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安全输血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安全输血研究

陈梦菲

陈梦菲(常州市中心血站(劳动中路8号)供血服务科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对血液采集之后的存储时间对红细胞的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对策。方法针对本次研究工作,将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采集的500例献血人员的血液作为研究样本,然后对这些采集的血液进行观察,包括血液中的RBC-C3d和RBC-SOD等参数方面的变化情况,同时对不同数据之间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本次研究中的样本样本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血液在存储1d、15d和30d时的各项参数变化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且存储时间为15d和30d的血液在RBC-C3d和RBC-SOD等参数方面要明显低于存储1d的血液样本,参数数据最低的是存储时间在30d的血液样本,且不同存储时间的血液样本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液存储来说,随着时间的增加,其血液的免疫功能逐渐下降,从而造成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输血只能满足人体的正常血液需求,但对于血液中包含的免疫物质,输血工作无法进行满足,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

关键词:献血;血液存储时间;红细胞免疫;临床安全输血

对于输血,其在临床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血液缺失太多的患者,但对于输血治疗来说,其输血安全性同患者的生命安全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近些年以来,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在提高,而血液疾病的传播由于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危害较大,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对其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对于危重病患者来说,其在进行临床输血治疗时,不同存储时间的血液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不同的效果,根据相关数据表明,血液存储时间在15d以上时,其造成的危重病患者死亡率较高,这是由于随着时间的增长,存储血液中的红细胞免疫功能逐渐下降,危重病患者进行存储时间较长血液的输送,往往会造成患者的身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出现患者死亡情况。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性资料分析

对于本次研究工作,样本的选取是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采集的500例无偿献血患者的血液样本,对这些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其全部符合无偿献血标准。在这些无偿献血人士中,男性人数为327例,女性人数为173例,其年龄主要集中在22岁到48岁之间,对其平均年龄进行统计为32.9岁。对这些血液样本进行CPD保养液混合,然后从中抽取0.5mL作为一份研究样本,并对其进行标本检测工作。

1.2检测仪器和试剂

对于本次研究的检测仪器,其采用的是日立7180型号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进行血液检测时他通过郭峰法对收集的血液样本中的各种免疫物质含量进行检测,检测所使用到的试剂,其采用的是上海长海医院提供的。

1.3检验方法

对于本次研究中的血液检测,其主要是对血液中的RBC-C3b花环率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抽取0.1mL的红细胞,将其配备成对应浓度的红细胞悬液,然后选取50μL的悬液,将其加入到灯亮的酵母菌悬液中,对其进行混合搅拌,然后将这些悬液投入到37℃的水中进行水浴,然后向混合溶液中添加100mL的生理盐水对混合溶液进行稀释,并通过戊二醛对其进行固定处理,最后才用瑞氏染色方法对处理完成之后的混合液进行染色,并通过高倍镜对其进行红细胞数量检测,最后根据红细胞和酵母菌之间的转换对RBC-C3b指标进行检测。该方法还能够对红细胞中的RBC-SOD等指标进行检测,但在进行检测时需要将酵母菌换为未致酵母菌进行检验,其检测结果同RBC-C3b指标相同。然后是IL-8仿真实验,其在检测过程中先将0.2mL的血液样本同0.9%浓度的氯化钠溶液进行混合,然后对其进行水浴,然后对混合后的溶液进行离心处理,并选取其中的0.1mL上清液进行指标测量。

1.4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工作,样本的数据收集和整理采用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则是通过t检验,当P<0.05时,代表数据之间的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血液在存储不同时间时的各项指标数据之间具有差异性,其中存储时间越短,血液样本的RBC-C3b等指标的数据越低,存储时间为30d的血液指标最差,且各组之间的血液指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RBC-IC等指标,存储时间越长,其指标数据越高,以30d存储时间的数据指标最佳,且各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性明显,P<0.05。下面是具体的统计数据差异:

3讨论

根据相关研究,红细胞补体受体I型分子广泛分布在人体的粒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中,但对于人体的细胞分布来说,红细胞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其他细胞的数量,因此,一般情况下人体的红细胞中的CR1分子是构成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成本能够帮助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对人体的病毒等进行消除。在患者受到疾病的侵袭时,人体内的IC会产生大量的沉积物,这些物质会激活人体的补体系统,从而造成人体表现出炎症反应,这一症状会对人体的肝肾等器官造成一定的损伤,而IC和RBC-CR1之间的结合应用,能够对人体内的沉降物进行清除,保证人体器官的正常运行。

近些年以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进行临床输血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提前对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确保患者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随着血液存储时间的增加,其红细胞的免疫功能也会之间降低,且不同存储时间的血液样本免疫物质含量之间的差异性满足统计学意义,即P<0.05。在临床治疗中为了保证患者的输血治疗效果,需要保证患者输入血液的存储时间小于15d,这样才能够保证患者输入血液中的免疫物质含量符合人体需要。

参考文献

[1]时慧挺.不同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输血安全性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01):149-150.

[2]刘思圆.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安全输血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07):131+134.

[3]张雅西.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安全输血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