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军(雷波县烂坝子乡中心校四川雷波616550)
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朝朱熹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论从教育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问是深人的阶段,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教师的责任应该是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题而心悦。对教师来说,在课堂上的责任不仅在于问学生,更重要的在于教会学生问老师,让“问”不仅成为一种教法,也成为一种学法。只有学生自己有问、肯问、会问,这种学习方法才是完全主动的。只有主动问、主动学,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独立性,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心理学上说:学习漫不经心,是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的表现;而敢于质疑问难,大脑皮层则处于亢奋状态,是深入钻研,积极思维的表现。当然,在学生“自主发问”这条路上,教师还起着向导的作用。众所周知,有趣高效的语文课多离不开提问,它们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拨逗着他们浓厚的学习欲望。怎样运用好课堂提问艺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词怎样讲,而是让学生跳跃层次,根据师曾经对《愚公移山》中“冀之南,汉之阴”的讲解产生回忆,设计问题:“根据课文的语言环境,请指出泰山的具体方位。”这很需要学生动一番脑筋回答,学生首先必须弄懂“山之阳”和“山之阴”的地理位置,还要联系“泣水”、“济水”的具体方位,然后才能推衍出泰山的方位。当学生思考出答案的时候,脸上就会流露出仿佛走过一段曲径而到达幽美之处的喜悦之情。这个时候,他们也较好地掌握了“阳”与“阴”在与山相关联表示方位的讲法。
2.教学要心中有“问”
语文教学要心中有“问”,①学生开始质疑囿于习惯,或因不会提问,或害怕提不好问题而不敢提问,此时师就要想一些办法。如:制作一张表来记录提问的次数,把它粘贴在大家看得见的地方。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谁爱动脑筋、谁有独到的看法。常常表扬爱质疑的学生,重在鼓励有质疑的勇气,对于问题的质量姑且不去权衡。这样会慢慢地形成一股敢于质疑好风气。②课堂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感到提出自己独到的问题是自由而又安全的。尽量减少对学生质疑和思维的限制,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其有表现的机会。同时不对学生的独特问题进行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质疑的安全感,敢于接连不断地质疑。③对一些关键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来,师可自我设问挑疑,不断打开学生的思路,养成质疑的良好习惯。而生1因性格内向,有问题也不敢发问;生2因课内时间紧,没有机会发问。针对此问题,在班上设立“金问号信箱”,让学生随时用信件方式发问。
3.教学要善于发“问”
课堂上只有善于发“问”,才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教学中有意识地教给其方法:①抓住课题发问。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课文是按照课题来展开情节、叙述情节的。引导从题目入手,设计问题: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为什么要借尾巴?怎样去借尾巴?借到没有?②抓住中心句发问。如:教学《难忘的一课》时,设计问题: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台湾师生“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③抓住结尾处发问。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结尾: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设计问题:只是忘不了那一天吗?还忘不了什么?课文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④抓住异常发问。如:教学《丰碑》第七自然段,在学生了解段落主要内容后,生对“冻僵的老战士神态十分安详”进行质疑:冻僵肯定是很痛苦的,可这位老战士为什么神态还那么安详?这样引导,使学生慢慢地学会对重难点问题的质疑,并以这些疑促读,学生在此种状态下学习,学习的兴趣高,学习的效果更好。
4.教学要学会释“问”
常言道,提出问题是成功的一半,而解决问题则是让学生学会探究、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重要一环。①在反复诵读中自然释疑。比较浅显的问题,怎样释疑呢?可让学生反复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或者在师的引导下得出答案。如:教学《称象》时,生提出问题:这头象是谁送给他的?是谁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曹冲为什么会想到用船称象这一办法?前两个问题读书后就能解答,而后一个问题则需要师的帮助和诱导了。②对于难度较大,比较有思考梯度的问题,应该通过组织讲座交流解决。如:《赤壁之战》,对于曹操采用“铁索船”这一决策,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弊大于利”,让人无形中感到“曹操很笨”。“曹操真的很笨吗?他可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啊!”这时师稍作点拨,生:曹操并不笨,并针锋相对地提出“利大于弊”的观点。经过讨论得出:A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船不连起来,士兵会晕船,不能顺利渡过长江;B冬天东南风罕见,火攻机会少;C铁索连船还可以增加曹军的战斗力。从而得出“新”的观点:铁索连船有利有弊,是利大还是弊大,关键在于曹操能否小心谨慎,注意风向,扬长避短。评析: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让其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强课堂的信息量,促进自主探究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5.问题的反馈矫正,对学生激励评价
问题的反馈矫正,对学生的激励评价:①对于问题的反馈矫正要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师要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收集各种对于提出的问题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做出必要的及时的修改和补充。同时根据反馈来信息,对学生给予及时恰当的帮助,从而使问题得到及时矫正。②使用激励评价的方法能够激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评价和反馈是相互促进的,对在反馈过程中表现好的学生要适度的表扬,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那种求异思维要给予鼓励。而对学生出现语文学习上的困难,师给予真诚安慰,谈话时要注意不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还要抓住学生微小进步和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师应大力树立榜样来感染其他学生,这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问题”教学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问题”教学应用中注意的问题:①教师角色要发生转换在此教学模式下,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其所发挥的作用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构建情境,并根据情况对情境加以改变或补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教学引导作用更加突出。②“情境”要具有“问题”导向性“问题”中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它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刺激性的背景信息和数据信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发现欲,引发其认知冲突,诱发其质疑、猜想和探究的思维意识,进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语文课程,“情境”的创设是否具有问题导向性主要有四个关键要素,即所选取的情境是否与当时所讲授知识相紧密联系、情境内容的呈现是否能够引起学生足够兴趣、蕴藏在情境中的信息能否触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情境是否具有可延展性。③教学引导中要把握“方向”;“情境”是学生“问题”生成的一个平台,但能否使学生的“问题提出”成为一个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发散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过程,还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学引导中的“方向”把握主要是指在“问题”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应处理好“问题提出”、“问题解决”和教学目标这三者的关系上。任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能远离教学目标,否则将会事倍功半。
总之,“问”是教法,也是学法,无论对教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问”都有其显见的作用,当然,师对自身的“提问”毕竟比较容易把握,所以在教学中,师应该更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创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