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辽宁大连116001)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318-02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开始纷纷迎接第二个宝宝的降临。在家庭结构的变化中,二胎家庭中头胎儿童相比于其他家庭成员,其角色变化是最大的,头胎儿童的心理感受往往负面多于正面。因此,研究二胎家庭中头胎儿童的常见消极心理并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疏导,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1.二胎家庭中头胎儿童常见消极心理
1.1嫉妒心理
研究发现,人出生6个月就会有嫉妒情绪。比如当母亲给洋娃娃喂奶或者关注其他孩子的时候,自己婴儿就会表现出愤怒、不安等嫉妒情绪,同时还会出现搞破坏、说嫉妒对象的坏话、哭泣等行为,还有的会反应在自己身体上,比如难过、焦躁、胃疼、情绪低落等。在二胎家庭中,父母很难同时满足两个孩子的需求,因此嫉妒心理是二胎家庭中头胎儿童比较普遍的消极心理。这种嫉妒心理反应程度会因年龄而异。年幼的儿童通常表现为情绪的直接变化,年龄大一点的儿童则会有一些思考和判断。如当父母和弟弟妹妹互动时,“老大”经常直接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虽然大一点的头胎儿童可以相对理智的处理自己的嫉妒心理,通过别的方式引起家长的注意,但家长万万不可忽视对“老大”的关注。而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儿童对于与父母的关系更加敏感,因此年龄大的儿童相较于年龄小的儿童容易产生更为强烈的嫉妒心理。
1.2焦虑心理
目前,我国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非常严重。据相关报告,在中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有焦虑等各种行为问题和情绪障碍。而事实上,3000万还是比较保守的估计,实际上人数可能更多。而且受到焦虑心理困扰的儿童的年龄已经向下延伸到了学龄之前。焦虑是头胎儿童常见的消极心理,他们已经习惯了“4+2+1”的独生子女模式,弟弟妹妹降生后,他们不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难免会使他们感到紧张不安,甚至恐惧。在弟弟妹妹出生后,头胎儿童焦虑表现程度会随年龄变化,年龄小的幼儿通常表现吵闹、烦躁、胆怯,害怕去陌生的环境等,大一点的儿童会表现为不愿离开父母、惶恐不安、辗转不宁,有时会伴有食欲不振、呕吐、尿床及睡眠障碍等。
1.3抵触心理
曾有家长在一个网站留言:3岁的女儿“憎恨”4个月大的弟弟,常常表示要出去住,对爸妈和弟弟有抵触情绪。尤其是当父母关注弟弟时,不管父母做什么,她都很抵触。这个案例体现出二胎家庭中儿童的抵触心理很容易产生。尤其二胎家庭中的头胎子女,在弟弟妹妹到来之前享受着独生子女的优待,一旦弟妹出生,他们在身份转变过程中,体验到对弟弟妹妹的“爱”和“争宠”的矛盾心理,催生了一些不满、排斥的消极抵触心理。如果这种消极心理得不到及时疏导,再加上长子女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个别极其自我的长子女会将“失宠感”带来的痛苦归因于他人,对弟弟妹妹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对父母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更有甚者可能会通过攻击他人来发泄这种心理导致的不满情绪。
1.4自卑心理
儿童的自卑感是由儿童的心里和生理特点决定的。儿童身体比较弱小,生活上只能依赖成人,很多方面受到成人的限制、约束和影响,特别是头胎儿童的自卑心理更容易产生。出生顺序会对儿童人格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二胎家庭中,随着二胎的出世,头胎儿童会出现一种被“废黜”的感觉。前一分钟还是所有人的掌上明珠,突然又出来另一个人与之竞争。头胎便不再是家里独一无二的孩子,如果这时父母不能让他明白他们非常爱他,那么头胎儿童便会产生难以抑制的自卑心理。有的会出现对社交的恐惧,企图以逃避的方式保护自己。有的会因为害怕受到不公平待遇而避免与年幼的弟弟妹妹出现在同一场合。这些自卑的心理具体行为表现在对各种社会活动的积极性降低、逃学和弃学等方面。
2.二胎家庭中头胎儿童消极心理应对策略
