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及盆底肌力训练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及盆底肌力训练作用分析

石海梅张美丽师玲

石海梅张美丽师玲(山西省晋城市妇幼保健院山西晋城048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损伤及盆底肌力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7月在晋城市妇幼保健院分娩产妇143例,其中阴道分娩87例(阴道分娩组),剖宫产56例(剖宫产组),产后6-8周盆底肌力检查后,进行盆底肌力训练12周,再次盆底肌力检查,观察分娩方式与盆底功能损伤及训练疗效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肉肌力,肌电位均明显上升,疲劳度趋于正常。阴道分娩组盆底肌力训练疗效优于剖宫产组。结论虽然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对盆底功能均有近期损伤,但在产后进行盆底肌力训练后测盆底肌力及肌电位显示,阴道分娩较剖宫产恢复更快,疗效更显著。

【关键词】阴道分娩剖宫产盆底功能肌力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072-02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PelvicFloorDysfunction,FPFD)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主要是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和女性性功能障碍(FemaleSexualDysfunction,FSD)。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妊娠和分娩造成盆底支持结构损伤。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及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社会性因素已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孕妇及家属担心阴道分娩对盆底组织的损伤、阴道松弛影响产后性生活已成为社会因素剖宫产的重要因素。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损伤及产后盆底肌力训练疗效的影响,为产科管理提供依据,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2年7月于本院分娩并于产后6-8周来本院妇女保健科进行门诊复查的产妇,共143例。入选标准:①足月分娩单胎,年龄20-35岁,排除双胎妊娠、前置胎盘、羊水量异常、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及妊娠合并严重的内、外科疾病。②既往无慢性咳嗽史、慢性便秘史和盆腔手术史。③排除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家族史。其中阴道分娩87例,择期剖宫产56例。两组年龄、妊娠期体重指数、新生儿体重、孕周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检测方法对产后6-8周复查的阴道分娩及剖宫产产妇,采用法国PHENIXUSB2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测定其盆底肌肉功能情况。包括盆底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及疲劳度测定。产妇收缩盆底肌肉Ⅰ类肌纤维,红色曲线达到黄色模块40%的高度,持续0S肌力为0级,持续1S肌力为Ⅰ级,持续2S肌力为Ⅱ级,持续3S肌力为Ⅲ级,持续4S肌力为Ⅳ级,持续5S或大于5S肌力为,正常肌力者可维持5s;产妇盆底肌肉Ⅱ类肌纤维收缩,红色曲线达到黄色模块70%-90%的高度,持续0次肌力为0级,持续1次肌力为Ⅰ级,持续2次肌力为Ⅱ级,持续3次肌力为Ⅲ级,持续4次肌力为Ⅳ级,持续5次或大于5次肌力为Ⅴ级;黄色模块的红色曲线起点的最高点到6秒钟终点的最高点之间的下降比率的百分比为疲劳度。

1.3评价标准盆底综合肌力Ⅲ级以下为明显异常,疲劳度正常位0%,负值为异常。观察肌电位的变化,单位为uv(微伏)。

1.4盆底肌功能训练产妇取平卧位,双腿屈曲稍分开,吸气时尽力收缩肛门,持续6~8s,呼气时放松。反复练习直至掌握。避免腿部及臀部肌肉的参与。3~5次/d,每次练习8~12次,练习末进行3~5次快速收缩,持续12周。产妇逐渐延长每次收缩时间、训练时间。

1.5统计学方法用SPSSl3.0软件作X2检验。

2结果

2.1阴道分娩组87例,剖宫产组56例,两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共26例,发生率18.2%,其中SUI发生率在阴道分娩组25.3%,剖宫产组为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产后6-8周时,阴道分娩组平均肌电位测试2.87uv,剖宫产组平均肌电位测试4.05uv。肌力测定分为0-Ⅴ级。

阴道分娩组肌力测试0级的产妇占本组总人数的88.5%,剖宫产组肌力测试0级的产妇占本组总人数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所有产妇在完成12周盆底肌功能训练后,盆底肌力和肌电位均有上升。阴道分娩组平均肌电位测试为6.78uv,剖宫产组平均肌电位为6.12uv。

阴道分娩组肌力测试IV级以上的产妇占本组总人数的42.5%,剖宫产组肌力测试IV级以上的产妇占本组总人数的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果表明: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对盆底功能均有近期损伤,阴道分娩短期内对盆底的损伤更大,择期剖宫产短期对盆底的影响与阴道分娩者相比较低。但从远期康复来说,剖宫产患者盆底恢复较慢,康复效果较阴道分娩差。

3讨论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是一种常见而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妊娠和分娩造成盆底支持结构损伤。择期剖宫产对盆底的短期损伤虽然低于阴道分娩,但是剖宫产盆底恢复较慢,效果较阴道分娩差。考虑原因为大脑中枢对肌肉神经有反馈作用,胎儿经阴道娩出后,会负反馈到大脑皮层,支配阴部神经及肌肉受大脑中枢的调节放松并自行恢复。而剖宫产由于没有经过产道娩出胎儿,大脑中枢没有接收负反馈调节,阴道一直处于疲劳状态不能放松,所以恢复较慢[2]。所以,做好围产期保健,孕期合理营养,孕前和孕期不可使体重增长过快;产时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提高产科质量,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产后及时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可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和延长肌肉收缩持续时间,预防和治疗PDF,改善性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志宏.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7,18(1):53.

[2]王燕翔,孙鹏,王小云,等.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陕西中医,2011,32:887-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