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奎县人民医院152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个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5月~2014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300例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个性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5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个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1)个性组患儿的护理满意率为98.67%,护理依从比率为96.67%;明显优于常规组的82%、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性组的护患纠纷率为1.332%,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0%,(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个性化服务护理能够更好的改善患儿生理、心理情况,有助于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提升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关键词:儿科护理;个性化护理;常规护理;临床效果
儿科患者机体免疫力差,且心智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在其住院过程中需进行细致的呵护。只有将患儿的生理、心理调整到最佳水平,才能使患儿更加配合治疗,提升治疗效果,本文将300例患儿纳入研究对象,对比个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对象选取: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30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患儿162例,女患儿138例;患儿年龄最小1岁,最大8岁,平均(3.5±1.5)岁。病程最短1d,最长28d,平均(8.5±1.5)d。(2)分组情况:将全3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个性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5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衡,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护理方法
本次研究中,我院对常规组患儿予以用药指导、巡察病情等常规护理;个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营造病房温馨气氛。保障病房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合理控制温湿度;在病房内适当摆放一些彩球和玩具;在病房和墙壁上摆贴部分儿童喜欢的卡通人物及动物形象,提高墙壁生动性;各类药物和器材的摆放需井然有序,在日常护理中,也尽量让器材和药物离开患儿的视线范围,避免因紧张、恐惧心理造成的不适;夜间护理时动作尽量轻柔,病房内电子设备声音调整至合适的低度;对于日常护理中所需用到的输液及清洗液,提前放入恒温箱,避免温度较低给患儿带来的不适[1]。
(2)根据患儿年龄段开展个性化护理。2岁以下患儿较易对陌生环境、气味产生恐惧,对疼痛也比较敏感,临床护理中常见哭闹、反抗情况。故在护理时先观察患儿状态,通过唱儿歌等消减患儿陌生感后,再接近患儿开展护理,护理过程中时刻保持微笑,经常轻抚患儿,提升患儿的依从性。2~5岁患儿,喜鼓励和正面肯定,在护理过程中如吃药等可在指导下让患儿自己进行,并予以表扬,增加孩子的信心。对于5岁以上的患儿,可将2个或多个需进行相同护理的患儿安排
(3)加强与患儿沟通,合理满足其需求。根据患儿的年龄、心理及性格特点,多与患儿进行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对于怕耽误学业的学生,护理人员可在病床上安置小桌;在患儿任性、发脾气不配合治疗时,护理人员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安抚情绪[2]。此外,对出院患儿,护理人员向家长介绍院外注意事项,并做好随访工作。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所设计数据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护理满意情况、护理依从性情况、护患纠纷情况用(n,%)描述,组间结果用x2检验,P<0.05为显著差异存在标准。
2.结果
患儿出院前,我院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遵从医嘱情况、护患纠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个性化护理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要优于常规组,逐渐差异明显(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儿科疾病类型较多,且发病时多带有发热、恶心等应激反应,给患儿带来生理、心理的双重折磨。在本次研究中,我院护理人员对个性组患儿开展积极的个性化护理,通过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消解了患儿对医院的陌生感;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不同的护理方式,提升了患儿的从医程度;通过加强互动沟通,了解患儿内心需求,提升了护理满意度,降低了护患纠纷。结果表明,个性化护理的患儿满意度要高出常规护理15%左右,患儿从医程度要高出25%左右,护患纠纷率要低2~3%,故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群.个性化护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06:103-104.
[2]成娟.个性化护理在儿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18:2259-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