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加强品德情趣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加强品德情趣教育

◇伍莉

——新课改任务下语文教学工作的若干思考与实践

◇伍莉

(重庆大学城第三中学重庆4013331)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课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具有自身特有的影响功能,对其他学科具有辅助和促进的作用。所以,在强调实施素质教育的当下,必须将加强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列为基础工程,且是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语文课教学只有如此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21世纪的竞争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才。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寓教于理,育人于教。本文就以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这一论题,拟从如下五方面谈谈我的看法和实践。

一、以教材为纲,结合课改精细打磨课堂教育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课本为纲,这是语文教学工作的主线,切忌无端降低教材课文的重要性,在尚未完全让学生读懂、吃透的情况下,以拓展学生知识广度与范围为名义,盲目增加课外知识外延,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以课本为纲,并不意味着用一些固化的条框限制教师的发挥,其与创新改革是毫不冲突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制定选择灵活多变、高效有效的教学方式,根据课改要求来打造课堂。如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文体为写景抒情散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抓住重点,选取写景抒情这一点将课本内容和作文技巧联系起来,从课内段落出发归纳写景作文技巧及要点,教师再根据情况点拨、总结及写作引导,让学生以归纳出的技巧来写一小段写景文字。学生既学习了课内分析句子的方法又学会了写景作文的技巧,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以致用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提供氛围,激发口头表达能力的语文素养功能

语文教学不仅仅要实现学生对书面文字理解掌握运用的能力,也同样要将语文社会功用的基础功能——语言交流体现出来。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口头表达能力是人的语文素质外显的第一素质。语文课通过强化训练,不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练就好口才,但却要让他们达成熟练运用口语化的文字内容进行交流。因此,语文课教学改革任务之一,就是变教师“一言堂”为师生“群言堂”,变“独白”为“对白”,强调施教者与受教者双方的共同参与联合互动,实现存在反馈途径的双向交流通道,将逐渐有些分离脱节倾向的教与学两个环节,重新协调起来。

例如,课前5分钟交给学生交流信息,开拓视野。课文,教师精讲少讲,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复述、分析、讨论、归纳、总结。故事性强的课文,可引导学生改写成剧本演出。议论文,可结合现实生活充实内容,按甲乙双方进行辩论。平时作业练习和阶段性考评,增加一定比例的口头训练、口头测试。在课外,要多举办一些小型专题答辩会、演讲赛,甚或搞一些采访模拟、节目主持人模拟活动,让学生在“说”的氛围里,在“说”的实践中长见识,增才干。

三、加强实践,注意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口能言,书成文”是语文教学功利化的目标,而这个目标是实现个人与社会共进的价值功用之一。在书面文字中体现出来的文采,是对个人语文综合能力的事实性判断依据之一。语文教学要切实要求和监督学生从踏踏实实读书起步,以观察社会、观察自然为方法,引导学生勤于动笔,多写多练。教师应努力建设群体内良好的文学氛围,用丰富多彩的文学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们的作文能力的提高。

书写的价值功用不仅在其蕴藏的文学内涵体现,也在于书面文字的美学观感显现。书法是中国古代文人必备的文学素养。语文教学应注意发挥培养学生书写技能的培养,教师应带领学生学习书法理论、常态书法练习、提升书法实践,进而促进学生书写能力的增强。如利用语文综合课时间,建立“书法学习周”,学生写字作业上墙展览,举办“三笔字”(毛笔、钢笔、粉笔)擂台赛等。

四、强化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

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睿智的哲思、美好的情愫、优美的语言,闪烁着人类真善美的思想光辉。语文教师以这些美好的精神文化产物,不仅可以给学生传授丰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能渗透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塑造学生的灵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讴歌祖国山河壮丽的诗文所蕴藏的诗情画意、睿智哲思如同青年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引导、启发着他们对自然美的欣赏赞叹、骄傲自豪。

以课文学习为前提,以审美教育为基础,教师可以在作文专项训练中强化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让学生既会作文更会做人。如教师要在命题设计、写前知道、批改讲评等环节中,把强化德育教育,提高思想素质放在第一位,着力培养提高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公民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尊老爱幼等美德,让学生既会作文更会做人。

五、开展第二课堂,综合应用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二课堂是践行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信息化、社会化的大语文教育观的体现。“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社会是个大课堂,教材要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而新课程标准下,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如课外阅读,书法训练,诗歌背诵,看电视报纸等等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语文课本所展现的只是万千生活的一个缩影,而社会却是一部浩如烟海的百科全书,无奇不有,无所不包,作为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应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开放、更加具有生活化气息。而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也要针对青年学生的特点,努力用优秀作品鼓舞人,伟大人格激励人,高尚情操感染人,先进事迹教育人,良好风尚引导人,正当爱好发展人。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具备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生存能力,具有完善的人性和理性,科学的头脑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