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本文以萝岗长岭居项目为例,初步探讨了广州山地住宅建筑在山地地形改造与利用,与户型设计相辅相成的建筑接地手法,及其他因地制宜的设计特色。
关键词:山地住宅;地形利用与改造;接地手法
一、山地住宅的理论背景
1.1山地建筑的研究背景
山地建筑是指处于山地条件下的建筑,与平地建筑区别在于接地方式处理手法的不同。住宅是建筑中占比例最大的一个类别,住宅设计不仅关系到居住者还关系到能源与环境。现代居住建筑的设计理念,以从单纯的功能性目标,转变为功能与环境的双重目标,以人为出发点,将建筑视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中介。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在山地地区及城市,居住区在总体规划布局,住宅组团布置,和住宅单体均受到地形和影响和制约,其相关设计及建设都相较平原地区复杂。住宅建设的经济效果随对地形的处理改造手法而相应变化,差异甚大。在国内部分多山地区,例如西南地区,山地住宅建设量巨大。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老一辈的建筑学家和设计师们对山地建筑文化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陆续出版了一批关于山地建筑形态、空间理论、山地建筑生态等方面的专著书籍,为山地住宅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1.2山地建筑的优势
我国文化中自古以来就有着依山而居的传统,有着独特的山居文化。当今城市文明的蓬勃发展为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各种声、光、空气、水的污染也接踵而至。城市化使人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遥远。回归自然并非指放弃现代化便利的都市生活,而是将大自然引入居住生活。城市中心越来越少的用地和高昂的地价都使得住宅开发越来越向着市郊等周边地区扩展,而市郊的居住楼盘则更有必要和有条件满足现代都市人“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从生态角度来看,相比城市建筑的高度与密度,山地住宅在高绿化率、低密度和通风采光条件上都优于前者。
因此,顺应、利用和适度改造自然的山地住宅,无论在市场、人文、经济、功能、环境等各个方面,有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和优势。
1.3山地建筑的设计手法分类
山地建筑接地设计手法主要分地形适应建筑方式、建筑适应地形方式和建筑与地形互相适应方式三种类型。
1.3.1地形适应建筑方式,主要有通过1筑台,即在坡度相对平缓,场地相对开阔的情况下,通过填挖方将基地修整为平整的台地。2覆土,即全开挖后回填的全埋地的处理方式。
1.3.2建筑适应地形方式,主要有架空、吊脚、悬挑、上爬式、下掉式。其中上爬、下掉均指在几乎不改造地形的情况下,建筑依附于坡地地形向上爬升或向下跌落。
1.3.3建筑与地形相互适应方式,主要有掉跌、弯转、分联等。其中掉跌手法与前文上爬、下掉类似,但是在顺应原有坡地地形,适当加以改造,并同时使用错层、掉层、跌落等建筑空间组织手法,使同一栋建筑的底面结合在基地的不同标高上。
以上接地手法并非都适用于住宅建筑,因为住宅相对其他建筑类型而言,体量较小,空间模式较为固定,模式化产品化的程度较高,对日照、采光、通风等方面的要求也更高,一些可以创造优美序列感,或震撼空间效果的山地建筑设计手法并不能理想地运用于住宅建筑。以上接地手法中适当改造地形并使用第“掉跌”接地的手法相对应用范围广泛,本文案例中的别墅户型也运用了此手法进行设计。
二、案例分析——以萝岗长岭居住宅项目为例
2.1项目概况
萝岗长岭居项目位于广州市萝岗区,规划用地4.4万平方米,容积率为2.0,地下两层,地上二至三十层,包括5栋高层住宅和14栋低层别墅,总建筑面积约13.2万平方米。
2.2场地地形与改造策略
