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验为导向的绿色产品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19
/ 2

以体验为导向的绿色产品设计

周祎德许佳

周祎德,许佳(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云南昆明650093)

作者简介:周祎德,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摘要:将体验设计贯穿在绿色设计中,是在环保和经济效益间寻求双赢的设计策略。通过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将用户的体验感受作为指导绿色设计的重要因素,超越用户对产品的期望,提高绿色产品的竞争力;同时通过产品传递更丰富的环保体验感受,可以发挥体验的教育性,帮助消费者建立绿色生活观,实现良性循环。

关键词:绿色设计;体验设计;体验的教育性

1体验设计促进环保与经济间的平衡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令高成本的绿色产品市场受到巨大冲击,带有环保标志的绿色产品走入了困境。世界经济论坛执行主任布兰德指出:“在当前全球所面临的经济危机前,解决环境问题迫在眉睫,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不能以再次牺牲环境为代价”。所以我们需要在盈利和环保之间寻找平衡。

然而,在目前主流的绿色设计概念中,从早期简单易行的3R设计概念(Reduce,Reuse,Recycle),到现在较为系统的产品LCA(产品生命周期设计)等可持续设计方法,都只是考虑与产品相关的绿色特性,缺乏对人性的足够关注。且在实现产品在材料、工艺、能耗等环保特性时,不仅成本增加,甚至在性能方面有所减弱,更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

在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同类产品竞争加剧,对于绿色设计,以现有产品的改良性设计居多,同一概念的产品竞争便愈发激烈。此时,用户对产品的感受和体验便成为产品价值评价的重要因素,所以未来的绿色设计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在继商品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将体验设计引入到绿色设计中,把提升用户体验感受作为提升绿色产品竞争力的方法。因为在体验设计中,我们出售的是体验的感受,突出的是产品的感性价值,这种价值将远远大于产品本身,从而实现盈利的目的。如果能在绿色设计中,将良好的体验性做为贯穿产品开发始终的重要指标,着重研究用户需求,营造与众不同的使用体验,不仅仅满足用户对产品的基本期望,甚至是超越这种期望,那么绿色产品将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绿色”本身就可作为产品体验性的主题,它将引导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刺激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动机,让消费者更愿意去使用绿色产品,主动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间的良性循环。所以在绿色产品中的体验设计充当着指导设计方向的重要标杆,以保证和明确绿色设计是以用户目标为导向的。

2绿色体验的营造

按照NathanShedroff在《ExperienceDesign》中对体验设计的定义,体验设计是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到设计中,是企业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体验的设计。进一步说,绿色产品的体验性设计其实就是围绕“绿色”环保主题而展开的设计。因此,它需要通过企业提供相关的体验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激发绿色环保意识的“道具”、国家普及的可持续发展的全民意识作为“布景”、并将这些要素运用到设计的主题中,以用户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乐于参与和使用的绿色产品。

那么如何实现绿色产品中的体验呢?首先,主题是体验的灵魂,必须为产品赋予主题才能构成体验,这个主题需要与环保有关;其次,由于体验是人由客体的刺激而产生的切身感受,就需要寻找引起消费者在环保方面的客体元素,而这种由客体所引发的情感共鸣需要建立在人们原有的经历与认知上,通过分析当前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人们对绿色文化的理解程度,在理念的表达上使消费者在符号的能指和所指间找到与自身阶层相符的表达物;最后,产品形式和功能等方面,体现出生动和深刻的主题,才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从而最大程度地通过体验来传达绿色人文关怀并激发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在真实产品中,体验是如何指引设计方向的?2007年我国推出了“限塑令”。布袋成为了塑料袋的替代性产品,但在颁布实施初期,人们长久以来养成的消费和使用习惯无法立即改变,环保袋只能够被强制推广。而在英国,由Hindmarch推出的一款叫做“Iamnotplasticbag”(我不是塑料袋)的全棉环保袋(如图5),却在世界各地缺掀起了一阵购买热潮,从开始的5英镑售价,一路热抄到近60英镑,成功的在市场中突围。这款帆布包的畅销在于它是一件具有主题体验性的产品,设计师为这个普通的帆布袋,取了一个不普通的名字—“我不是塑料袋”,在彰显了自身绿色本质的同时,明确了产品的体验主题。而如此风趣的名字不仅拉近了消费者与布袋的距离,也让帆布袋顺利成为人们完成体验的道具,充当使用者个人形象和自我价值的象征物。此外,AnyaHindamrch还在营销初期让诸多顶级明星使用上这个环保袋,巧妙的让时尚和绿色产品画上了等号,暗合体验设计中的另一个关键要素——体验“舞台”的搭建,让绿色环保在这里终于成为了时尚和高贵的代名词。人们所购买的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环保袋,而是个人形象和价值观的代言。因此将体验融入绿色产品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将传统设计中对人得基本需求的关注,扩大到对消费者的自尊及自我价值实现等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思考。

3未来的绿色体验——教育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正在迎接以信息和服务为主的“非物质”社会的到来,未来的绿色产品设计的作用和重心也需要发生转移,不应只局限于节能和环保功能,更需要考虑产品对人的内心情感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影响。

最为重要的是,体验设计是连接产品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有效工具,在绿色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该特性,通过人与产品间的互动实现体验,在产品的物质和非物质层面都体现环保。其中非物质层面的环保特性是指通过体验的感受影响使用者产生环保意识,成为具有意识导向的产品。像这样具有影响人们意识,帮助人们去认识世界的产品,我们按照约瑟夫和詹姆斯的《体验经济》一书中对体验吸收与参与的程度的定义,将其称为--教育体验。

具有教育体验性的产品,能够主动影响使用者的意识和行为,其体验的主题是为使用者创造难忘的绿色体验经历,树立正确的绿色生活观;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的发展,未来的产品将更加智能,能够和人们沟通互动的产品将逐渐涌现。体验的形式也将伴随科技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更多新的体验方式融入到绿色设计中,从而呈现给消费者更生动的绿色产品,让产品能够更智能地教育和引导人们的环保行为。例如,YuGuoqun在NagoyaDesigndo2006设计大赛中获得银奖的作品“Isave”,是一个提示人们节约用水的环保水龙头。龙头上夸张显示的数字符号,显示的是使用者的用水量,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控制自己的用水量。“Isave”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把用水量透明化,把平时难以观察和计算的用水信息以直观的视觉形式表现出来,整个体验过程是在潜意识里培养人们努力节约用水的习惯。

在体验的教育性中,产品的绿色性体现在通过感官和行为的刺激引发的使用体验,让使用者内心产生对绿色生活的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展开的生活方式。所以,教育性的体验是心理认知内化的催化剂,它将绿色主题和使用者已有的经验衔接和贯通,帮助使用者对环保概念的认识深化并升华,最终实现个人使用者带动家庭,家庭推动社会,从而产生社会环保风尚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约瑟夫•派恩.体验经济.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UCDchina.UCD火花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邱东,宋旭光.观念创新与政策实施之桥——现代可持续发展指标.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