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菊梅(金坛市中医医院213200)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9-0383-02
【关键词】针灸疗效肥胖症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组织过量的一种状态。在国外通常用体重指数(BMI)来衡量肥胖与否。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20岁以上的人群中超重(BMI>25kg/m2)的比例接近20%。同样,国内肥胖症的发病率亦呈逐步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肥胖人群比例大幅上升。多数肥胖症患者为单纯性肥胖,而肥胖会增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中风、骨关节病、痛风等疾病的发生率。由于针灸对单纯性肥胖疗效良好,结合适当的饮食控制及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控制体重,减少反弹。故近年来为大量肥胖患者所喜爱。笔者结合近三年临床治疗经验,从脾胃经论治,收到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入选标准:体重标准参考2000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提出的亚洲成年人BMI正常范围为18.5~22.9;BMI≥23为超重;23<BMI≤25为肥胖前期;25<BMI<30为I度肥胖;BMI≥30为Ⅱ度肥胖。以BMI>25为入选标准。选择2006年7月-2008年7月在我院针灸科治疗的单纯性肥胖患者共87例。
1.2分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59例,其中男8例,女51例;对照组28例,男4例,女24例;年龄16~52岁,平均年龄30岁;病程最长者17年,最短1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无显著差异。
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取穴:水道、归来、丰隆、大横、三阴交、阴陵泉、上巨虚、下巨虚。辨证加穴:阳亢者加合谷、太冲、曲池、内庭。血瘀阻络加内关、血海。便秘加支沟、照海。脾肾不足加太溪、足三里。针法:穴位常规消毒后,用28号1.5~3.0寸毫针,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手法后,用G6805型电针仪接通2~3对穴位,用连续波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治疗30min后取针,第一个疗程每日一次,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休息2天,再继续下1个疗程,隔日1次,治疗5个疗程。对照组:采取中频电疗仪2~4对置于脂肪堆积处治疗30min,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休息2天,再继续下1个疗程,治疗5个疗程。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适当进行饮食控制及有氧运动。饮食控制肉类、碳水化合物摄入,以谷物、蔬果为主。特别是控制晚餐热量摄入,并忌酒。有氧运动主要选择慢跑、游泳、跳绳等,时间30min,一天两次。3个疗程结束后3天统计疗效。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症学术会议制定的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标准。显效:体重下降5kg以上;有效:体重下降2~5kg;无效:体重变化未达到有效者;反弹:体重恢复≥3kg。
3.2治疗结果
3.2.1临床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一)。
表一:两组有效率统计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率η1总有效率(η2)χ2P
治疗组593718462.71%93.22%η1=5.570.018
对照组281011735.71%75%η2=4.170.041
3.2.2随访:所有病例均要求在以后的生活中,在保持营养平衡的基础上,合理饮食和适当有氧运动。在为期一年的随访中分别于3月、6月、12月进行随访调查,患者的减肥作用肯定,对少数控制不佳而反弹者(治疗组2例,对照组2例)再次进行针刺治疗,疗效满意。
4、讨论
《内经》有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胃论》曰:“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乃脾实而邪气盛也。”故肥胖源于脾胃之变,或高梁厚味、或痰湿困脾、或脾胃虚衰。其病日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常见脾气虚,兼见阳虚、阴虚者。标以痰浊为主,兼见气滞、血瘀。治则当以脾胃为要,辨证施治。笔者以脾胃经为主,进行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取得良好疗效。针灸减肥结合饮食控制及有氧运动具有疗效明确,且拥有持久,不易反弹,操作简便,副作用少,经济方便等优势。有研究[1]表明针刺、节食、运动三者结合疗效最佳。亦有研究[2][3]从实验角度证明针刺对内分泌及摄食中枢神经递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中医认为人是一有机整体,通过局部针刺调节脾胃经络表里可以激发脏腑自主调节作用,使其功能趋向于生理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所以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患者并发的疲劳、腰腿痛、便秘、失眠、痤疮、高血脂等症均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娄玉方,张雅珍,谭馥梅.针刺在减肥中作用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1,20(2):12—13.
[2]詹秀琴,韩燕.针刺对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及机理探讨[J].中国针灸,2000,2O(7):437—438.
[3]刘志诚,孙凤岷,孙志等.针刺对肥胖大鼠瘦素、胰岛素和神经肽Y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0):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