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武周朝霞谭颖(重庆市石柱县人民医院普外科409100)
【中图分类号】R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5-0191-02
【摘要】通过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尿管留置术后发生漏尿情况的观察,积极寻找发生漏尿的可能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对应措施,既减轻了由于尿漏浸渍皮肤引起的舒适度的改变,也减少了会阴部皮肤感染和褥疮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病人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同时也减轻了护士因频繁更换床单和尿管而增加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漏尿护理健康宣教
导尿管留置术是在导尿后将尿管保留在膀胱内持续引流出尿液的技术。普外科手术患者为保持术中膀胱空虚避免术中误伤膀胱,及保证大手术后不能早期下床排尿的患者和使用硬膜外麻醉泵的患者能正常排尿,通常采用导尿管留置术。但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发现有部分留置尿管的病人,尿液不从尿管引流出来而从尿管周围向外渗漏,使患者的会阴部及床单很难保持清洁干燥,严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加之尿液对会阴部皮肤的浸渍常引发局部的皮肤感染和压疮的形成,护士仅靠频繁地更换床单,不但大大增加了工作量,而且也很难收到满意的效果,这样严重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笔者从2007年5月-2010年1月,通过对68例患者留置尿管后发生漏尿的情况进行观察及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观察发现的可能原因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发生漏尿的68患者中,男23例,女45例,年龄大小不一,最大的一例是83岁的女性患者,最小的一例是16岁的男性患者。均是在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的腹、盆腔手术,均选用的是经硅处理型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时间长短不一,开始出现漏尿的时间也不一,最早的从手术室送回病房就发现有漏尿情况。有64例得到了很好的控制。4例男性患者无法控制,其中有两例男性患者(1例56岁、1例16岁)因漏尿伴尿道外口剧烈疼痛而不得不拔除尿管采用塑料袋接尿。
2漏尿原因分析
2.1尿管堵塞
2.1.1食物中含水量多和大量饮水均可增加尿量,普外科手术患者因术前术后禁食禁水,活动量少,使尿液浓缩,容易在膀胱内形成尿盐结晶体,结晶体容易引起尿侧孔的堵塞,迫使尿液从尿管旁向外渗漏。
2.1.2病人尿液PH是影响微生物繁殖和尿液沉淀的重要因素,尿PH大于6.8者发生堵塞的几率比PH小于6.7者高10倍。因微生物繁殖导致气囊表面附着的大量分泌物,也容易引起尿管侧孔的堵塞,使尿液引流不畅,当膀胱过度充盈时,尿液从尿管旁向外渗漏;
2.2尿管固定不当
双腔气囊尿管与传统尿管的固定方法有显著的区别,只需根据尿管上注明的气囊容积在气囊内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或空气,尿管的尾端与无菌储尿袋的引流管相连,然后将储尿袋悬挂于床旁即可。储尿袋如果固定太紧,患者在床上活动或翻身时牵拉尿管,使气囊变形进入尿道,使尿道张力增加,尿管脱落,出现漏尿。
2.3膀胱肌肉张力减弱
中老年女性患者由于盆底肌肉及韧带松驰、膀胱扩约肌张力降低等原因,当膀胱内尿液聚积太多时尿液就容易从尿管旁向外渗漏。
2.4膀胱冲洗时滴速过快
当发现引流出的尿液有混浊、结晶体、血凝块时,通常要进行膀胱冲洗,冲洗速度一般为60—80滴每分。当冲洗液体进入膀胱速度过快,会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尿意,引起膀胱收缩,迫使尿液从尿管旁向外渗漏。
2.5训练膀胱功能方法不当
为训练膀胱正常的排尿功能,在拔管前常采用间歇性夹闭导尿管的方法。间歇性夹闭尿管每3—4小时开放一次,促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如果在操作的过程中未按时开放夹闭的尿管,导致膀胱内尿流聚积过多,压力升高,迫使尿液从尿管旁向外渗漏。
2.6健康宣教不到位
留置尿管前向患者及家属的相关知识讲解不够深入,使患者及家属缺乏留置尿管的自护知识和观察要点。
3对策
3.1保持会阴及尿道口清洁
