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春(新疆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海分公司)
摘要:我国劳动保障制度发展到今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同先进的国家相比较,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为此,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国劳动保障制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具体有效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劳动保障制度改革措施
0引言
党中央、国务院对劳动保障工作高度重视,把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和协调劳动关系,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明确了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为我们推进劳动保障制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将在就业市化、保障社会化、收入分配多元化、劳动关系规范化上下功夫,尽快形成市导向的就业机制,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保持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不断推动劳动保障事业新的发展。
1劳动保障工作面临新的问题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人口老龄化和农村城镇化给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对劳动保障工作高度重视,把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和协调劳动关系,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尸明确了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为我们推进劳动保障制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1.1就业矛盾尖锐,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长期看,由于贸易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会对增加就业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据测算,加入WTO后能够比加入WTO前每年平均增加200万~300万个就业机会。但在加入WTO初期(3—5年内),一些技术含量低、竞争能力弱的传统行业和农业将受到较大冲击,结构性失业会比较严重。这与城镇新生劳动力、下岗职工、农村转移的剩余劳动力等交汇在一起,城镇就业形势会相当严峻。
1.2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很大,社会保障任务相当繁重。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尚未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到“未富先老”,国民经济的实力制约着老龄问题的解决。同时,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快,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达到了西方国家三、四十年甚至半个世纪才达到的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矛盾突出,基金总量严重不足,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压力增大。
1.3劳动者职业技能总体水平偏低,与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不相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人才的竞争。而目前我国的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4%,高级技工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5%,这种状况明显难以适应加入WTO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加强职业培训已迫在眉睫。
1.4劳动关系趋于多元化,协调劳动关系的任务十分繁重。随着经济成份和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方式也越来越灵活多样,我国的劳动标准体系,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管理手段,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鞋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劳动保障制度改革的有效措施
在劳动保障制度改革已经取得积极进展的基础上,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保障规律和特点的认识,在就业市场化、保障社会化、收入分配多元化、劳动关系规范化上下功夫,尽快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保持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不断推动劳动保障事业新的发展。
2.1继续做好“两个确保”。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仍然是当前劳动和社会保障的重点工作。继续按照财政、企业和社会筹集资金各占三分之一的办法,落实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切实做好社会保险扩大覆盖范围和基金征缴工作,增加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各级地方财政在预算中优先安排所需的社会保障资金,保证专款专用。对财政确实困难的地区,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继续给予补助。
2.2努力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城乡就业,关键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的关系。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和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特征。在强调科技进步、提高产业科技含量的同时,要积极支持和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在努力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深化改革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在推进国有企业减员增效的同时,切实搞好再就业工程,转变择业观念,认真落实扩大城镇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为增加就业创造更加宽松的体制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三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与扩大就业的关系。积极稳步发展小城镇,以城镇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此基础上,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逐步实现“市场基础配置、政府积极促进、企业自主用工、个人竞争就业”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目标,力争“十五”期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000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
2.3做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立足当前,必须做到“两个确保”,着眼长远,就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务院在《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中,提出了八项任务。其中最重要的有两项,一是调整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做实在职职工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应对老龄化积累部分基金。二是推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逐步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2.4完善社会保障基金平衡机制。要纠正和防止以牺牲劳动者社会保险权益为代价吸引外来投资以及在企业改革过程中不落实职工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的现象。健全省级养老保险调剂基金制度,强化市县平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责任,建立定额补助、责任分担、缺口自筹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平衡机制。采取依法化转部分国有资产等各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对少数资金紧缺市县的监控,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警制度。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比重,探索可靠、稳定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和有效运营、严格监管的机制,促进社会保险基金平衡,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支付能力和积累能力。
2.5加强基础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快社会保障社会化进程,加大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力度,在城市街道和有条件的乡镇建立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劳动保障工作机制,及时把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延伸到社区,形成省及大城市有中心市场,县(区)有“一站式”服务平台,城市街道和建制镇有服务网点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加快金宝工程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建设,在统一规划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等资源的整合,将劳动就业、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劳动事务代理、社会保障等服务纳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社会保障工作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2.6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城市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济制度,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劳动保障、民政部门要相互配合,搞好“三条社会保障线”的衔接,重点做好协议期满出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未参加养老保险的集体企业退休职工进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工作努力使这两部分困难群体中符合条件的人员都能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同时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员,在再就业、子女就学、就医等方面要给予政策支持和必要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