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潜山路学校230031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现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通过深入思考、总结规律,探索出20以内退位减法的一般算法,并用“减几少几”或“欠几得几”概括出算法口诀,实现了算法与算理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减法退位20以内
在小学阶段,学生能否熟练地计算多位数的退位减法,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数学是不断概括的发展过程,高度的概括性体现数学的本质特征,本文将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的一般算法,让退位减法变得简单、易学。
一、教学现状
1.加强20以内退位减法算理的教学。教师教学时,使学生充分地理解计算方法的道理,进行充分的练习,通过多种练习,以达到计算准确、迅速的目的。但由于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很多,学生往往容易混淆,达不到预期效果。
2.熟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教师教学时,简要地说明计算方法,在学生初步理解后,要求他们熟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以提高计算速度。但是,一年级学生熟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基本都是机械记忆,由于表中的算式较多,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熟记的程度,当他们计算时,一旦忘记了表中算式,就会茫然无措。
3.利用加法口诀教退位减法。教师让学生熟背和为11~18的20句加法口诀,利用这些加法口诀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反复加强练习。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计算速度也有很大提升,但是摆脱不了机械记忆的禁锢,更不能体现减法的本质,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探索
有学者认为,教师不仅仅需要让学生“理解算理”,还要“构造算法”。如果说算法是解决“怎样计算”的问题,是一种经过概括的、一般化的计算程序,那么算理则是说明“为什么这样算”的数学原理,其为学生形成可操作化的计算提供了可靠的数学依据与思维过程。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既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也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算法,更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让算理与算法深度融合。于是,我就把“构造算法”作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1.总结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的规律。观察表1,通常得到以下规律:横着看,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小(大),得数越大(小);竖着看,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小),得数越大(小);斜着看,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变大(小),得数不变。当然,一年级学生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还没有学习被减数,减数和差的概念,但教师可以换一些通俗的语言来描叙上述规律。很多教师在得出这个规律之后,通常要求学生结合规律熟记表1。但由于表中算式较多,学生往往难以达到任意指出一道算式很快算出得数的目标。于是,我在思考:还有其他的规律吗?规律背后的算理又是什么?
2.算法与算理的融合。带着以上疑问,我通过探索,引导学生发现了一些新的规律,这些规律还可以与“破十法”和“平十法”的算理结合起来。
(1)“竖着看”与“破十法”的关联。观察表1,竖着看,第一列从11-9=2到18-9=9的每一道算式中,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都多1,如:在13-9=4中,存在4-3=1。为什么都会多1呢?
图1.破十法算理图
结合图1不难发现多的1是来自10减9的差。于是,我结合“破十法”的算理,利用口诀“减9加1”总结出表一中第一列的算法。以此类推,第二列可以概括为“减8加2”,第三列……最后将这些口诀进一步概括为“减几加几”,于是形成了新的算法,并强调这里的几和几不是同一个数,而是和为10的两个数。
表1.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
(2)“斜着看”与“平十法”的关联。观察表1,斜着看,从右上11-2=9到左下18-9=9的每一道算式中,我们可以发现被减数个位上的数都比减数少1,得数都等于9。例如:在13-4=9中,存在4-3=1,得数是9。为什么少1得数就是9呢?结合图2不难发现要计算13-4,可以先减去3,那就还欠了1没有减,没有减的这1要从10里面去减,10-1=9,因此可以用口诀“欠1得9”概括出算法。同样的道理,可以得到口诀“欠2得8”、“欠3得7”等等。最后整个表格可以用“欠几得几”来概括,同样几和几也是和为10的两个数。
图2.平十法算理图
用“减几加几”或“欠几得几”的口诀构造出新的算法后,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就会自动化地联系到“破十法”和“平十法”的算理,达到算法与算理的深度融合。另外,学生再也不需要死记硬背表1了。
总之,我们不仅要揭示规律,还要让学生掌握规律背后的算理,并在规律和算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构造出新的算法,让算法与算理深度融合。这样的过程,既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特点,也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寅仓《算术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年第05期。
[2]徐佩玖《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改试验》.《教育科研情况交流》,1984年第04期。
[3]侯正海《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构建算法》.《小学教学教师》,2010年第07期。
[4]蒋敏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