2.1家庭教育为本,民主教养培养独立性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孩子的其他一切基本无从谈起。在二胎家庭中,对头胎儿童消极心理的应对要以家庭教育为根本,从家庭教养方式出发。家庭教养方式有很多种,国内常见的分类方式是将其分为溺爱型、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四种方式。实践表明,只有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最有可能培养出独立自主性好,适应性强和人格健全的孩子。因此,二胎家庭中,父母更应该采用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教养做到严慈相济,爱中有教、教中有爱,规则和自主相结合,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孩子独立健全的人格;将孩子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做决定时尊重孩子的意见,比如是否要二胎的问题,不能隐瞒欺骗老大,应该将其视为独立个体,尊重他或她的意见,但尊重不等于完全服从,这种教养方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公平对待孩子,父母要合理安排给予两个孩子的时间和空间等资源,比如说母亲在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哺育新生儿时,父亲就应该主动花更多的时间与头胎儿童互动,补偿对他们情感上的关注,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父母的爱并没有减少。因此,二胎家庭中头胎儿童消极心理的应对,应该以家庭教育为本,采用民主教养培养其独立性、自主性、适应性和健全的人格。
2.2心理建设先行,有心无痕培养手足情
二胎家庭中,头胎儿童的焦虑、抵触等心理的产生,很多是因为心理准备不足。因此父母应该对老大进行分阶段的心理建设,在怀孕前、怀孕中、生产后和成长中这四个阶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做好老大的心理建设,不仅能减少老大的负面情绪,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有心无痕的培养手足情。第一个阶段:孕前做好与大宝的沟通工作,及时表达“生二胎”的真实原因,让大宝认识到父母始终会像过去一样爱他们,多了弟弟妹妹也意味着会多一个人来爱他们。若是面对面的沟通效果不强,父母还可以选用一些诸如《汤姆的小妹妹》等绘本和长子女一起阅读。这个阶段的原则是不强迫、不评价。第二个阶段:怀孕时的心理建设的目的是引导孩子接纳自己角色的变化。在怀上二宝时,第一时间告诉老大;产检时可以让老大一同前往;讲故事时老大和肚子里的宝宝一起听;还可以通过照顾娃娃、抚摸母亲腹部等方式体验照顾弟弟妹妹的乐趣。第三个阶段:二宝刚出生的一段时间内的心理建设,重点是给予大宝更多私享的爱和关注。即便是月子里,妈妈也应尽量拿出时间单独陪伴大宝,比如读绘本、玩游戏、聊聊天等。对于大宝出现的一些退行行为予以关注和理解,让大宝感受到父母的爱并未减少。第四个阶段:小宝成长过程中对大宝心理建设的关键是树立榜样,保持公平。通过确立两个孩子的物品归属权、请大宝参与照顾小宝、给小宝设定规则等措施,从生活的点滴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两个孩子手足情,为他们的共同成长搭建一个有心无痕的教育环境。
2.3家园合作助推,多管齐下疏导负情绪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这就说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各自担负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家庭教育具有生活性和启蒙性,而学校教育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两者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了教育的合力。因此,我们要通过学校和家庭合作助推,多管齐应对消极心理、疏导负情绪。首先,老师要始终保持职业敏感性,时刻关注老大们的情绪状态,发现问题,要注重和儿童的父母进行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做好工作。其次,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老师可以在过家家等游戏中,积极鼓励儿童扮演母亲、父亲、哥哥、姐姐等角色,让他们在这些角色中体会到照顾别人的乐趣。
2.4警惕教育误区,健康成长是终极目标
对二胎家庭中头胎儿童的消极心理应对时,父母还应警惕陷入教育误区,使健康成长成为终极目标。有些二胎父母认为“大宝该懂事听话”,忽视了大宝的心理变化和承受能力,这是一种“催熟”大宝的行为,拔苗助长反而适得其反。父母不应该以年龄大小和出生顺序作为批评教育孩子的标准,而应该就事论事。有些父母,怕大宝嫉妒二宝,总是有意的讨好大宝,尤其不敢在大宝面前与二宝亲密。这种遮遮掩掩的行为,反而成了父母与两个孩子及两个孩子间建立亲密关系的阻碍。因为亲密是爱的表达,大方亲密的互动,只要做到对两个孩子不偏不倚,能顺利帮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还有的父母照本宣科的养二宝,或者将两个孩子进行好坏优劣比较,这些都属于教育的误区,这样的父母看不到孩子的个性差异,更不懂什么是因材施教,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充分发展;也应该看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警惕比较心理,让两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