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直机关幼儿园364000
提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集体教学的核心,它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幼儿思考、激活幼儿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幼儿梳理新旧知识,建构新知识。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提问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种多样的提问方式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发幼儿大胆进行猜测、想象,拓展幼儿思维,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密度。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教师的提问过于简单琐碎,幼儿疲于应付;部分问题缺乏思维价值,无法引发幼儿的思考;有些过于单一问题无法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和想象,无法拓展认知空间。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及教师在教学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我尝试在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猜想式提问、假设性提问、递进式提问、开放式提问,提高绘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猜想式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猜想式提问是指以一定的画面线索为依据,激发进行大胆推测、猜想的提问方式。《指南》提出:“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进行故事讲述,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教学中,遵循幼儿天生充满好奇的心理,教师可以在阅读前抛出问题,引发幼儿大胆进行猜测、想象,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带着问题去阅读。
在《鼠小弟的小背心》师幼共读中,教师引导观察开头与结尾画面,提出问题:“漂亮的小背心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发生了什么事?”吸引幼儿的阅读兴趣。
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讲述的是一只叫萝丝的母鸡出门去散步和一只倒霉的狐狸追逐母鸡却屡遭失败的幽默滑稽的故事,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剖析第一个场景后,抛出问题:“母鸡萝丝去散步还经过了哪些地方?猜猜她和狐狸之间还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们带着兴趣细致观察画面,根据故事环境一边推测故事情节,一边从书中验证自己的猜想。
在《好饿的毛毛虫》的阅读活动前,教师引出了绘本,并提问:“这只毛毛虫第一天吃了一个苹果,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它分别吃了些什么?”。在《月亮的味道》这一绘本中,教师提出问题“除了小老鼠,还有谁也想尝尝月亮的味道?他们是怎么做的?”
在《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阅读活动前的提问:“鳄鱼怕牙医,牙医怕鳄鱼,它们都在怕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并表达自己的猜想,鼓励幼儿带着问题阅读书本,在书中寻找答案,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假设性提问——引发体验,迁移经验
假设性提问是根据已有的材料与经验,激发对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做出推测的一种提问方式。当幼儿拥有了一定的与阅读材料中的情节相类似的经验时,教师可引发幼儿将生活体验和书中的内容联系起来,提出一些便于换位思考的假设性问题,启发幼儿把自己假想成作品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的行为和心理,从而引发幼儿从自身的体验展开思考,迁移经验,理解故事内容。
在绘本《搬过去搬过来》中,根据故事主线:长颈鹿和鳄鱼非常相爱,克服各种困难,想尽各种办法要住在一起,教师提出问提:“如果你是长颈鹿,你住在鳄鱼的房子里会哪些不方便?如果你是鳄鱼,住在长颈鹿的房子里会有哪些不方便?你会怎么样改造房子”,引发幼儿把自己设想成绘本中的两个角色,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和体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理解角色间的深厚感情和故事内容情节发展。
在绘本《田鼠太太的项链》中,故事的主要情节是田鼠太太是否该用自己过冬的粮食换取适合项链的衣服。书中的田鼠太太遇到三次这样令她纠结的场景,如果每次都问“田鼠太太会去换吗”?幼儿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不会”。教师转换问法:“如果你是田鼠太太,你会拿出粮食交换吗?为什么呢?”幼儿的回答各不相同,说出的答案因为经历和想法的不同而变得“百花齐放”。
在阅读《兔子不总会那么傻》中,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果你是故事里的这只乌龟,比赛结束后,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以上问题引发幼儿大胆想象,让孩子进行换位思考,做出分析和判断,孩子们畅所欲言,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假设性的提问,唤起了幼儿换位思考,运用已有生活和知识经验,通过观察、分析,寻求答案。教师只要在幼儿多次思想碰撞后,再告诉幼儿书中作者的想法,加深幼儿对绘本故事内容的理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探究、思考的欲望。
三、递进式提问——由浅入深,促进理解
递进式提问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有助于在教学中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密度,促进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形成较为完整的语言。绘本阅读活动中的递进式问题,使幼儿根据故事中的一条主线,积极主动地去观察画面内容,关注情节发展,分析判断画面之间的发展关系,最后,在师幼共同反复的观察与讨论中,使幼儿找到答案,理解和原先不明白或一知半解的画面内容。
在《月亮的味道》的阅读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情节,教师提出的问题是:
1.小海龟想要干嘛?它是怎么做的?(一只小海龟下决心,它要一步步爬到天上去,去摸一摸月亮,可是小海龟够不着,它喊来了大象……故事情节由此展开。)
2.小动物们会用什么方法去尝到月亮的味道呢?(小海龟够不着,它喊来了大象,大象也够不着,喊来了长颈鹿,长颈鹿伸长了脖子,还是够不着,又叫来了斑马,斑马就找来了狮子,狮子又找来狐狸,狐狸又找来了猴子,可还是够不着……随着角色的不断增加,情节也不断发展。)
3.为什么它们都够不着月亮?而小老鼠能吃到月亮?(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内容,通过画面之间的对比,引导幼儿发现月亮在不断上升,而到了小老鼠跳上去时,月亮却没有在上升。)
4.为什么月亮看到小老鼠却没有往上跳?引发幼儿关注月亮的心理变化。
在《鼠小弟的小背心》的集体共读环节,教师展示鼠小弟前后的画面,提问:“鼠小弟一开始穿上背心时心情如何?看到背心被撑大后心情如何?动物们又做了什么,让鼠小弟重新开心起来?”引导幼儿逐步感受、理解鼠小弟的心情变化。
采用递进式提问,挑战了幼儿思维,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由浅入深地帮助幼儿化解了阅读中的难点,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提升了幼儿完整、连贯表达的能力。
四、开放式提问——激活思路,拓展思维
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余地。开放式提问能够引导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引发想象,拓宽思维,拓宽话题,充分发挥隐含的教育契机,有效地促进幼儿思考和表达。教师要善于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提出开发性问题,激励幼儿产生联想、展开想象、进行创造,使他能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来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性。
在绘本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应该力图设计提供较多的支架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图文的意义,而提问是教师与幼儿之间进行思维交流对话的过程,是培养幼儿思维的有效途径。问题提得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促进幼儿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索,拓展幼儿思维,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密度,促进幼儿对绘本故事内容的理解,形成较为完整的语言。
参考文献
[1]殷媛媛当代幼儿图画书阅读及教学研究概述[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03)。
[2]王春华幼儿园绘本教学不能忘“本”[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02)。
[3]靳培芳巧用绘本资源提高多元智能[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12)。
[4]陈艳丽表演游戏:幼儿园绘本教学发展的重要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