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目的对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中使用推拿辅助西医方式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0例小儿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100例,常规西医治疗)与观察组(100例,推拿+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不同组别患儿治疗效果、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参照组(P<0.05),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远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中使用推拿辅助西医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体温恢复时间。
【关键词】推拿;西医;小儿外感发热
小儿外感发热为临床发病率很高的呼吸系统疾病,病情严重的患儿可能发生邪热内陷心包、引动肝风等危象[1]。西医治疗方式药效快,但是小儿素体娇弱不耐药毒,并且在需要静脉输液或肌肉注射时依从性不高,探究更为安全有效并且容易被患儿接受的辅助治疗方式具有必要性。本次研究将200例小儿外感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中使用推拿辅助西医方式的效果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5年03月至2017年03月期间收治的小儿外感发热患儿中抽取200例随机分成参照组与观察组。全部患儿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2]以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小儿外感发热的诊断标准相符,体温37.5℃至41.0℃,病程短于48h,不存在支气管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重度营养不良、主要器官功能异常、造血系统功能异常、合并出血性疾病、对本次研究中使用药物过敏史患儿。参照组100例,男性与女性分别55例、45例,年龄6个月至9岁,平均年龄为(5.2±1.2)岁,病程5h至48h,平均病程为(18.5±2.1)h,体温37.6至40.8℃,平均温度为(38.4±0.5)℃;观察组100例,男性与女性分别54例、46例,年龄8个月至9岁,平均年龄为(5.2±1.3)岁,病程5h至47h,平均病程为(18.4±2.0)h,体温37.6至40.9℃,平均温度为(38.4±0.6)℃。两组患儿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
使用利巴韦林(生产单位: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厦门)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827)口服,10至15mg/kg;若患儿出现细菌感染,使用头孢类、青霉素类等治疗;高热患儿使用布洛芬混悬剂(生产单位:沈阳圣元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70359)口服,3岁以下患儿,4ml/次,3至6岁患儿,5ml/次,6至9岁患儿,8ml/次,若持续发热,间隔4至6小时用药1次,24h内不得超过4次;补充维生素C。
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增用推拿治疗。
(1)使用温开水作为介质,进行开天门操作,从患儿眉心向前发际边缘推;推坎宫,从患儿眉心顺眉端推向眉梢;揉太阳,对眉梢后太阳穴进行按揉;推坎宫,从患儿眉心顺眉端推向眉梢;揉太阳,对眉梢后太阳穴进行按揉。1次/d。
(2)推拿左手,清天河水(5min)、补肾经(3min)、清大肠(2min)、退六腑(2min),2次/d。
(3)使用麻油推脊,2次/d。
推拿的频率为180至200次/min,基于患儿症状、年龄、耐受情况,适当进行手法的调整与时间的加减。
全部患儿治疗时间均为7d。
1.3研究指标
(1)治疗效果。显效:治疗48h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并且未出现反复;有效:治疗48h后患儿体温低于38℃,存在轻微反复问题,继续治疗后未出现反复;无效:未达到显效与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腋窝温度为36.0℃-37.0℃记为体温恢复正常。
1.4数据处理
借助SPSS20.0版本软件检验组间数据差异,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描述方法分别为“均数±标准差”、“构成比”,检验方法分别为t和χ2,且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的条件。
2.结果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观察组与参照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54±0.51)d、(2.01±0.65)d,观察组远短于参照组(t=5.689,P=0.000)。
3.讨论
发热实质上为机体的防御性应激反应,在小儿患儿中十分常见。小儿外感发热的原因通常为病毒感染,在原发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占据90%以上[3]。西医治疗中使用的加强休息、对症处理等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患儿病情,但是体温可能重复升高,家长在该种情况下焦虑不安,容易发生滥用抗生素问题。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不仅不能缓解感冒症状,还会出现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增强细菌耐药性。因此临床治疗时急需降温效果好、操作简便的治疗方式。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参照组(P<0.05),提示推拿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在提升临床效果上的优势;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远短于参照组(P<0.05),提示该种治疗方式在加快患儿体温恢复速度上的优势。中医学认为[4],小儿外感发热为中医的“感冒”范畴,风寒与风热等邪火上炎、卫气同病,外邪束肺、气机郁滞,在四季均可发生。患儿通常表现为发热恶寒、鼻塞喷涕、咽喉肿痛等,治疗关键在于疏风清热、解表散寒。小儿推拿疗法即为操作人员使用推、按、揉、掐等不同手作方式,作用在患儿机体特定穴位,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扶正驱邪,维持阴阳平衡状态。该种治疗方式实质上为能够发挥双向调节作用的物理性刺激,并具有良性与有序性等优势。小儿肌肤细嫩,末梢循环十分丰富,在面对外界刺激时反应敏感,能够迅速对推拿按摩作出反应,内脏与形体也更容易感受到,效果较快,并且无需使用药物、不会给患儿带来痛苦。清天河水可将心经热清除,开天门与揉太阳可清头目、发汗祛风。选取合适的穴位共同作用可清热救阴、发散外邪。推脊可促进机体免疫与化学屏障的建立,提升肠道的定植抗力,组织菌群繁殖,发挥局部免疫功能。另外,推拿中对患儿的机械刺激可促进毛细血管的扩张,加快汗腺分泌速度,促进机体散热热量,加快体温下降速度。娄冉等研究认为[5],治疗后24h内体温下降超过1℃的患儿在使用特定穴推拿治疗的实验组患儿中占据比例明显高于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方式的对照组,提示推拿治疗的优势作用。本次研究与其具有一致性。
综合以上内容,将推拿联合西医应用到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中,在促进临床效果的提升、缩短体温恢复时间上可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凯,王杰,王艳国.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选穴规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8):990-993.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2-53.
[3]张燕.“发汗透热”中药外洗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01):357-358.
[4]周刚,郭华,路广林,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聂惠民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组方用药规律研究[J].现代中医临床,2015,22(5):8-12.
[5]娄冉,黄克勤,王亭,等.特定穴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短期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50(12):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