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林(黑龙江省依兰县中医院154800)
【中图分类号】R2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9-0432-02
【摘要】风湿性小舞蹈症临床中并不多见,而且有些易被忽视。及早发现,尽早治疗,对患儿及家属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笔者对3例风湿性小舞蹈症患儿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望同道斧正。
【关键词】风湿性小舞蹈症针刺
1病例
1.1患儿陈×,男,8岁。因挤眉眨眼,摇头转颈两月就诊。病孩母亲代诉,约两个月前发现患儿偶有不自主地挤眉眨眼,摇头转颈,当时未予重视,后症状逐渐加重,并陆续出现弄舌呶嘴,肢体先外展、伸直、旋后、继而上举、内收、旋前、屈曲等动作,每小时约15次左右,先左侧后右侧,上肢明显。患儿易激怒,尤其情绪激动时,上述症状加重,睡眠时偶有肢体动用出现。曾去佳市某医院(具体诊疗不祥)无效,于1997年4月5日来回我院就诊。查出肱二头肌腱反射略弱、双膝、跟腱反射减弱。体温37℃,体胖面色黑红、精神略显疲备,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质绛少津,脉象弦细微数。患儿于3个月前有上感史,无受惊吓病史,理化检查:白细胞(WBC)1.3×109/L,抗链球菌溶血素“0”(ASO)≥400u(正常值≤250u),血沉10mm/h,心电及头部CT未见异常。
诊断:中医小儿慢惊风(阴虚风动型)
西医风湿性小舞蹈症
1.2患儿徐×,男,7岁。因呶嘴异舌,挤眉眨眼,摇头转颈,肢体不自主摆动,情绪激动时上述症状加重,于1998年5月9日前来我处诊治。查:双肱二头肌腱反射、双膝反射正常,体温37.2℃体略瘦少泽,精神略疲惫,手足心热,舌光少苔,质红少津,脉细微数,理化检查:WBC1.109/L,血沉10mm/h,ASO≥250u,心电及头CT未见异常。
诊断:中医小儿慢惊风(阴虚风动型)
西医风湿性小舞蹈症
1.3患儿邢×,男,9岁。因挤眉眨眼,不自主摆动肢体七个月前来就诊,家属代诉,患儿于半年前陆续出现弄舌呶嘴,挤眉眨眼,摇头转颈,不自主摆动肢体,曾在佳市某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曾有过被大人恐吓史。于2003年7月11日前来我处就诊,查:双肱二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均减弱,体温37℃,体瘦面黑,精神疲惫,手足心热,舌红少苔、少津,脉细微数,白细胞、血沉,抗“O”,心电、头部CT均未见异常。
诊断:中医小儿慢惊风(阴虚风动)
西医风湿性小舞蹈症
2治疗方法
2.1西药0.9%盐水200ml加青霉素48万u加地塞米松10mg日一次静点,10日一疗程,3日后减地塞米松为5mg,7日后停地塞米松,患儿邢×因青霉素过敏用红霉素0.6g代替青霉素。
2.2针刺选取运动区,舞蹈震颤控制区,百会、神庭、风池、太阳、人中、曲池、合谷、大陵、足三里、太溪、太冲等穴位。取直径0.35毫米,长度0.5-2.5寸不同长度毫针,穴位及针具用75%酒精消毒后,持进针,补泻施,其中运动区和舞蹈震颤控制区交替使用,留针24小时,并嘱家属代捻针3-4次。其它穴位随机选取6-8穴,留针30分钟,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
3治疗结果
经10天治疗后,三个病人在状明显好转,偶有呶嘴弄舌,挤眉眨眼,肢体不自主摆消失,陈×、徐×双经10日针刺治疗后痊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患儿邢×经10日治疗后未再坚持治疗。
4体会
风湿性小舞蹈症,系风湿热炎症侵犯大脑基底节区,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多发于5-12岁儿童,病前多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初起多缓慢,早期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如感情易冲动,神经过敏、喜怒无常,继而出现四肢及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无意识,无节律的异常交替活动。上述动作兴奋或注意力集中时加剧,入睡后即减少或消失,症状较顽固,药物疗效不佳,重在护理和心理治疗,一般采用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中医将搐、搦、颤、掣、反、引、窜、视称为惊风八候,同时惊风又分急,慢惊风而两种。此类患者是外邪侵入人体日久,郁而化火。耗伤正气,消烁真阴,使肾阴不足,肝血亏虚,筋失濡养,阴虚风动,为小儿慢惊风,属虚症。治疗中用运动区,舞蹈震颤控制区抑制不自主运动,用太溪、太冲等穴滋补肝肾,本病例治疗中用青霉素,地塞米松抗风湿,促进各中枢神经对下位神经元的抑制作用,从而标本兼治。并嘱患儿家属重视治疗期间及愈后对患儿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戴瑞鸿,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079.
[2]宋名通,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98.
[3]宋名通,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