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林春娜王超尘范国鑫(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
【摘要】目的多发伤是指在同一机械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种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较严重的损伤。复合伤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目的讨论严重多发伤、复合伤的急救护理。方法配合医生急救进行护理并严密监测患者病情。结论护士应和医生一起询问病史,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对伤员主要存在的伤情、潜在的问题、主要脏器功能状况有一个初步的评价。护士还应参加讨论制定治疗措施,以正确领会和执行治疗方案。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复合伤急救护理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机械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种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较严重的损伤。这种创伤属于重伤范围,处理不当可迅速危及生命。其特点是:①应激反应严重、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②伤情重、休克发生率高;③严重低氧血症;④容易漏诊和误诊;⑤伤后并发症和感染发生率高。多由于交通事故、现代化战争、高处坠落伤等所致。
复合伤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现代社会复合伤多为机械因素、复合冲击波因素或辐射损伤因素所致,如矿井瓦斯爆炸所致的冲击伤伴挤压伤。
1.一般监护
(1)了解病情护士应和医生一起询问病史,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对伤员主要存在的伤情、潜在的问题、主要脏器功能状况有一个初步的评价。护士还应参加讨论制定治疗措施,以正确领会和执行治疗方案。
(2)病情观察主要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活动情况。注意观察血压波动与血管活性剂应用的关系;脉率、脉律的变化;呼吸频率、呼吸方式以及吸氧条件;不同部位的温度、体表与中心温度的差值、热型、体温与全身情况的关系;肤色,外周循环状况等。
(3)饮食根据损伤情况不同,饮食方式、饮食类别因人而异。
(4)正确记录出入量保持出入液体平衡,每8~12h总结一次出入量和差额,以便及时调整。
(5)药物监测包括抗生素、中毒物质拮抗剂、血管活性剂、止血剂以及镇静剂等,应掌握正确的给药时间和方法,了解各种药物的配伍禁忌、作用、不良反应,严密观察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
(6)及时采集标本并送检如血、尿、便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微量元素等,应及时送检,并及时了解结果。
(7)基础护理基础护理不仅为患者创造了一个清洁、舒适的治疗休养环境,而且是观察病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伤员自上而下的清洁护理,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如有无压疮,皮下淤斑、出血点、面部感染、肿胀、四肢活动障碍等。
(8)引流管的护理重症患者常放置各种引流管,如导尿管、胃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等,所有体外引流管要随时保持通畅,注意单位时间内引流液有无质、量、颜色的改变。
(9)病情观察及时分析判断病情变化的原因,迅速做出相应的处理。
(10)做好监护记录护理表格要求书写准确恰当、系统、有逻辑性、内容完整、用词恰当。这些表格既是医生分析病情的参考资料,也是总结护理工作的珍贵资料。
2.循环系统监测
(1)临床观察
①意识:是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灌注量的直接观察指标。颅内轻度缺血缺氧时,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胡言乱语;随着病情加重,脑灌注不良而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②皮肤色泽:是反应外周循环状况的基础指标。长时间的微循环灌注不足,可使患者口唇、甲床发绀,皮肤色泽暗淡。当皮肤出现干燥、皱褶或表面张力高、发亮时,分别提示脱水或水肿。
③体温:当体表温度与中心温度相差较大时,一般认为是微循环灌注不足。体表温度的监测部位在指、趾端或体表皮肤;中心温度的监测部位多在食管、直肠,或通过漂浮导管在血中直接测得。
④尿量:如排除了肾性和肾后性原因,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即表示组织灌注不足。
⑤脉搏:通过触摸周围动脉搏动或屏幕监测,了解脉搏的力度、频度,从而大致判断循环功能的状况。
(2)临床监测
①心电监测:为危重伤员的常规监护,能直接而且连续地观察到心率、心律的变化,及时显示患者心电活动情况。护士要正确掌握心电图知识,除了掌握心脏本身疾患造成的心电波形异常,还应熟悉引起心电图变化的其他原因,如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儿茶酚胺过多、低血压等。
②中心静脉压(CVP)监测:CVP是指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的压力,正常值为0.49~1.18kPa(5~12cmH2O),可借此判断心脏对补液的耐受能力。一般认为CVP低提示血容量不足,CVP高则提示输液要慎重。CVP不反映左心室压力,且受多种因素影响。胸腔内压力、中心静脉容量和流量、监测零点的位置都可使压力值有较大的变异。所以CVP应和其他监测指标、临床表现结合起来分析,以正确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③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可起到以下作用:测定肺动脉舒张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以估计左心室充盈区;连续监测肺动脉收缩压,可以反映出血、肺水肿、肺功能不全引起的肺血管阻力变化;可采取混合静脉血,测定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以判断肺内分流情况;测定心输出量;通过描述肺毛细血管楔压与左心室搏动的相关图示来监测心室功能。
3.呼吸系统监测
(1)临床观察
①呼吸监测:注意呼吸节律、频度、方式及困难程度与体位、病情的关系,如重症患者呼吸加快,可能与紧张、疼痛有关,也可能与发热、代谢性酸中毒有关。原因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应综合临床情况加以分析。
②神志变化:出现神志改变、烦躁不安、嗜睡等,可能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
③肤色变化:缺氧可使皮肤暗淡、发绀。
(2)临床监测
①潮气量:是指平静呼吸时一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正常成人为500ml左右。当潮气量小于5ml/kg时,须人工通气辅助呼吸。
②每分通气量:由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所得。正常成人男性为6.5L,女性5L。大于10L时表示过度通气,小于3L时为通气不足。
③每分肺泡通气量:由潮气量减去无效腔量后再乘以呼吸频率,也就是有效通气量。肺泡通气量不足可导致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④肺通气与血流比例:正常比值为0.8左右。比值增大提示肺内存在血流灌注不足,而比值渐小则表示肺通气不足。
⑤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是测定肺泡换气功能的指标。肺泡换气功能障碍时,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值较大。
⑥血液气体分析:用以评价肺泡通气功能和体液的酸碱度。
(3)人工气道管理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和缺氧;固定好人工气管插管,注意位置深浅,以保证充足的通气量。及时清除口腔及气道内的分泌物,定期气道内湿化,一般每24h湿化量在250ml左右,也可根据分泌物的性状适当增减湿化量。每2h给患者翻身叩背1次,以利痰液的引流。
②预防感染,减少肺部并发症:做人工气道护理时,注意严格施行无菌技术操作。采用人工气道患者应在相应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一般温度在20℃左右,湿度在60%即可。气管切开后,应定时消毒、更换气管套管。
注意保护上呼吸道黏膜,防止各种原因引起的溃疡、水肿、声音嘶哑等。
4.泌尿系统监测
(1)尿量是估计肾血流量和肾排泄功能的有效指标。24h尿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少于100ml称为无尿。
(2)尿液的浓缩与稀释反映肾小球对水和钠等溶质的重吸收能力。临床判断指标为尿比重和尿渗透压。
(3)生化检验主要是血尿素氮和肌酐。血尿素氮的正常值为3.2~6.3mmol/L(9~18mg/d1),肌酐正常值为88.4~176.8μmol/L(1~2mg/d1)。
5.一般护理
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
参考文献
[1]周红娣.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7C):12371239.
[2]陈月媚.多发伤的院前急救护理现状[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63.
[3]孙爱红,桑桂兰.多发性创伤148例急救原则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