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兴趣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1

数学教学中兴趣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邹锦平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初中邹锦平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前提下,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规定:“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而目前数学教学中,一定程度上仍没有走出“重知识,轻能力”的误区。要走出这一误区,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乐学、主动学,怎样实施呢?

1激发学习兴趣

1.1显山露水激趣法(这属直接激趣范筹)。书画爱好者在一些场合显山露水:或街头卖字画,或参加书画展,或在旅游景点现场表演书画技艺。当他们的这些活动获得观众的赞赏,评委的奖励,游人的喝彩的时候,他们对书画的兴趣便得到了巩固和提高,他们觉得平时的苦练内功没有白废,而且将持之以恒。同理,数学爱好者也有同样的心态。教师若为其创造显露才华的某种条件,也将大大有益于兴趣的激发与巩固。

各级教育部门主办的各种竞赛,无疑是有效的激趣手段,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天上的桃子,够不着。故应多想面向全体的办法。比如,布置学生回家收集当地生产生活实际中需要用数学解决的难题,并设计方案参与解决。解决后,由当地有关当事人签字证明。而这事的过程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激趣法。”

例:某生当地有块大田要一分为四,因形状特殊,分之甚难,该生听说后倍感兴趣。他一头钻进问题里去:废寝忘食。经过多方查找资料,反复试解,终于解决了此难题,群众给他戴上“数学秀才”的桂冠,大大鼓舞了他的数学兴趣和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在这类活动中,该生创新思维渐成心理定势,使他在课堂学习中受益非浅。

附:该生的分田步聚,以飨读者。

该田形状为一个底角60毅,上底和腰相等的等腰梯形。请将它分割成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四个图形。

分割步骤:此题用硬凑办法不行,应通过分析,逐层剥皮,才能找出答案。

首先,将图一化为三。这个梯形是很容易分成三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等边三角形的,如(图1)。

然后,三化为四,把这三块相邻部分都切出一块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图形,并且使拼起来的图形同其他三块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显然,这只需要把每个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边的中点连起来就行了,如(图2)。

1.2趣味数学擂台激趣法。例:由教师收集有趣又有难度的数学题,公布征求题解。然后将该班学生分为两组,以解出的先后来分胜负。同学们开动思维,跃跃欲试,无论结果如何,这一过程本身就激发了思考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别看这只是课余兴趣活动,一种好的学习品质一经形成,学生便终身受益。

2培养思维能力

有位数学家说过:“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所以教学中“轻过程,重结论”的注入式是不可取的。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的根本点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让学生参与并且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教师要根据知识形成过程中所体现的思维方法,创设多种途径为学生观察、归纳、分析和解决问题铺路,寓“规律”于“发现”之中。

如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一节的教学中,应试教育的教法往往是开门见山,照本宣科,作图、求证,然后让学生背熟定理,运用定理。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而素质教育则相反,可引导学生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

淤画吟ABC,取AB尧AC中点D尧E,连结DE。于度量DE与BC的长度,并观察两者的位置关系。根据度量与观察的情况,让学生猜想两者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度量观察必有误差,猜测也是一种假说,但这正是发现真理的起步。如同“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具有非凡的意义。假说、猜想,如雾中的灯,对探索者具有无比的诱惑力,当求证者以科学加汗水的精神拨开云雾得到真理的时候,这一过程里,深刻的思维开拓与创造便铸就了探索者的钢筋铁骨(能力)。盂接下来才是证明DE与BC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是否正确的过程。(过程略)这就是不同于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这就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

再如一题多解的作用。一题多解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又一途径。讲解例题,一般的做法,一题一解便已达目的。有不少题,一题不只一解,引导学生求出多解,就能使所证明的定理烂熟于胸,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开拓了解题思路,从而提高了思维能力,再遇到其它题时就会触类傍通,举一反三。

为了培养好未来的创新人才,我们的教育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淤转变观念,树立好创新教育意识。我们要培养好新时期的创新人才,关键是我们的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为适应新时期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的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树立好创新教育的意识。于教师要和学生一道积极参加创新教学的实践。创新教学之路是一条新时期培养创新人才之路,只有依靠实践才能总结出创新教学的经验和方法来。因此,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和自己的学生一道参加教学实践,探索符合科学规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