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再防(湖北省浠水县团陂中心医院湖北浠水438200)
【摘要】目的:通过对纵隔型肺癌患者进行诊断,对其形成过程、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鉴别,对其患病部位实施手术及放疗、化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从我院选取2003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纵隔型肺癌患者的原始病例作为分析资料的依据,共有56例,其中Ⅱ期13例,ⅢA期26例,ⅢB期17例,晚期肺癌占76.7%。通过对就诊的纵隔型肺癌患者的病症进行X线影像诊断,对其病灶进行鉴别确诊,对每个患者的病症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测发现均有肿大淋巴结出现,再通过对患者进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发现存在癌细胞,重新观察患者肺部CT片确诊为纵隔型肺癌。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分别为A组: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纵隔型肺癌的特点,组织实施肺部手术切除术,但未进行放疗、化疗诊治的患者,共计:25例。B组为进行了肺部手术切除术,同时术后接受了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共计31例。结果:通过对56例患者进行跟踪性调查,发现A组患者术后1至3年存活率为31.5%,5年以上存活率为18.4%,B组患者术后进行放化疗综合治疗1至3年存活率42.3%,5年以上存活率为28.5%。由此可见,纵隔型肺癌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后,为了防止出现肺门及纵隔广泛淋巴结转移,胸膜及胸内其他脏器受侵和扩散,建议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有效的提高纵隔型肺癌患者的存活率。
【关键词】纵隔型肺癌影像表现X线切除术放疗化疗临床分析对比
一、前言
纵隔型肺癌是肺癌中的一种较为特殊的表现类型,一般是由于患者肺部上叶中央型癌肿阻塞支气管,导致其肺部出现上叶包裹肺门肿块或肿大的淋巴结,紧贴于纵隔形成。通过纵隔型肺癌患者的X线平片进行分析,主要表现为由于肺癌而形成的不规则的肿块,位于纵隔的附近,呈现出毛刺的形状或者光滑的形状,由于肿块直接压迫于患者的肺部,使得患者出现肺部无法正常张合,供血不足,主动脉窗消失等症状,出现咳嗽、咳痰,伴有胸痛,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锁骨上位出现淋巴结异常性肿大的现象等。纵隔型肺癌由于早期纵隔型肿瘤较小,位置较为隐蔽,一般早期难于发现,很容易错误诊断为纵隔性肿瘤。同时纵隔型肺癌具有较强的恶性程度,十分容易向病症四周及远端进行转移扩散,因此目前医学对纵隔型肺癌的诊断与治疗没有特别有效的手段与方法。
二、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分析是通过从我院选取2003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纵隔型肺癌患者的原始病例作为分析资料的依据,共有56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在36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岁;患者体重在48公斤至78公斤之间,平均体重为67公斤。通过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癌症程度:Ⅱ期13例,ⅢA期26例,ⅢB期17例,晚期肺癌占76.7%。观察发现均存在咳嗽、咯痰的现象,其中出现血痰的患者15例,肺部肿痛的患者18例,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3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分别为A组:组织实施肺部肿块切除手术,但未进行放疗、化疗诊治的患者,共计:25例。B组为进行了肺部肿块切除术,同时术后接受了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共计31例。
(二)诊断检测
对患者进行胸部X光片照射和CT平扫检测。从56例患者的X光片进行观察,发现有24例患者的肺部上叶完全性肺不能自如张开,形成纵隔肿大性淋巴结。发现18例患者肺部下方的隔膜附近出现包围型肺癌症状,肿块呈现出毛刺状,发现14例患者已经出现严重较大面积的扩散,肺部出现中央型肺癌,但其起源为纵隔淋巴转移而成。通过CT检查,可较为清楚看到纵隔附近肿块的特征,可以确诊为纵隔型肺癌。
(三)手术治疗
对于A组、B组患者实施肺部肿块切除手术:术前准备,医生要对患者进行呼吸道的护理,观察患者呼吸道存在的症状,对存有的痰液及时进行清理,对于出现咳血的患者,用吸引器将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内的血液清理干净,以免出现窒息,同时为患者注射镇定剂,稳定患者的情绪。术中,对患者采用全麻的方式,使用麻醉诱导建议在患者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行气管插管,少量使用肌松剂,整个麻醉过程医生应注重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的监测。下刀位置在患者胸骨正中部,在切除过程中,医生对心脏大血管相通的血管与肿瘤进行区分,发现后切开肿瘤,并分块取出,用纱布填塞止血。术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脉搏等体征,同时注意及时补液。肺切除术后,应严格掌握输液的量和速度,防止肺水肿,同时对患者限制钠盐输入。
(四)放疗、化疗方法
对于B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20例患者进行了6mv-X线DT60Gy/30次的放疗,继续就诊2个月。11例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同时进行化疗EPA方案,继续就诊12个月。
(五)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2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A组、B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诊治,对56例患者临床反应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只进行肺部肿块切除术治疗的患者(A组)术后1至3年存活率为31.5%,5年以上存活率为18.4%。进行肺部肿块切除术后又进行了放、化疗治疗的患者(B组)术后1至3年存活率42.3%,5年以上存活率为28.5%。根据临床分析,认为纵隔型肺癌在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后,进行相应的放疗、化疗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肺门及纵隔广泛淋巴结转移,有效的增加了患者存活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冷永新.纵隔型肺癌的X线及CT诊断[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21(32):4547.
[2]章必成,杜光祖,孙志强,等.纵隔型肺癌的诊断(附27例分析)[J].医师进修杂志,2004,27(2):1617.
[3]陈信坚,刘忠,孙志强.易误诊的胸膜下纵隔型肺癌影像表现[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10):1458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