首先保证每天两次的尿管护理落实到位。女性患者用0.05%的碘伏棉球擦试外阴及尿道口,男性患者用0.05%的碘伏棉球擦试尿道口、龟头及包皮及尿道口旁的尿管周围,每日2次。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洗会阴及尿道口,保持会阴部清洁及相对无菌。在做尿管护理时应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3.2保持尿管引流通畅
3.2.1保证患者充足的水分摄入人的正常尿量应维持在每日2000ml以上,才能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普外科病人通常禁食禁水时间较长,很难满足人体正常水分的摄入需求,正常尿量自然就达不要求,只有依靠通过静脉补充液体,因而应严格执行医嘱,保证液体的摄入。对能进食的病人鼓励患者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进行适量的活动,使尿量维持在2000ml以上,才能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作,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对不能进食的病人应鼓励尽早床上和下床活动,争取早日进食进水,提高尿路的自洁作用。
3.2.2预防和及时处理尿管堵塞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动态监测留置尿管病人尿液PH,对尿PH大于6.8的高危堵塞类人群更应予以高度关注。在做尿管护理时应加强观察,当发现引流管内的尿液有明显的浑浊沉淀和结晶或血凝块时,应及时通知医生作相应处理,开具膀胱冲洗医嘱,并严格执行膀胱冲洗操作流程,严格控制冲洗速度,可有效防止漏尿的发生;如有尿管堵塞可疑,可用手从近端向远端挤捏引流管,防止管腔被分泌物,尿盐沉积物、坏死脱落碎片和血块堵塞;或用50ml注射器吸生理盐水进行加压推注,以冲去附着在尿管侧孔的堵塞物,从而保证尿管的引流通畅,防止漏尿的发生。
3.2.3当引流管引流不通畅,用常规的处理方法仍不通畅时,要及时报告医生,如确需继续留置尿管应及时予以更换。
3.3选择合适的尿管
结合患者病情,根据患者年龄特征选取合适型号的尿管。对年龄较大,尿道口比较松驰的患者宜选用口径较大的尿管,一般选用F18即可减少漏尿的发生。
3.4妥善固定尿管
3.4.1固定尿管的方法要牢靠,导尿后及时做好长度标记.将尿管与无菌储尿袋连接后从大腿下穿出悬挂于床旁,并用胶布将尿管末端固定在大腿内侧,用安全别针将储尿袋的引流管固定在床单上,固定时引流管应留出足够的长度,以免翻身时因引流管太短尿管被牵拉脱出,并保证整个引流系统低于膀胱高度,防止尿液返流,引起逆行感染。
3.4.2在做治疗和护理时,要注意保护引流管,切勿使引流管受压、扭曲、牵拉、折叠,以免引流不畅发生漏尿。
3.5正确训练膀胱功能
为保证尿管拔除后患者能正常排尿,在拔管前通常要进行膀胱反射功能的训练。通常都采用间歇性夹管的方法,根据患者个体特征决定放尿的间隔时间,一般情况间隔3—4小时开放尿管一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同时夹管后应及时在患者床头做好醒目标识,以提醒护士按时放尿,并严格做好交接班,严防差错的发生。
3.6在工作中如果发现已有漏尿现象,尿管深度无特殊改变,引流系统无堵塞现象,可将尿管轻轻向外牵拉,利用气囊对尿道内口的轻微压迫作用阻止尿液向外渗漏。但应注意的是用力要适度,膨胀的气囊切忌卡在尿道内口,造成粘膜的损伤。如仍不能改善漏尿情况只能考虑拔除尿管,采用假性导尿、外接式等方法。
3.7加强健康宣教
留置尿管前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留置尿管的目的和自护方法,使其认识到预防泌尿系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训练膀胱反射功能等的重要性,鼓励其主动参与护理。教会患者和家属训练膀胱反射功能及锻炼盆底肌肉功能的方法。指导家属初步撑握留置尿管的注意事项及观察要点,保持尿管引流通畅,避免各种原因引起的漏尿。
4小结
本文通过对68例患者留置尿管后发生漏尿情况的观察和分析,分别针对上述原因积极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有64例得到很好的控制。4例男性患者无法控制,其中有2例(1例56岁、1例16岁)因漏尿伴尿道外口剧烈疼痛而不得不拔除尿管采用外接式的方法。另外2例在仍保留尿管的同时用塑料袋包住尿道外口,使渗漏的尿液积聚到塑料袋内,并及时更换塑料袋,同时配合使用60cm×70cm的成人看护垫,保证了床铺的清洁干燥。在护士短缺的今天,留置尿管的患者发生漏尿后,护士如果不及时查找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只是依靠盲目地更换床单或更换尿管来解决漏尿的问题是不科学的,这样既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又浪费卫生资源,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强度,更降低了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对医院服务质量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