此项目场地为山地,场地原始地形较复杂,地势西高东低,高差超过十米,有四个大小不同的山包,坡度超过30%;且场地形状不规则,呈脚掌形,有瓶颈位置限制。
从地形的整体特征初步判断,北侧临市政路区域相对平缓,适宜建设高层住宅;其余坡地适宜顺应地势建设低层别墅,并形成向东的视野。同时综合土方平衡、交通组织等方面的条件,场地考虑修整为四块台地。主干道设在中间高程,可以有效地将各个台地串联起来。
2.3总平面设计
2.3.1高低层分区
总图设计上,首先确定了住宅高层区应设置在地势较低的场地北侧的原则,原因有三:一是住宅高层区住户较多,人流量较大,设置在靠近场地出入口的位置,可以有效和别墅区分区管理;二是高层塔楼在场地北侧,其阴影对场地内建筑和活动场地影响最小;三是根据上文地形坡度的描述分析,设置与北侧则开挖小。
低层别墅区,依据坡地地形特征,设计了上行、下行两种户型。道路设置于中间高程,从南边入户的别墅户型顺应地形高差,在空间处理上为跌落式,入户标高为二层,别墅后院比道路低一层;从北边入户的别墅户型,通过前院的室外楼梯到达客厅,客厅位于二层,后院比道路高一层。在景观视线上,也减少了前一排对后一排的遮挡。
2.3.2路网控制
小区道路如前文所描述,主干道设置于场地的中间高程,与户型设计结合,将各高程的各栋住宅有机串联起来。车行从北侧市政路进入小区后,向西行是高层区,可以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向东行经过托儿所,进入别墅区。
2.3.3与地形结合的设计特色
总图设计通过积极结合、利用地形,还进一步形成如下一些山地住宅的设计概念。
1、双首层
由于利用了地形自然高差,地下室在场地北侧可实现单边采光通风。配套公建可设置于地下车库外侧,直通室外,标高为地下室标高,但实际是作为首层使用;并且不计算密度,为后面低层住宅节省大量用地。
另一个首层是地下室顶板,是高层住宅的首层,且是小区的公共大花园,从公共花园进入高层住宅的首层大堂。同时也利用大花园布置了高层塔楼的消防车道和登高面。
2、公共大堂
住户除了可以通过开车进地库回家,还可以从场地北侧临市政道路的人行主入口,通过公共大堂回家。公共大堂连接了两个首层,住户通过电梯从沿街首层提升至大堂首层,经公共大花园回家。
3、重力排水
场地管线布置,也利用天然地势采用重力式排水,地势中间高两边低,与排水方向一致,减少了提升泵的使用。
综上所述,本项目,以利用、为主,在确定了高低层住宅分区管理和梳理了地形之后,进行了十五轮以上的优化调整,最终确定了依山就势的总图布置方案,较为灵活地克服了山地地形的限制,结合特别的户型处理,尊重、顺应和较为有效地利用了自然地形和景观环境。
2.4别墅户型设计
本项目的低层别墅共有14栋,设计有四种户型,有双拼、多联等五种组合形式,每户产权面积在160m2上下。主要有如下设计特点:
2.4.1结合地形
如前文说述,依山就势,在位于中间高程的道路两侧灵活处理为上行和下行两种入户方式。两种户型均设有前院、后院,前后院标高不同,下行户型可平层进入客厅,私家花园比客厅矮一层,不受干扰。上行户型可平层进入地下室,客厅抬高了一层,避免道路车行干扰。
2.4.2提高赠送率
在别墅户型中充分利用了现行规范允许的范围,实现了较高的赠送率,从设计角度为开发商和住户争取经济利益:1、最下层为半地下室,可单边采光,实际使用可改造为健身、娱乐用房。留有采光天井和住户自己加建无机房电梯的空间。2、一层平面设室外停车位,停车后平层进入,前花园进深达6.5米,端部户型同时还有侧花园,实现餐厅配花园,客厅配阳台的布置。
3、内天井为户型中部带来采光,对于中间户型,利用烟囱效应改善通风。内天井通过改建封闭起来之后,是活动室或者家庭厅。4、主卧套间设大露台,不计容积率面积。
三、结语
本文从广义的山地建筑研究背景切入,概要地陈述了山地地形改造、山地建筑设计及山地住宅的主要接地设计手法,并以广州萝岗长岭居项目为例,分析阐述了在该项目中理论结合实际,对山地地形的利用与改造,综合组织高程与户型设计结合而形成的特有设计概念。
广州相对于国内其他山地城市,例如重庆,山地住宅相对较少,设计师应拓展在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成熟项目的实践经验,以指导本地山地住宅的项目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