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力文(河南省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TCD室河南洛阳471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268-02
临终护理是对已经失去治愈可能的临终患者从医学、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提供周到全面的护理,以患者整体为对象。要求护士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还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的素质。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死亡,理解人的生命价值。尊重临终患者的人格与尊严,诚心诚意,尽职尽责的护理好临终患者。
临终病人的护理是临床上针对垂危病人进行的一项特殊护理。患者在临终阶段时已经从医疗为主转向了以护理为主,护士不仅是大量护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也是护理计划的制定者。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使患者感到无论情况怎样变化,护士也不会厌烦、遗弃患者。此时患者的心理护理就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病人宁静坦然的面对死亡,并尽可能的减轻临终前的心理反应,使之能够有尊严而无遗憾的走完人生的最后路程。
有资料将临终患者的心理过程分为了5个阶段:
第一阶段(否认期)接受面临死亡的事实是困难的,患者通常都无法接受。
第二阶段(愤怒期)当对自己疾病的预后有所了解时,则表现为暴躁易怒,甚至不接受治疗,将愤怒发泄于家属及医务人员。
第三阶段(协商期)患者处于死亡边缘,试图与生命协商阶段,患者祈盼延长生命而提出种种要求:譬如能看到子女升学、就业、成家等等。
第四阶段(忧郁期)此时患者不得不面对现实,随着病情的日益恶化,身体各个器官逐渐衰竭,患者忧郁、悲伤、痛苦以至产生绝望,忍受不了疾病的痛苦,但亦依恋生活。
第五阶段(接受期)患者对自己即将死亡有所准备,极度疲劳衰弱,感情减退,表现平静。
作为一名护士,我们不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而且还要正确的认识和掌握临终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关心体贴患者,得到患者的信任,给予患者鼓励使其易于接受。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亲切交谈,使患者减轻对死亡的恐惧感。当患者愤怒时应让其宣泄,尊重患者的人格和信仰,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认真听取患者提出的意见和问题,给予同情,劝解并予以合理解决,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消除患者的愤怒、烦躁情绪。
临终患者最难忍受离开家人的孤独,最难割舍与亲人的不了情。家属亦为患者的病情悲伤、忧郁,不但接受着感情上的痛苦折磨,还接受着夜以继日照料患者的身体上的折磨,所以一定要做好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及悲伤疏导工作。
家属是病人的亲人,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家属所起的作用无法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能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家属的作用不可忽视。当病人家属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时,精神上是个沉重的打击,表现十分悲伤。护理人员要注意做好其思想工作,主动关心引导他们,以减轻心灵上的痛苦,并讲清家属情绪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而不利于治疗。为了病人能安然走完人生最后一站,医务人员、家属应努力共同为临终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间的温暖和社会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减轻病人临终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在充满温情的气氛中离开人间。
临终患者在最后的阶段,由于机体各部分机能的障碍,可能会出现各系统功能失调,护士应为其提供高质量的专科护理及基础护理,集中进行各项护理与治疗。操作前向患者耐心解释治疗对其厉害关系及操作方法,并以熟练的技术、轻柔的动作、温和的语言,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及饮食护理,注意患者的排泄情况以预防感染。下面我们就以常见的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临终患者的护理原则:
一、疼痛。对于临终病人减轻和解除其痛苦,增加舒适是最重要的。
二、根据病人的情况采取体位引流、吸痰和药物祛痰等方法。
三、临终患者由于整个机体功能的丧失可能会出现便秘、大小便失禁、尿潴留等现象。
四、临终病人往往可出现褥疮,因此护理时应特别注意定时翻身,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干燥。
五、临终患者往往处于负氮平衡。应少量多餐,给予易消化吸收,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可采取鼻饲或静脉高营养。
总之,做好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别,同时还需要医生、护士、家属等多方面的默契配合,才能对临终病人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
任何生命在终结时都有希望,而临终关怀通过满足临终者的合理要求,让他们感到生命的温暖,从而减轻身体或精神上的痛苦。临终关怀使临终者正视生命的终结,使他们临终前在精神或肌体上得到相应的照顾,从而冷静的处理一些事情并接受生命终结的事实。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发展过程,死亡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是构成完整生命历程不可回避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临终患者坦然,宁静地面对死亡,并尽可能减轻临终前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使之能有尊严而无遗憾,安详地渡过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是护理人员应尽的职责。我们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过程及其身心变化,实施临终护理,使其临终前的人格受到尊重,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合理要求,提高最后的生命质量,安详地渡过生命的最后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