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陶然(河北科技工程学校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中职计算机专业考核机制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新颖的考核手段,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用,以考促发展,培养有个性特征的、有创造性的、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
【关键词】计算机;考核机制;改革;就业导向
1.中职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大量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劳动者。但是纵观这几年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生源不断的萎缩,而且生源的质量越来越差。为什么会导致很多成绩好的学生不愿意读计算机专业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职计算机毕业的学生没有出路,不好就业。
2.中职计算机专业考核机制改革的必要性
许多中职计算机专业考试门优秀的学生不会自己组装电脑,不会安装系统,更不会简单的故障处理;拿到计算机网络中级工的学生不会自己家里的宽带安装与连接,更不会简单的小型局域网的搭建;打字速度相当快、排版水平很高的学生却不能胜任一个机关打字员的工作!因为不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不会更换打印机的色带,不会机关公文规定格式的排版。甚至有的学生自从进入中职学校的第一天起,潜意识认为,在校三年就是混个毕业证等着父母安排工作,毕业证那还不是小菜一碟,闭着眼睛学校乖乖给你献上,考试不及格没关系,交点补考费一切万事大吉……。
也许从上边我们可以得到答案,难怪社会上会出现月薪三千难觅一个“技师”,这一系列问题显示出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考核机制存在许多弊端。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把学生禁锢在校园内,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没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体现与张扬;不能充分突出计算机专业的特色,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没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诸多的就业“哑铃现象”和多年的教学实践,迫使我们不能不反思。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考核机制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3.中职计算机专业考核机制改革方向如何把握
3.1分析现行考核机制的缺陷;①现行计算机专业技能课几乎没有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比如教计算机网络方向“中小型网络的构建与管理”、“网页制作与设计”该怎么考核;教计算机平面设计方向的“Photoshop”、“CorelDraw”等专业课该怎么考,现实中多数计算机老师在教完了这门课程后期末随便出一个题目考试形式一下。没有标准、尺度,于是出现随意给分的情况;②现在多数计算机的考试、考证主要仍以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考试方法简单,考试形式单一,考核内容仍依附教材。难怪也会出现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走上就业的工作岗位其实什么都不会。这种考核评价机制就不能促进学生的就业,更不利于学生成长和今后可持续发展。
4.中职计算机专业考核改革探究
针对计算机专业课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考核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4.1考核内容的改革;计算机教材本身发展的滞后性,决定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不能只依附于教材,不能与社会的需求相脱离,不能与发展学生个性相违背,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能力”。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管理的原则是:“基础统一、选修放开”。即对基础课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试。“基础统一”这块,经过多年的完善,有一套成熟的教材体系和管理机制,是学生将来学习、发展所必须的课程,提倡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统一管理。这就需要有关中职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统一的教学内容,考核目标。“选修放开”是指对专项能力、岗位能力等课程实行“活模块”的教学方式,由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结合自主选择。
“活模块”是关键,我认为在选择“活模块”课程时,要充分注意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要根据当前的行业需求情况,对现行行业职位进行细分,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总结归纳出每个岗位的特点、任务和职能要求,恰当设置活模块课程,或增添或删减,并且每个模块还应有相关的行业知识和技能测试的渗透。计算机专业的课时安排,可以适当减少文化课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学时,在开设专业基础课的同时,从社会”所需”、学生”想学”的角度,调整课程安排。例如:愿意从事“速录师”工作的同学主要训练录入速度和排版技巧,学习办公自动化等相关的课程;想从事“广告设计”的同学除了添加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多媒体技术等课程外,还要学习色彩搭配、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手绘等课程;搞网站建设的还要学习微机常用外部设备、网页设计、网站开发、网络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网络安全与维护等岗位课程。
4.2考核组织机构的改革;传统的中职考核组织部门就是单一的由中职学校自行承担其客观性肯定受到质疑。所以社会普遍呈现出文凭严重贬值的现象,有学历没能力,这是企业对中职计算机学生的一个共识。
外国在就考核这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这里以德国双元制为例。
德国“双元制”模式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主要是因为其培训质量高,而这一高质量的培训又是以客观、公正、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为保障的。为了确保考试的客观性不受培训机构影响的独立性,“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行业协会专门设有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雇主联合会、工会及职业学校三方表所组成,其中,雇主和工会代表人数相同并且至少有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由于考试由行业协会组织实施,这就有利于考试按照《职业培训条例》的考试要求进行,而不是根据哪一个培训机构(企业或职业学校)中所传授的具体内容,从而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双元制”模式考试强调统一规范性,同一职业或不同职业的相同科目的考试在同一时间举行,并按照统一标准评分。由于“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的客观与公正.因此”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结业证书不仅在全德得到承认,而且在欧共体的一些国家也得到承认。这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权威性”及其在世界职教界所享有的声誉。
中国有着自己的国情和特点,我国的行业协会不可能有如此强大的职能,照搬国外的先进经验在中国肯定是行不通的。但是,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受到启发,是否可以实现校企结合的方式,实现对中职学生一个相对客观、实效的评价,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与发展。
4.3考核形式的改革。
4.3.1以实战操练代替考试;每个模块的总结性测试,可让学生用命题设计、作品制作、维护维修等实战操练代替考试,以评委综合打分代替考试成绩,以向家长做汇报表演代替成绩单。
4.3.2通过技能竞赛,展示学生素质;通过定期地举办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拆装、图形设计、网页制作、程序设计等技能比赛、技能表演,展示学生素质,用行动代替语言推销自己。
4.3.3多证书考核;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劳动部对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是求职就业的“敲门砖”,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职业资格证书的各模块又分为初、中、高级等多个层次,考试方案甚至考试题目都预先告诉学生,目标性很强,非常适合中职学生考核。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争取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以考促学、“发展学生能力本位”的目的。
但是,要有效避免重复培训、重复考核问题的出现,例如单是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认证,目前就有教育部、劳动保障部、人事部、信息产业部及协会、商业机构等组织的十余类数十种认证,很多学生直至参加工作了都感到无所适从。“读书时,我参加的是教育部门设的全国性计算机考试,毕业后找工作时,应聘单位却表示,劳动部门组织的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才管用,现在工作了,又被要求参加人事部门的计算机水平考试。”
就个人观点而言,我认为:首先考核应该逐步交给行业组织实施。行业组织本身熟悉各职业特点,因此能够使考核真正成为检验技术人员质量的“门槛”。其次,劳动部门应加快建立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制度,什么职业需要什么技能标准等要一一列明,避免用人单位滥用人才。
5.结束语
考核只是计算机专业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要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必须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