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意语文引领诗意人生——从心理学角度谈语文课堂上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用诗意语文引领诗意人生——从心理学角度谈语文课堂上的

崔翠利

陕西武功县普集高中崔翠利

语文教学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在各种学科相互交叉日益密切的今天,语文学科与心理学科更是密不可分。心理科学是解决当代教育教学改革深层次问题的钥匙,心理学原理运用于语文教学是语文教改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都知道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而是要求我们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人是最鲜活的,假如德育能像和风细雨一样沁人心脾,像潺潺溪水一样轻歌曼舞,像诗歌一样弥漫着诗意的芬芳。那么,就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语文,正好给了我们这样一片天地。语文课堂上,历代名家纵情山水的诗文,给孩子们求知若渴的心灵注入了一股清泉,愉悦了莘莘学子的性情,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有利条件。是的,语文,可以使学生受到感染,受到激励,产生顿悟。诗意语文可以塑造健康人格,引领诗意人生。因而,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让情感教学在我们的课堂上活跃起来。

一、立足文本、潜心会文,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入境、生情、悟道,从中受到品德的熏陶和感染。

1.挖掘课文主题,揭示文章深意。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绝不能游离于课文之外,一篇好的课文必然是作者情动于中,溢于言表的产物。钻研教材时要从语言文字入手,仔细琢磨,反复推敲,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启发学生体会文中所寓含的思想内涵。例如:初中的一篇课文《在山的那边》写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通过一件小事,写怎样面对困难,是成功的经验之谈;《生命、生命》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生命的严肃思考;《紫藤萝瀑布》触景生情,富于哲理,写人在遇到困难时要豁达、乐观、积极、进取。因此,教学这样的内容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挖掘课文主题,联系实践,感悟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品读诗化语言,感悟文中真谛。

新教材的选文及其文本语言突显了人文性这一特点,诗意人生与诗化语言成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感受和体悟的主体,教与学就是在对人生的诗意感悟和对课本的诗化语言的解读体味中,得到情感的共鸣、感应与升华。比如,在教《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这类课文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品读语言,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优美的句子进行仿写。学习孙犁的《荷花淀》时,让学生品读:“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等语句,感受诗的语言,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领会小说体现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

3.创设相关情境,接受心灵洗礼。

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教学情感也一样。教学情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复杂的心理现象伴随着对文本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使之与教师、与文本、与作者之情产生情感“共鸣”,那么,这教学活动便是干瘪空洞,枯燥无味的躯壳。我们的语文课,除了知识点的认识,更需要激情,需要感染,需要情感的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或欢乐,或悲哀,或崇敬,或憎恶,语文教学中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立足生活、延伸课外、注重品德熏陶。

学科教学有两个阵地,一课内,二课外。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学科渗透既要落实在课内,又要延伸到课外。德育、美育有“面”上的渗透,有“点”上的滋润,点面结合,学生就徜徉于良好的思想教育、情操教育的氛围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1.提高阅读品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

语文教材中有古今中外的作品,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区别精华和糟粕。而课外阅读更须加强指导。由于国家、社会、历史渊源和现实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各种信息中的美和丑,善和恶,健康与腐朽常夹杂在一起,出现在学生眼前,语文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指导。教师要作一点深层次的指导来提高阅读品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

2.经常推荐好作品,给学生提供精神食粮。

赵谦翔曾说: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目中有“人”。既教学生读有字之书(教材与书本),又教学生读无字之书(社会与人生);既教学生学作文,又教学生学做人。确实,成功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不断开发学生的心智、牢固奠定他们的人文精神基础、培养他们感受自然,感受生活和表达这种感受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更独到地解读传统经典文章,自由地邀游在鲁迅、郭沫若、茅盾、沈从文、张爱玲等名人名家创作的浩瀚的现代文学海洋里,语文教师有必要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作品,让学生大量阅读。在阅读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净化心灵世界。

三、结合活动、创设资源、引领诗意人生。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正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语文课堂,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空间,接受道德熏陶的重要途径。为此,在平日教学中,我注重构建活动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依托教材,不断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引领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生活处处皆语文,为了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创设更多的资源,还可组织参观、访问、游览、演讲等兴趣小组,举办佳作欣赏、诗画欣赏、配乐朗诵等活动。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又可以陶冶情操,滋润学生的心田,引领诗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