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体会冯晓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体会冯晓艳

冯晓艳

冯晓艳

哈市道里区人民医院150070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及其护理体会。方法: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平喘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两组均给予合理有效的综合性护理。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4219,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配合综合护理措施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效措施,疗效确切,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护理

Objective:ToexplorethetreatmentandnursingexperienceofAmbroxolHydrochlorideAerosolInhalationfor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Methods:100patientswith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wererandomly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50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asgivenroutinetreatmentsuchasoxygeninhalationandasthmarelief.TheobservationgroupwasgivenAmbroxolHydrochlorideAerosolInhalationonthebasisofthecontrolgroup.Bothgroupsweregivenreasonableandeffectivecomprehensivenursing.Results:Thecurativeeffectofthe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X2=11.4219,P<0.01).Conclusion:AmbroxolHydrochlorideAerosolInhalationCombinedwithcomprehensivenursingmeasuresisaneffectivemeasureforthetreatment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thecurativeeffectisdefinite,andthequalityoflifeofpatientsissignificantlyimproved.

KeywordsAmbroxolHydrochlorideAerosolInhalationnursingfor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病情进展缓慢、死亡率高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不完全可逆的气道受阻,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是利用雾化吸入器的负压空间将盐酸氨溴索制成气雾,进而使药物可以进入病人呼吸道而直接作用于气道,该方法作用疗效迅速、可靠、不良反应小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1]。本文主要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配合综合护理措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5年4月-2017年5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均符合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草案》中规定的诊断标准[2]。男68例,女32例;年龄24~71岁,平均(48.3±5.2)岁。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且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化痰、解痉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20mL和盐酸氨溴索30g配成的雾化吸入液进行治疗,驱动药液的氧流量4~7L/分,2次/日,连续治疗8天。

1.3疗效判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分为3个级别。①显效:肺部啰音减少,咳痰、气促消失或明显好转,痰量减少在70%以上,痰液稀薄;②有效:症状好转,肺部啰音减少,痰量仍较多,痰液较稀薄;③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变化或肺部啰音增多,痰液量多且黏稠。

1.4统计学处理:采用计量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组间差异采用X2检验比较,在P<0.05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11.4219,P<0.01)。

3护理措施

3.1雾化护理:治疗前要保持病区环境整洁、安静、空气流通良好,保持室内温度、湿度舒适。耐心向病人解释咳嗽、排痰意义及雾化吸入治疗的具体方法和意义,以得到病人理解和配合;雾化中指导患者雾化吸入时宜取坐位或侧卧位,深吸雾气,每次在11~14小时吸完。雾化吸入过程中观察患者呼吸、心率、神志、面色、氧饱和度变化;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心率加快,氧饱和度降低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操作并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雾化结束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漱口、排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雾化吸入器的管道做到一人一具一消毒,用消毒液浸泡后、冲洗、晾干备用,防止交叉感染。

3.2氧疗护理: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适宜流量4~7L/分,也有报道氧气驱动雾化吸入量不宜过大,以3L/分为宜[3],每日至少吸氧15小时。按时进行巡视以便观察患者的缺氧改善状况,吸氧管是否正常通气,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根据患者呼吸情况随时调节氧流量,定期查看湿化瓶并添加加蒸馏水等。嘱咐患者及其家属不能随意调动氧流量。

3.3排痰护理:者在护士的帮助下定期翻身,叩击背部,并配合拍背、咳痰,拍背时面对患者以便随时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情况,不能用力过猛,以患者能承受为宜[4]。鼓励病人咳出痰液,以提高疗效。护理人员应对重病患者给予看护,因患者排痰功能差时可能发生痰阻,护理人员应及时吸痰。

3.4营养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为蛋白质热量型营养不良,表现为脂肪和肌肉质量的各项指标明显下降。试验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合理供能比例应分别为20%、30%~35%、50%。因此,应保证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低脂类食物,避免吃高糖食物,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多吃蔬菜水果,预防便秘。

3.5呼吸锻炼护理:呼吸体操可以改善呼吸肌功能,是防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其中,呼吸操锻炼诸如缩唇呼吸科延缓呼气流速,增加气道内压,改善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其它交换,腹式呼吸科改变辅助呼吸肌参与的不合理的浅速呼吸方式,降低呼吸功耗,亦缓解气促症状。

3.6健康护理:健康教育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从本质上认识吸烟对身体的危害性,避免烟尘吸入,让患者明白吸烟的危害及戒烟后的益处,与患者一起制定戒烟的个性化计划,以确保患者下定决心戒烟并承诺戒烟,保持家中具有一个良好的戒烟环境及寻找药物治疗,如尼古丁替代治疗。此外,还要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加强锻炼等。

3.7心理护理:患者及其家属心理负担较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咨询,普及疾病防治知识,加强针性心理护理,热情的与患者交谈,给予患者鼓励支持,态度和蔼,使其正确认识该病,赢得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用实际行动缓解患者的病痛,并做好家属及亲友的工作,鼓励他们给予患者关怀,使患者充满信心,从而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态。

4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呼吸性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致死和致残的第一大原因,居所有疾病病死率第5位,其患者的病理改变多属于不可逆性,可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长期反复发作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和心理影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命质量。

盐酸氨溴素具有化痰、协同抗生素等作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法是临床上较好的物理与化学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从临床的实际应用效果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雾化方式吸入盐酸氨溴索,具有操作简单,利于药物吸收,排痰,局部抗炎功能,快速消除气管水肿,提高气体交换质量,同时辅助合理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不仅疗效显著,缩短病程,而且无不良反应,有效地缓解了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并积极配合合理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泽贤.盐酸氨溴索压缩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2):51-52.

[2]谭从容.持续正压通气结合盐酸氨溴索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9(5):578-580.

[3]谢新华.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11(5):412-413.

[4]纪周芹.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佐治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2):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