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静脉麻醉192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1

氯胺酮静脉麻醉192例临床观察

单思佳

单思佳

丽江地区永胜县中医院674200

【摘要】目的研究氯胺酮麻醉在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探讨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2009年小儿疝修补术192例患儿实施氯胺酮静脉麻醉方法,观察患儿的麻醉效果及术后的恢复状态。结果:患儿在术中都发生不同程度的躁动及肌震颤。麻醉五分钟后都引起脉博-氧饱和度下降。持续5-15分钟,SPO2下降后均值仍在正常范围。但有十例患儿低于正常,出现轻度的呼吸暂停及呼吸抑制,发生低氧血症。有五十七例患儿发生轻重不等的术后呕吐,这五十七例患儿术中及术前未给予氟哌利多,苯二氮卓类或吩噻嗪类药物。关键词:凡经静脉途径给药产生全身麻醉的药物,统称为静脉全麻药。氯胺酮为其中的一种。氯胺酮为苯环己哌啶的衍生物,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虽然有精神副作用,但较轻。因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故仍有使用的价值。单次注射后药代参数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并发症:

1.精神运动性反应:苏醒期产生幻觉,恶梦,成人较儿童更易发生。

2.心血管系统反应:一般患者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但对失代偿的休克患者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引起血压剧降甚至心博骤停。

3.呼吸抑制、呼吸暂停:一般剂量过大,注射过快可出现一过性的呼吸暂停,但氯胺酮对呼吸的影响轻微,只要掌握剂量和注药速度可以预防。

4.恶心、呕吐、误吸等也不少见。因分泌物的增多,术前应常规应用阿托品。

讨论:

静脉麻醉药的优点:1.使用方便,不需要特殊给药设备。2.不刺激呼吸道,患者乐于接受。3.无燃烧爆炸的危险。氯胺酮给药后产生一种独特的麻醉状态,表现为木僵,镇静,遗忘和显著镇痛。氯胺酮对丘脑新皮质系统有抑制作用,而对边缘系统有兴奋作用。氯胺酮产生麻醉作用主要是抑制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结果。睫毛反射、角膜反射、和喉反射不受抑制。氯胺酮麻醉时出现感觉与环境分离,情绪活动与神志消失不符。外观似浅麻醉与深度镇痛不一致。感觉虽仍能传入中枢,但不能识别等矛盾现象。由于兴奋和抑制只是程度上的差别,或谓边缘系统并非兴奋仅趋迟钝。故分离麻醉的名称是不否正确,还有待商榷。氯胺酮是一种具有深度镇痛且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影响较轻的静脉全麻药,它易溶于水,无刺激性,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尤其体表镇痛效果好,不仅静脉注射而且肌肉注射也有效,氯胺酮对各器官毒性作用小,可以重复给药。缺点是出现精神症状较多,且升压效应较明显。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主要是直接兴奋中枢交感神经系统的缘故。在无自主神经控制里,对心肌有直接抑制作用。此药可升高动脉压20%-30%,同时使脉博加快,持续约5-15分钟。对心肌的作用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此药直接作用于心肌,减弱心肌收缩力,但中枢性交感神经的兴奋作用可能胜过对心肌的直接抑制。故影响并不明显。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氯胺酮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故对低血容量的病人应先行纠正血容量,否则在体内儿茶酚胺不足的情况由于氯胺酮对心肌的抑制,不仅不能提升血压,反而会使血压下降。氯胺酮麻醉术后易出现狂躁,呻呤,精神错乱和肢体活动。严重的抽搐或惊厥,偶有夜游现象。可能导致术后暂时失明现象,一般能自愈,机理为氯胺酮麻醉时对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和皮质视觉区的影响。氯胺酮对呼吸系统可引起呼吸抑制,呼吸暂停外,可松驰支气管平滑肌,可以用于常规处理无效的哮喘持续状态。氯胺酮麻醉后因咽喉反射存在,不宜单独用于气管插管诱导。氯胺酮因心血管系统和精神运动性的副作用,故有严重高血压、肺心病、肺动脉高压、颅内高压综合征、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精神病病人应禁用。小儿麻醉期间,心率、心律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较呼吸少见。呼吸道阻塞在小儿麻醉时很常见,舌后坠及分泌物过多是上呼吸道阻塞的常见病因,小儿对麻醉的代偿能力有限。麻醉期间应严密观察。如能在出现异常反应的早期及时发现和处理,很多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就常记有小手术,但没有小的麻醉。根据多年的临床资料分析,小儿麻醉并发症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1.麻醉前准备不足;2.麻醉器械准备不足;3.麻醉方法选择不当或药物逾量;4.麻醉期间观察及监测不够;5.输液输血不当。

终上所述,氯胺酮适用于年龄段偏低的人群及短时间手术,单一的氯胺酮麻醉易于出现精神运动性反应,而给予氟哌利多,苯二氮卓类或吩噻嗪类药物可预防和减少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但是对氯胺酮引起的呼吸抑制,必须高度重视,麻醉时应给氧,最好能监测SPO2,由于其负性心肌肌力作用,可引起血压下降,甚至心跳骤停,故休克患儿不宜用氯胺酮麻醉。

参考文献

[1]张立生.静脉全身麻醉药.见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