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例膈下脓肿患者的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31例膈下脓肿患者的治疗体会

王宇何祥午唐海龙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目的:探讨膈下脓肿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0月之间收治的31例膈下脓肿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分析。结果:本组31例膈下脓肿患者经治疗后,痊愈29例,并发感染2例,治疗有效率为93.55%。结论:根据膈下脓肿患者脓肿的大小及部位行对症治疗,并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可使患者快速痊愈且预后良好。

【关键词】膈下脓肿;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9-0038-02

膈下脓肿指的是患者膈肌下、横结肠及其系膜上方的间隙内积聚脓液,常继发于脏器炎症及穿孔等腹膜炎并发症。膈下脓肿的部位与原发病有直接关系,当患者原发病变处在右侧腹腔时,常引发右膈下脓肿,当患者原发病变处在左侧腹腔时,常引发左膈下脓肿[1]。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0月之间收治的31例膈下脓肿患者,对其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膈下脓肿患者共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在14~73岁之间,平均年龄(36.21±4.56)。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病变局部皮肤呈水肿状,并有叩击痛与压痛,患侧上腹部伴有持续性钝痛,且肩部多呈放射性疼痛。

1.2方法

1.2.1抗炎及营养支持治疗膈下脓肿患者治疗时应全身使用抗生素,可选取广谱抗生素加替硝唑或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待明确脓液及血培养结果后,再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2]。因该疾病患者身体情况较差,常处于消耗状态,所以应注意其营养均衡。如果患者不可经口进食,应给予其全胃肠外营养,据实际情况调整配方,不可完全参照公式。同时患者多伴有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絮乱,应积极对其纠正。

1.2.2脓腔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当患者脓肿较小时,可在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抽脓,并采取全身抗炎支持治疗,穿刺时还可通过导管注入抗生素。另外,患者穿刺后需反复进行B超检查,对脓肿的变化进行观察,依情况考虑是否重复穿刺抽脓。当患者脓肿较大或脓液过于黏稠而无法穿刺抽出时,可采取经皮穿刺置管引流[3]。实行引流1周后,需经引流管对脓腔冲洗,如有需要可经引流管将低浓度造影剂注入,然后对引流管位置及脓腔大小进行观察[4]。

1.2.3手术疗法当患者穿刺路径无法避开腹腔脏器或伴多房脓肿时,应手术切开进行脓肿引流。通常可分为两类,即经腹膜腔入路与腹膜外入路,前者适用于合并其他部位脓肿及小网膜囊肿的患者,而后者手术时可防止游离腹腔的污染,且避免误伤肠管。患者脓肿部位不同时手术路径也不同:(1)经前腹壁入路:适用于左右膈下部位相对靠前或贴近前腹壁的脓肿,手术时应在肋缘下行切口,至腹膜前方后向上方谨慎分离至脓肿位置穿刺,再将脓液抽出,最后切开脓腔放置引流。若患者脓肿部位偏后而此入路引流法疗效不佳,可在术后进行持续性负压吸引。(2)经后腰部入路:适用于膈下脓肿部位靠上或靠后的患者,手术时需沿第12肋行切口,将第12肋切除后,再将肋骨床切开,推开腹膜就可找到较硬的脓肿后壁,将脓液抽出,最后切开脓腔放置引流。(3)经胸壁入路:适用于右肝上间隙高位脓肿患者,手术需分两期进行,首先于患者右侧胸壁的第8或9肋位置上沿肋骨行切口,确保切除部分的肋骨能够直达胸膜,再用碘仿纱布将创腔填塞。一星期后,当患者膈肌与胸膜形成粘连时行二期手术,将之前填塞的碘仿纱布去除,在创腔底部进行穿刺,待穿出脓液后再切开[5]。值得注意的是,切开脓肿后的引流通畅与否会决定手术治疗效果,应依照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引流方法,置管数可一根或多根,但引流必须确保通畅。

1.2.4其他治疗由于膈下脓肿对患者的危害较大,及时恰当治疗仍有死亡,因此在治疗原发疾病时,应提前预防膈下脓肿。如腹部或腹膜炎手术时应取半坐卧位,使腹腔渗液能够流入盆腔。在做开腹手术时,如腹腔内渗液过多或污染较严重,需在手术结束之前用大量的温生理盐水对腹腔冲洗,并在冲洗后将积液吸尽。因术后可能发生消化道漏或创面渗液,因此需在此处放置引流[6]。同时选用适合患者的抗生素,进行全身应用。

2.结果

本组31例膈下脓肿患者经治疗后,痊愈者29例,并发感染需再次治疗者2例,故治疗有效率为93.55%。

3.讨论

由于膈下间隙在横隔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而此位置存在过多的韧带、系膜及脏器,这些结构会将膈下间隙划分为多个小间隙,是腹腔脓肿的常发部位。膈下脓肿患者通常在腹膜炎或腹部手术数日后,表现寒战出汗,并伴弛张热及脉快等感染中毒的症状,同时患者患侧上腹部伴持续性钝痛,且肩部呈放射性疼痛以及呃逆,脓肿部位相应的肋间皮肤呈水肿状,并伴叩击痛及压痛[7]。因膈下脓肿形成后,只有较小的可吸收,而较大的脓肿如不引流,会使患者长期感染而至身体逐渐衰弱,严重者会危及生命,所以及时合理的治疗尤为重要。在对膈下脓肿患者治疗时,首先应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再根据患者脓肿的部位及大小,选择如下路径:经前腹壁入路、经胸壁入路及经后腰部入路,期间注意引流是否通畅。由于膈下脓肿对患者危害较大,因此应在治疗原发疾病时提前预防膈下脓肿[8]。总而言之,对膈下脓肿患者治疗时,根据患者脓肿部位及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并坚持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同时可减少再次感染及出现并发症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李栋,张奇兵.32例膈下脓肿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52-53.

[2]苏海峰.膈下脓肿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03-104.

[3]薛仲闽.脾脏切除术后膈下脓肿1例[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5):2358-2359.

[4]杨金红.膈下脓肿1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1(15):13.

[5]杨贵化.经胸壁切口行膈下脓肿引流术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5):145.

[6]王万臣,陈伟,王宝仁.腹腔镜引流术治疗膈下脓肿1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2):219-220.

[7]叶璐,姚汉华,谢芬.20例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膈下脓肿原因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5):124-125.

[8]龚占良,么文博.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膈下脓肿16例临床体会[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8):978-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