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应用分析

李智晞

李智晞

(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545006)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4例经临床确诊,采用西门子SOMATOMSensation16CT机扫描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多层螺旋CT图像,观察肺动脉栓塞的分布类型及肺动脉栓塞的征象。结果:14例肺动脉梗塞患者,共累计88支肺动脉或分支栓塞,其中包括肺动脉主干2支,左右肺叶动脉29支,左右肺段动脉40支,左右肺亚段动脉17支。中心型35支,锐角附壁型25支,钝角附壁型19支,完全闭塞型9支。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灵敏性和特异性高,且安全、快速、无创的优点,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7-0138-01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呼吸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漏诊、误诊,有较高的病残、病死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病理为内源性及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综合征。而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溶栓治疗可明显的改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其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由于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且具有无创性、费用低廉等优点,已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通过对我院1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螺旋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4例经临床确诊肺动脉栓塞患者,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5.6岁。主要临床症状: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胸闷,突发胸痛,咳嗽,咳痰,咳血等。病史:脑梗死、高血压及糖尿病各3例,下肢静脉血栓3例,长期骨折卧床2例。

2方法

2.1扫描方法

采用16排西门子SOMATOMSensation16CT机,使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两上臂上举,一次屏气状态下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至肋膈角水平,采用造影剂示踪技术,将域值检测点设置在肺动脉主干,高压注射系统采用MEDRADEOM700E,造影剂使用用优维显或碘海醇120ml,注射速率3.5ml/s,选择自动触发模式,注射后自动预扫4--5个层面,当血管内密度升高到设置的130HU时,扫描程序被激活,开始快速容积扫描,扫描参数为电压120kV,电流100mA,螺距1.0,准直器宽度为0.75mm,扫描全肺,重建层厚1mm,间距0.5mm,增强扫描时间6s。

2.2图像处理

图像后处理在同机VolumeWizard工作站进行,根据诊断需要对扫描数据进行各种二维、三维重建,对每例均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处理图像,必要时可沿肺动脉及栓子长轴进行图像重建,统计出栓子的部位、个数及类型。

3结果

3.1病变分布

14例肺动脉梗塞患者,共累计88支肺动脉或分支栓塞。其中包括肺动脉主干2支,左右肺叶动脉29支,左右肺段动脉40支,左右肺亚段动脉17支。

3.2CT征象表现

直接征象:根据栓子的充盈缺损进行分类[1],88支肺动脉或分支栓塞中,中心型35支,征象显示栓子位于血管腔中心,栓子周围有造影剂环绕;锐角附壁型25支,征象显示血管中心为造影剂,栓子位于血管壁,凸面朝向血管腔,基底与血管壁呈锐角相交;钝角附壁型19支,征象显示血管中心为造影剂,栓子位于血管壁,凹面朝向血管腔,基底与血管壁呈钝角相交;完全闭塞型9支,征象显示栓塞的血管呈低密度而无造影剂充盈。

间接征象:14例患者中,“马赛克征”3例,局部肺栓塞造成肺灌注不均匀,在肺窗内可观测到局限性的血管纹理分布不均或稀疏,相邻的肺实质存在密度差;肺梗死1例,病灶部位肺实质内边缘形成模糊的三角形阴影,以胸膜为基底的楔形实变,尖端指向肺门;肺动脉高压1例,胸膜肥厚2例,胸腔积液4例。并可见肺门血管特别是肺动脉主干扩张,周围小血管稀少;接近栓子远端肺血管纹理变细或缺失,近侧的肺血管增粗。

4结论

肺动脉栓塞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仅低于冠心病和高血压。造成肺动脉栓塞发作的有高血压,糖尿病,下肢静脉血栓,长期骨折卧床等高危因素,该病在临床表现上缺乏特异性,常规检查常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漏诊,临床确诊有赖于借助影像学检查。准确及时的诊断是治疗该病的关键。长期以来,肺动脉造影被认为是其诊断的金标准,但是此种方法为有创性检查,病人需接受导管及造影检查,并发症高,血管重叠使外围肺动脉分支内栓子显示受到限制,急重病人不能进行该项检查。随着CT技术的发展,螺旋CT增强扫描成为确诊该病的重要手段。国内研究发现[2],CT增强扫描诊断肺动脉主干栓塞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诊断肺段动脉栓塞敏感性66.7%、特异性91.9%,而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主干栓塞的敏感88.9%、特异性100%,诊断肺段动脉栓塞的敏感性60.8%,特异性83.8%。与国外报道一致。与肺动脉造影相比较,CT增强扫描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具有无创性、费用低廉等优势。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应用中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容积数据采集时间短的优势,通过CT后处理工作站可以进行高质量的三维图像重建及各种图像后处理,对于显示微小的栓子,提高肺栓塞的诊断率具有重要作用。综上,在肺动脉栓塞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GumpeniR,RoychoudhuryO,YeinT.Theroleofeehocardiograminthemanagementofnormotensivepatientswithpulmonaryembolism[J].ChestMeetingAbstracts,2004,126(4):877-878.

[2]叶容臻,李宇东,李郁芳,等.螺旋CT增强扫描及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10):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