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大中修养护相关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公路大中修养护相关问题

林燕华

广西兴宾公路管理局来宾市5461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公路的养护工作是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提高公路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这是因为路面是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构层,关系着行车是否安全、快速、经济、舒适。如果公路长久失养,路况就会快速下降,道路就无法保持通畅。因而,公路养护工作十分必要,而公路大中修养护更值得重视。

关键词:公路;养护;问题

1公路大中修养护过程存在问题分析

1.1公路大中修养护定额不清晰

我国目前并没有任何法律法规来对公路大中修养护的相关问题进行规范和约束,特别是在定额以及技术方面,都未作出清晰明了的要求和规定。所以,每个省都是自主决定养护费的额度的,由于衡量指标不定,所以随意度很高。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在考核和评价养护质量的问题上,也未出现通用考核指标。

1.2公路大中修市场化不完全

在我国,目前的公路大中修业务并未形成专业性的市场化系统,也没有公正性、透明度可言。一些规模较大的养护机构由于是事业编制,所以难以发展壮大。这使得相关市场监管水平极低,而对应的养护工作也还是采取陈旧落后的运作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严重脱节。

1.3大中修预防养护意识薄弱

在我国,针对公路建设工作的主要理念几乎都是重视建设,忽视养护,甚至几乎从来都不开展预测方面的工作。由于认识上的缺失,工作要求上的放松以及没有必要的法律保障,直接导致了无法科学合理地对大中修养护工作进行管理。具体到出现管理不当的问题时,不能有效进行先期预防,在监督和管理上极为放松,致使养护管理工作出现恶性循环。

1.4公路大中修养护机制陈旧

对于我国来说,公路大中修管理部门和各级养护机构的性质是相同的,都是事业单位的组成部分,这违背了公路养护的商业化需要,并且养护费要通过逐级的申请,在审批通过之后才能进行划拨,这种模式无法满足养护工作在运营以及管理上的要求,而其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落后性也无法让养护工作正常开展。

2提高公路大中修养护质量的举措

2.1完善公路大中修养护经费定额管理

为了让养护资金能够发挥自身的最大价值,必须要健全和完善公路养护工作在投资方面的管理制度,采取定额以及招标两种方式。首先,省级行政部门要采取定额管理的方式管理大、中修工程。结合我国的国情与公路自身状况,并根据交通部门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定额进行预估,包干运用相关的养护费,并考察和核实养护工程的质量目标。而且,运用相关的咨询检测制度,结合工程进展状况和相关的质量报告,高效地开展核准和下发工程款的工作。其次,采取招标方式来管理大、中修工程。按照大中修的额度,根据现行的规章制度开展招标、投标以及合同方面的管理工作,并将质检咨询以及监理制度纳入到工作的范围内,从而保证项目按期保质地完成。最后,充分利用现有的养护金。因为公路资金极度匮乏,使得养路费也严重不足,从而使得很多公路经常超过了使用年限却依然投入运营。所以,必须提高养护金的管理水平,采取定额管理的模式,增强资金的利用率。而采取包干使用的方式,并进行相关的质量考核工作,能够有效缓解成本过高、分配不均等情况。

2.2积极推进公路大中修养护市场化

首先,公路管理部门要合理地设置相应的岗位,并严格限定工作人员,同时将各个事业部门下属的养护工程机构分离出来,把开展大、中修工作的人力资源和资金重新配置,建立相应的公路养护企业,并采取招标和竞标的形式争取养护公路的权利。这些企业要进行自主运营,并和员工订立合法的劳动合同,并依照相关制度开展管理工作。其次,各层次、类别的大中修项目都以招投标的形式对社会公开,从中指定能力强、实力高、资质优异的养护单位承接养护项目。用养护工程费取代原有的包干费用,公路管理部门根据相应的养护定额,并结合工程总量审核确定,根据养护合同划拨相关款项,提高资金利用率。如果一些公路情况复杂且等级不高,不便于运用市场机制开展相关工作,可以选择建养一体的招标模式,或者直接分包给个人。最后,推广和普及高科技检测方式,要将高科技的检测设施以及技术运用到养护监管工作中,并进行实时跟踪检测,从而及时把握养护状态,同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研究并估计公路在性能上的改变过程,为决策管理工作做出技术支持。

2.3提高公路大中修防御性养护质量

2.3.1实施科学决策

选择高科技工具对公路进行检测,从而获得真实有效的检测结果,运用现代化的公路管理体系,并结合专家咨询审核系统,从而在合适的时期,进行合理的养护决策,并保证效益最大化。

第一,在出现问题时,要尽早开展决策工作并加以养护,防止因处理繁杂的手续而错过养护时机,导致路面产生严重的破坏情况。第二,要在养护投资方面开展科学合理的决策工作,达到预防的目的。使大、中修的期限延后,节省养护费。第三,引入国际领先的公路管理机制,结合公路的具体情况、相关规律以及各种规划政策和投资活动,设计长远的公路养护战略方针,全方位地开展预防工作,优化养护资金的配置,提高其利用率,从而实现最大效益。

2.3.2完善检测机制

制定关于路面质量方面的测评机制,提升养护质量,使其合乎规范。而且,要收集、整合大量的路况数据,给决策工作予以数据支持,确保决策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公路投入运行之初,要全方位地检查和测评每一个路段,而且要开展定期的检测与评估工作,根据相关数据资料把握路面情况,健全公路数据系统。要长时间地跟踪了解路面运行状况,找到其中的规律,了解路面受损的成因,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策略。采取高科技的检测方法,得到精准而有效的管理信息,并引入路面管理机制,确保路面养护的相关决策合理有效,达到预防的目的。为了达到良好的投资效果,提高投资方面的监管力度,采取定额以及招标两种管理模式。

2.4建立公路长效养护机制

首先,建立养护使用寿命的底限。如果是高级路面,在进行中修之后,能继续使用至少4年,而经过大修以后,这个底限就应该提升至6年,在这些时间限度内,只要开展常规养护以及小型养护即可。其次,要提高公路的建设改造标准,并加大监督审查力度,从而缓解大中修的负担。目前,相关制度规定,高水平的沥青路面应当能够保证有12~15年的寿命,在这一期间里,可以开展一次罩面维修工作,目的是为了恢复公路表面的功能。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国公路的运营时间与制度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以某省为例,该省要求高等级的沥青路面在建成之后要保证能够在3年之中不进行小修,不超过6年不进行中修,而10年以上才可开展大修工作。而在桥梁方面,刚刚建成完工的桥梁要保证在10年内不需要进行中等程度的修理和养护。

最后,健全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在合同中,要全面而细致地规定养护工作的承包期限、资金及相关形式、缺陷责任期限等系列问题。如对于小修保养工作,计划的承包期限为5年,确立清晰明了的考核目标,采取总额承包的模式,以定额的方式进行计算和相关的支付工作。如果承包期限为5年,可选择与承包方先行订立3~4年的承包合同,接着,按照承包方的具体实际、效率、业绩以及相关因素开展全方位的评价工作,从而确定后期工作的归属。提高新建、改建以及大中修项目在质量缺陷方面的责任期限,并和使用目标结合起来,同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来说,增强公路大中修养护的水准对公路建设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而增强养护质量也会为我国公路的规范运作奠定基础,从而健全整体的公路系统。这离不开相关机构的支持、鼓励与合作,只有多方齐心协力,协调一致,才能够提升公路的养护质量,健全和提高公路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延辉.论路面养护大中修施工管理及存在的问题[J].科学之友,2012(2).

[2]刘永.小议公路定额养护的几个问题[J].价值工程,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