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幸福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通过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发散性思维,即学会转换思考角度、转变思维方式,用不同的思路从不同的途径来掌握知识,以求增加选择性,或变换己有的条件,以便于产生新思路,扩大思维的开阔性,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发散式思维;创新思维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方式;鼓励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大胆质疑的勇气;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著名的美国创造学家布朗说过,对于创造性人才来说,激发他们比发现他们更为困难。要发展创造性思维,要激发创造性人才,首先要从激发、养成发散式思维着手。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目前的教学现状不是收敛思维重视不够,而是发散思维训练不足,学生往往缺乏与化学知识相联系的多角度、开放式的思维展示。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以老师教授为主导地位,即使是探究也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学生真正的参与,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该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新视角。
一、发散式思维
发散思维亦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规则和范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
二、发散式思维培养在中学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实施
1、发散式思维的运用方法
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确定以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为本的教育思想。转变观念内涵,首先是要转变实验教学观,摒弃“为实验而实验”的实验教学方法,树立化学实验为培育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及创新意识。其次是转变学生观,克服低估学生学习潜能和发散式思维潜能的固有教学心理定势,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培养发散式思维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当学生的好奇心及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教师可以抓住此契机,结合发散思维的特点,培养学生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进而激发其创新意识。
3、延迟评价,调动发散思维的主动性
延迟评价是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木倡导的“智力激励法”的一条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在各种设想的过程中,暂时不对设想进行评论,以便使参加讨论的人能在缓和自由的气氛中畅所欲言,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许多的创造性设想。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课堂上有时应当适宜地对学生的课堂反应延迟评价。
4、设计开放式的问题,培养发散思维的开放性
设计结论开放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结论开放问题的特点是多结论或无固定结论。这类问题方法灵活、思路广,既能巩固、深化原有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三、创新技法训练,培养发散思维的独特性
1、鼓励学生勤思善问、敢于质疑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善于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思路搞活。例如;化学演示实验有一项磷在氯气里燃烧实验。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教材,做实验,然后要求学生思考:这个实验是否存在缺陷?若有,缺陷何在?怎样设计装置较合理?通过学生仔细的观察和思考,有的学生回答:“做此实验对人的身体危害大,教室里毒气多”。有的学生回答:“此实验浪费药品多”。更多的同学说:“白色烟雾是三氯化磷和五氯化磷的混和物不易理解,对两个方程式表示的反应原理也不理解”。在同学们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从这个问题出发,设计一个反应装置,既可减少毒气污染和药品浪费,又能反映出磷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过程。
2、改进实验方案,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设计实验方案或改进原有的实验方案,也是发散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例如:气体的收集方法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思维仅限于会选择收集装置是不够的。我们从氯气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引导学生思考,从平衡理论的角度认识除去一些像氯化氢、氨气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外,一些溶解度不太大的气体都可以用排相应的饱和盐溶液的方法来收集。
3、开展探索性实验教学,培养综合能力
现行化学教材加强了实验的开放性和探索性教学。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实验自己去探索,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实验技能、知识应用、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得到全面训练。
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发散式思维,所以教师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能力培养需要长时期、多方面、多角度的不断努力,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改革思维,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所以化学实验对学生发散式思维培养有着特殊的功能。希望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冷余生.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与条件[J].高等教育研究,2000,l:45.
[2]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P.吉尔福德(Guiford)撰著的《智力分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3-205.
[3]江家法.《化学发散思维及培养策略》[N].山师报告,2004.
[4]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3-151.
[5]施其康.《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思考》[J].化学教学,199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