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风险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风险管理

蔡雨甘正辉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风险管理。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急诊科转运患者12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转运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型转运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情况,观察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主要存在病患、护理人员等方面的风险因素,通过健全患者转运过程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转运过程意外发生情况,保障患者能及时得到治疗。

关键词:急诊科;风险管理;转运过程;转运意外

转运过程的稳定性和有序性直接影响着急诊危重患者生命安全,该环节通过发生在患者经过初步抢救之后,因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需要,必须进行及时的院内转运,一般需要转到手术室、辅助科室检查(心电图、放射科等)。转运过程时间虽然比较短,大约几分钟,但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存在很多风险,不利于患者抢救[1]。本文重点探析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风险管理,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急诊科转运患者120例,遵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男29例,女31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5.9±4.9)岁;观察组60例患者,男31例,女29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6.2±2.94)岁。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不存在相关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转运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转运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型转运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情况。

1.3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整理观察组和对照组统计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用X²值检验计数资料,借助t值检验计量资料。当P值大于0.05时,说明两组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无相关统计学意义;当P值小于0.05时,代表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情况,观察组仅出现3例(5.00%)意外情况,对照组出现10例(16.67%),观察组患者意外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影响因素,如果护理人员出现疏忽,就很有可能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风险,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转运过程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因素等方面,具体如下所示:

3.1分析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的风险因素

3.1.1护理人员风险因素

护理人员在转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但目前部分护理人员专业操作知识仍掌握不牢靠,在实际转运时,面对患者突发情况很有可能无法及时处理。此外,护理人员还存在责任心不强等现象,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如在用轮椅运送病人时,没有将护栏、约束带上好,导致患者跌倒等不良情况发生;再如患者引流管发生故障而没有及时发现等。

3.1.2患者自身风险因素

患者病情变化快,在转运过程中,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3],因此,在确定转运前,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避免出现患者病情不稳定而转运的情况,降低后续意外发生机率。但目前仍然存在急于转运的情况,增加了患者转运意外出现次数。

3.1.3医疗设备风险因素

危重患者病情严重,转运过程中必须携带完整的医疗设备,且保障设备性能良好,这也是直接决定着转运成功的因素[4]。目前转运时医疗设备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转运中没有携带患者所需医疗设备,如氧气袋、输液泵心电监护仪等;二是没有准备充足的急救药品,当患者病情发生突变时,无法及时用药。

3.1.4外界环境风险因素

外界环境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转运距离、接收科室等,如果转运距离较远,且路面不平,将会增加患者转运过程的风险。甚至目前部分医院还存在转运时接收科室没有收到通知的情况,使得患者在转运后没有准备好检查等设备。

3.2加强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风险管理措施

为加强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风险管理措施,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生命安全,可以采取以下两方式:

首先,强化护理人员转运安全意识[5],提高其专业操作技能。医院应定期举办转运安全的培训讲座,使得护理人员能较全面的掌握转运护理知识,注重考察护理人员急救技能,让其能快速判断、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并可以提前做好转运过程安全防范措施。

其次,细化转运过程的护理程序,分为转运前、中、后三个阶段,在转运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包括联系接收科室、转运路线、电梯情况、转运人员等方面;在转运中,护理人员应站在患者身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帮助患者调整体位,在上下坡时,须让患者头部处于高位。并及时检查患者管道,保持其通畅,遇到突发状况时,必须镇定处理,马上抢救病人;在转运后,护理人员应配合好医生,准备好抢救用品,保障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抢救。

经过本研究证明,在转运过程中使用新型转运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意外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医德良心当信仰病人利益摆首位——记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韦金儒[J].中国医院管理,2015,v.35;No.41312:66-67.

[2]李香玉,张晓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留院观察易跌倒1823例患者中的应用[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5,v.38;No.14603:230-231.

[3]裴文晔,王萍,闫芙军.个案全程追踪法在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v.44;No.29412:1120-1124.

[4]沈燕珏,邹晓月.EICU患者院内转运并发症潜在因素分析与护理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v.23;No.21023:38-39.

[5]钱慧,陶钰.无缝隙护理在慢性肾疾病患者从病房到血液净化中心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2015,v.5012: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