;诊断出静脉瘤6例,占总数的12.0%,食管囊肿3例,占总数的6.0%,间质瘤、颗粒细胞瘤、外压性改变各1例,占总数的2.0%,未发现异常6例,占总数的12.0%。

44例食管粘膜下有异常的患者中,有34例患者食管粘膜下中肿物直径<1cm,占总数的77.2%;7例患者直径在1-2cm之间,占总数的15.9%;3例患者直径>2cm,占总数的6.8%;其中40例患者病变起源于粘膜肌层,占总数的90.9%,4例起源于固有肌层或外膜,占总数的19.1%。39例患者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或混合低回声光团,占总数的88.6%;4例患者声像图表现为混合-低回声光团,占总数的9.1%,1例声像图显示为混合-高回声,占总数的2.3%。

3讨论

食管粘膜下肿物主要是指来源于粘膜层以下的非粘膜组织的一种消化道病变,因肿物病变位置通常位于患者粘膜下,进行常规活检,难以准确诊断,影响治疗效果。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应用腔内超声内镜检查,由于超声内镜可清晰将壁管结构层次进行分辨,定位准确率高,因此可有效识别食管粘膜下病变[2]。在本次观察中可以看出,食管粘膜下肿物起源于粘膜肌层数量占总数的90.9%,且有77.2%患者粘膜下肿物直径<1cm,食管粘膜下肿物主要以平滑肌瘤为主,占总数的56.0%,超声图像通常表现为低回声光团。

综上所述,因超声内镜可清楚对病变进行定位,对其性质进行识别,可将平滑肌瘤与消化管壁之间的层次关系清楚显示出来,还可准确分辨病变位置食管壁外侧缘的变化,为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影像学资料,如对起源于1-3层向腔内生长的粘膜肿瘤或直径小于1cm肿瘤可直接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对于起源于固有基层者,可进行常规手术治疗,避免利用消化内镜治疗引发穿孔现象。因此超声内镜检查在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疾病中可作为术前诊断的重要内容,降低了手术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蓉,李传行,高小燕,等.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下微创治疗[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1):21-24.

[2]宁琳洪,王雷,樊超强,等.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下微创治疗[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9):2055-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