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强许佳斌
(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5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全膝关节与单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将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单膝治疗组(行单膝关节置换术)与全膝治疗组(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各15例,观察两组疗效、术后并发症率等。结果:术后6个月时全膝治疗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单膝治疗组(P<0.05);术后三天全膝治疗组患者引流总量、△Hb、△Hct值均显著高于单膝治疗组(P<0.01);两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比单侧置换术更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076-0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发病率几近90%。手术治疗上多采用膝关节置换术,可取得明显疗效[1]。笔者此次将我院行关节置换手术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分别进行了单侧和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分析两种术式的疗效以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在2012年03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0例,均符合我国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疗标准,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43~75岁,平均(55.3±7.1)岁;入院治疗时间平均(20.3±0.7)d;类风湿性关节炎12例,退行性关节炎10例,外伤性关节炎5例,其他3例。随机将入组的30例患者分成单膝治疗组与全膝治疗组各15例,两组在基线研究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对比研究。
1.2手术操作方法
单侧膝关节置换组:患者取常规仰卧位,采用全身麻醉方法,结合止血带进行手术。以患者膝关节正中部位作为切口如路,进行常规膝关节置换,术后留置负压引流球,利于创口内血液与组织液的引流。一般使用弹力绷带保持患侧肢体固定,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周改为口服阿司匹林,0.1gqd,疗程8~10周。为防止,使用常规抗生素预防创口感染,抗生素用药不超过1周。必要时可口服塞来昔布进行止痛,疗程一般不超过1周;在康复治疗方面,置换术后第3天后需进行进行膝关节周围肌群的锻炼,如直腿抬高训练,以增强下肢肌肉力量,直腿抬高角度一般控制30度附近,术后1周直腿抬高角度渐加至90度,并适当结合步行训练。
双侧膝关节置换组:选取患者膝部正中为切口如路,将髌骨内侧的关节囊切开,使髌骨呈外翻状态,将骨赘以及炎症反应的半月板、交叉韧带等病变部位完全清理除去。整个操作过程应注意保护周围的软组织,手术松解范围应合理控制,保持屈伸平衡,一般使用指压法检验。置入假体前及时检测躯体力线、周围软组织情况和骨骼运动情况,检验无误后方可置入系列假体,包括胫骨与股骨髁的假体,以及假体衬垫等,注意髌骨在术中不置换。随后予以用生理盐水稀释活力碘冲洗,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球,逐层缝合创面,随后再进行另外一侧手术。
1.3观察指标
术后3d监侧体温、引流量、红细胞比容值变化(△Hct)、血红蛋白值变化(△Hb)等指标;术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两组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感染率(如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肺心血管并发症等)等情况;在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疼痛、膝关节附近肌群肌力、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屈曲情况等。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达,两组间用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HSS评分情况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HSS评分情况比较(x-±s,分)
3.讨论
目前,膝关节置换手术已经日渐成熟,对各种膝部骨科疾病的诊疗技术也不断攀升。在进行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时,其创口开放范围较大,且伴随出血量较大,术后的出血渗血量也会较多[2]。但与单膝置换术对比时,双侧置换手术的优势在于可以一次性解决问题,避免多次手术风险,且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置换后的双侧膝关节可以同步进行康复训练,从而有效避免单侧手术带来康复效果不一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术前,要严格评估每一位患者,做到有效筛查,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对各种并发症要有预见性,做好有效预防[3]。从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全膝治疗组术后HSS评分明显高于单膝治疗组,表明了双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更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洪保,张曦,吕正祥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2,18(2):87-89.
[2]费国策,张斌.假体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1):2386-2387.
[3]李耀章,张巧凤,高东等.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及疗效研究[J].河北医学,2014,20(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