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辉(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彩超室辽宁朝阳122000)
【中图分类号】R71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106-01
【摘要】目的探讨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TACDS)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水平。方法先经腹部检查,再经阴道检查,观察子宫附件及盆腔,寻找宫外孕包块,并进行有关测量。结果138例患者中有105例经腹彩色多普勒(TACDS)诊断为异位妊娠,131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TVCDS)诊断为异位妊娠,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94%。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异位妊娠的符合率明显高于经腹彩色多普勒诊断,提高了检查阳性率及诊断符合率。
【关键词】经腹彩色多普勒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占妊娠的0.5%—1%[1],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早期准确地做出诊断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2]。本文将我院2007年4月—2008年10月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8例异位妊娠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4月—2008年10月临床怀疑异位妊娠患者146例,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9岁,停经时间36—57天。其中124例尿HCG阳性,102例伴有阴道不规则流血,76例下腹疼痛,其中有3例是第二次异位妊娠,2例合并宫内节育器。
1.2仪器使用美国ATLUM9及飞利浦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中心频率为3.5MHz,阴道探头中心频率为5.0MHz。
1.3方法所有患者先充盈膀胱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ACDS)子宫及双附件。观察子宫大小、宫内是否有孕囊、假孕囊,测量内膜厚度;附件区先观察和测量卵巢,再观察是否有包块,包块大小、边界,包块内是否有孕囊,孕囊内是否有胎芽及心管搏动;观察腹、盆腔是否有积液并测量,必要时探察肝肾隐窝处有无积液。然后嘱患者排空膀胱,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VCDS),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阴道探头涂藕合剂再套上一次性避孕套,缓慢放入阴道多切面扫查。均详细记录子宫大小、形态,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内有无孕囊、假孕囊或异常回声,观察双附件区有无包块,并测量包块大小,观察其回声特征,内部有无彩色血流信号显示,记录最大收缩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和阻力指数(RI)。有无盆腔及腹腔积液。两种途径检查后,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146例疑诊异位妊娠患者,1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105例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TACDS)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均发现附件区有异常包块回声,33例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TACDS)检查未发现异常包块回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检查才发现附件区有异常包块回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95%。8例术前发现误诊。
2.1本组异位妊娠声像图主要特点(1)39例附件区显示完整的妊娠囊,其中28例囊内探及胎芽发育及心管搏动,11例囊内仅探及胎芽发育,未见心管搏动,盆腔内均未见明显液性暗区。(2)73例附件区见混合性包块,形态不规整,边界不清晰。(3)26例附件区见以低回声为主的实性包块,内有强回声,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整,其中11例盆腔及腹腔内可见液性暗区。(4)8例误诊,经查临床资料及随访证实,3例为黄体囊肿破裂,5例原因为停经时间短,宫内未见孕囊,附件区见混合性包块,多次检查HCG阳性,4天后复查宫腔内见孕囊,附件区包块考虑为炎性包块,排除异位妊娠诊断。
2.2本组异位妊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107例异位妊娠包块内部及周边探及不规则彩色血流信号,频谱为单相或双相持续存在的高速低阻力型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35—0.55,平均0.42。
3讨论
阴道超声的探头频率高,分辨率强,图像显示比腹部超声更清晰,容易发现孕囊着床的位置,识别真假孕囊。本组有22例腹部超声显示疑似宫内孕囊,经阴道超声显示为子宫内膜增厚并积液(假孕囊征像)。阴道超声的应用减少了误诊病例的发生。本组误诊8例,主要是对黄体囊肿破裂和早孕合并黄体囊肿的认识及掌握早孕孕囊出现的时间经验不足。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非典型异位妊娠检测有重要意义。CDFI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对于盆腔巨大包块或积液较多时,阴道超声还是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阴道超声相对于经腹部超声而言,在诊断异位妊娠方面有其独特的诊断价值,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替代经腹超声。工作中应结合患者情况,必要时二者联合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394-1395.
[2]王悦,林僖,裴小青,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妇科肿瘤术后复发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11):84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