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小组合作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刘海龙

刘海龙

(河北省遵化市铁厂镇中学,河北遵化064203)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2-0216-01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的大部分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以及全体的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本文主要讲以提高教学理念,确保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开展小组合作法提升中学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法;中学语文;应用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全班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平均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学过程的大部分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以及全体的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为宗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创新体系。从内涵来看,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属于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学习共同体。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大部分语文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语文教学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但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等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语文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只有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构建适合合作学习的环境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机勃勃。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应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自然地融入到困难的小组中去。教师还应掌握并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都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三、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改善分组方式,对小组学习加强指导,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小组围坐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要真正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还需要深入研究、改善小组的分组方式。学生之间在智力类型、认知风格、性别与个性特征等等方面都是各不相同的。可以让学生自愿组合,自由选择合作的对象,可以按性别分组,可以按学生能力分组,也可以按选择的学习方法分组……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十分关注小组讨论,对最先结束的小组,要进行必要的扩充思维训练,对讨论相持不下或者不深入的小组要及时点拨,确保信息交流的质量,尽量做到防止时间白白流逝。

四、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些个性有很多独立的成分,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学困生提供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教师既要考查每个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每个人的智慧都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组长要负责管理好每个成员,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格特征。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有些学生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须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1.学会搜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

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5.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6.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