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引闹
东阳市中医院322100
【摘要】中医学认为血脂异常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是指脏腑虚损,功能失调,标实主要是指痰浊、血瘀等。血脂异常发病病因病机不是单一的,多是肝郁气滞、脾虚健运、痰浊内阻、痰瘀互结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久病或失治可伤及肾脏。
【关键词】血脂异常;肝郁脾虚;痰瘀互结;病因病机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505-02
血脂异常是指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的增高或降低、脂蛋白量和(或)质的改变等,其主要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或脂蛋白代谢紊乱。是中国人群缺血性心血管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还可以多因素地评估发病的相对和绝对危险。中医学历代文献中虽无“血脂异常”的病名,但对其生理、病理早有所认识,常膏、脂并称,或以膏概脂。中医学认为血脂异常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是指脏腑虚损,功能失调,标实主要是指痰浊、血瘀等。笔者从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角度浅析血脂异常病因病机。
1从肝论
肝主疏泄,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气具有疏通,条达的特性,主要表现为疏通气机、影响情志、疏泄胆汁。正如《血证论》所言“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疏泄之而水谷乃化”。如情志失常,肝失疏泄,则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痹阻经络,或气机不畅,机体津液输布失常,或肝郁不畅,克伐脾土,脾失键运,痰浊内生,皆可引起血脂异常。故张金生[1]提出血脂异常从肝论治,肝血不足,脉络拘挛,或肝火过旺,即所谓“木热则流(浊)脂”。许多文献报道肝脏是血脂异常涉及的重要脏器,肝气郁结、肝郁气滞及气滞血瘀等证型都是肝脏功能失常引起的临床表现。在治疗上疏肝理气是其重要的一种方法。
2从脾论
现代许多医家认为脾脏与血脂异常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甚至部分医家指出血脂异常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运化功能的失调。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输布,为参与脂质代谢要脏。过食膏梁厚味,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常,聚湿生痰,而成“浊脂”。《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说明摄入的水谷精微主要经脾主升、主运化、主输布而被人体消化利用的过程。若脾虚运化失职,则导致津聚成饮,饮凝成痰。《证治汇补》言:“脾虚不运清浊,停留津液而痰生”。高嘉良[2]等通过19877例文献病例的证候要素及靶位的研究,总结出其靶位主要涉及在脾,其次在肝。且脾脏功能的失常与痰浊内生密切相关。与脾脏相关的痰浊内阻证、脾气虚证等证型是临床常见证型。健脾、运脾常独立或夹杂运用在血脂异常治疗上。
3从痰论
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多由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停骤体内而形成。凡是与津液代谢密切相关之脏腑的功能失调,以及对津液代谢有影响的致病因素,均可导致痰饮形成。其中与肺、脾、肾、肝及三焦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痰随气流行,或停滞于经脉,或留滞于脏腑,阻滞气机,妨碍血行,阻滞气血运行,血脂内生。临床有研究表明:血脂水平与痰浊密切相关,血脂升高可视为血中痰浊的客观化指标[3]。所以治痰在治疗血脂异常上有重要意义。
4从瘀论
瘀血形成与心、肺、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气机不畅,脉道不通等因素相关。“血瘀必兼气滞”,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瘀血形成可影响气机,而气机郁滞又可加重瘀血,血瘀气滞、气滞血瘀可形成恶性循环。瘀血形成,瘀滞脉外,影响心、肝等脏腑功能,或阻滞脉道,影响气机运行,津液输布失常,痰饮内生,直接或间接造成血脂异常。临床研究表明瘀血是血脂异常证候要素中的一个重要要素。
血脂异常发病病因病机不是单一的,多是肝郁气滞、脾虚健运、痰浊内阻、痰瘀互结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久病或失治可伤及肾脏。平时注意调节情志,避免伤及肝脏,饮食有节,注重脾脏功能,可预防血脂异常的发生。在治疗上要注重痰瘀治疗同时,不忘肝、脾等脏器调理,且在病人个体病因病机分析时需立足某个病因基础,或因肝及脾,或脾虚生痰等,在临床预防及治疗上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金生.高脂血症从肝论治初探[J].新中医,2006,38(11):6-8
[2]高嘉良,何庆勇.基于19877例文献病例的血脂异常证候要素及靶位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605-607
[3]孙建芝,牛晓亚,韩丽华等痰浊证微观辨证指标的实验研究[J].河南中医,1996,6(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