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
广东科技学院广东东莞523083
摘要:师资队伍是高校建设关键。体育师资是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考核指标,是高校适应学校体育改革、深化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建立教学科研梯队,优化考核考评机制,完善师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为促进广东科技学院体育师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育师资长效机制建设
高校师资队伍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力量,其数量和质量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国内外竞争力。〔1〕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民办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教师队伍也不断壮大。体育教师作为高校体育工作的实施主体,为适应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社会对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提出了严要求、高标准。广东科技学院立足于东莞,面向广东,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是所应用型民办高等院校,目前在校生16700余人,体育教师在为学校办学方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发挥着独特的教育作用。2012年8月国务院制定印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纲领性文件,对指导广东科技学院体育师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育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合理的师资结构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发展目标的基础,是衡量教师队伍质量的综合指标。
1.年龄结构。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活力和不同层面梯次结构指标,直接影响教师结构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继承性。广东科技学院自2011年升为本科学院以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体育教师队伍在不断壮大,新进教师较多,其中22岁至30岁占42.86%,31岁至45岁占47.62%,46岁至54岁没有相应年龄的体育教师,55岁及以上仅占9.52%,并且教师平均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发展。“老、中、青”三个不同年龄梯次是学科发展趋势依据合理比例所组合的有机整体,是教师结构稳定的发展模式。
2.学历结构。学历结构是反映高校体育教师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主要指标。〔2〕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高学历人才已成为民办高校整体竞争力的砝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是发展趋势,广东科技学院体育师资队伍也在竞争潮流中不断壮大,现阶段硕士研究生学历体育教师占80.95%,本科学历占19.05%,尚没有博士研究生学历人才,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较2011年升格为本科前有了显著改善,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
3.职称结构。职称结构反映着人才队伍总的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也是衡量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体现教师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3〕民办高校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建立一支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基于高校发展目标,专任教师职称的最佳结构是菱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比例应以2:4:3:1为宜。〔4〕广东科技学院体育教师职称结构不尽合理,以讲师职称为主,占85.11%,助教占4.76%,副教授仅占9.52%,没有教授职称,高职称所占比例较小,比例与高校所担负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使命不相称,也不利于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建立教学科研梯队
学术梯队是师资建设的核心。建设有区域特色、高水平的民办大学,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有必要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学、科研梯队来助推学科和课程建设。广东科技学院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如:《广东科技学院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教师选聘、管理办法》、《广东科技学院专业骨干教师选聘、管理办法》和《广东科技学院讲师“低职高聘副教授”评审及管理办法(试行)》,对推进学校师资规模、结构与素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课程负责人。梯队建设根本目的在于以学科或课程负责人为核心,集中和协调所有的教师力量,使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进展得更为高效。为加强体育教学和科研管理,促进体育课程发展和体育教学改革,广东科技学院制定了体育课程负责人评聘的职责:要求具有良好的师德素质,注重教书育人,具备坚实的业务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对体育学科有深入的研究,教学科研团队建设能力强,且具备教授职称,并在体育学科领域进行教学及研究十年以上,要求科研成果显著,特别注重核心期刊、学术专著、教学成果奖和科研课题等必备条件。
2.骨干教师。骨干教师作为课程建设的中坚力量,是高校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关键部分,也是高校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和重点培养的力量。骨干教师在体育课程建设中的作用重点凸显教学能力。而广东科技学院评聘体育课程骨干教师主要以教学能力为参考依据,如市级及以上教学奖励、讲课和说课。科研能力上则要求体育教师具备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教材主编或副主编和学术专著、校级及以上的科研立项并结项、市级及以上的奖励等都是选聘参考条件。
3.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作为学科(课程)建设的潜在力量,代表着学校教学、科研活力,是师资梯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流的教育需要有一流的青年教师队伍,面对新的高等体育教育改革,青年体育教师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加强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的体育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青年体育教师业务知识能力,拓宽教学与科研视野,丰富体育教学专业领域知识,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广东科技学院尚没有具体的选聘依据,可参考2012年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对健全青年教师选聘和人才储备有着实质性的指导作用。
三、优化考核制度
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机制,公正、客观地评价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5〕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能促进体育师资队伍的全面发展。
1.学历、职称晋升制度。学历反映教师的业务素质。鼓励教师提升学历,是学校根据学科未来发展需求给予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机会,并在经费上、待遇上有所倾斜。职称晋升制度是增强教师职业素养,是教师规划职业生涯的重要保证。〔6〕体育教师学历与职称的晋升,极大程度上能调动其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引导其积极投身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建立科学、规范、严谨、合理和完善的教师学历、职称晋升制度,激励教师提高综合素质,增强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有利于体育师资结构的优化。
2.教学质量考核制度。教学质量考核是对体育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对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为优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学校分别制定了《广东科技学院关于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规定(试行)》、《广东科技学院“十二五”期间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指导意见》、《广东科技学院专任教师年度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和《广东科技学院竞赛管理办法(试行)》。文件的实施,极大程度上引导和激励体育教师从事教学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科研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准。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调动广大教职工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和各专业优秀人才的培养,逐步提高学校科研水平,促进专业和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广东科技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办法,用以引导和激励体育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如:《广东科技学院科研工作条例》、《广东科技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广东科技学院科研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广东科技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广东科技学院教学工作量转换科研工作量办法(试行)》。科研工作的地位与作用,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发展,是广东科技学院对科研工作的定位。
四、完善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体育师资建设要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高等教育的需求,结合民办院校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师资建设机制。
1.引进机制。完善引进人才工作机制,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竞争力。广东科技学院处于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阶段,体育师资建设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引进制度要符合学院评聘要求,应从区域体育氛围、学校体育特色、专业需求、学科发展需求以及学校未来体育工作发展方向考虑,合理均衡教师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
2.继续教育机制。继续教育是为了使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要求、改革理念的深层次理解,是对体育教师业务知识能力的提升,能够不断地更新和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巩固实践技术技能,优化体育教学技术实践与理论结构,使得自身体育教学理论水平、教学研究能力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现阶段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较多,如:学术会议(讲座)、研(进)修班、学术访问、科研和企业专项研究和实践、网络课程学习、在职学历教育。为了规范继续教育制度,学校制定了《广东科技学院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试行)》,学校按照相对应的学习课时予以继续教育学分转换,并鼓励教师外出进行继续教育。
3.创新机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需要创新人才。〔7〕创新型体育教师不仅仅是从传统体育教学理念、方法进行转变,而且要随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地区体育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转变而转变。创新型体育师资队伍的建立不仅能够提高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而且能够促进体育教师科研水平的整体提高。完善广东科技学院创新型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在组织和具体措施方案上进行探索和创新,“走出去”,“请进来”,综合社会有利资源,为体育教师创造良好的机会和平台。
师资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的关键。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实施《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性文件引导,为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民办教育品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广东科技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体育师资建设同样关系着学校的发展。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体育师资队伍,实现学校“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新中国60年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与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18),10-14。
[2]刘书元王智慧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56-257,260。
[3]孙诚王占军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结构现状分析[J].大学(学术版),2010,(8),68-77。
[4]粟琴高校教师队伍专业职称构成及年龄结构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5),223-225。
[5]余永龙董泽香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J].湘南学院学报,2014,(6),102-104。
[6]宁明志基于高校职称晋升制度下的客观性与公正性探讨[J].管理观察,2011,(34),85-86。
[7]钟秉枢体育及其院校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与使命[J].北京教育(高教),2016,(9),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