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例腔隙性脑梗死的病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121例腔隙性脑梗死的病例分析

杨凤云

杨凤云(河南省洛阳市中建二局二公司职工医院内科471001)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087-02

【摘要】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cerebralinfarction,L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LI的临床资料。结果梗死部位基底节区多见,发病年龄60-79岁为多,约占68.5%,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病史106例,糖尿病史46例,冠心病69例,高血脂85例,房颤14例,TIA21例,吸烟78例,饮酒60例。结论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吸烟与饮酒。高血压是LI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危险因素

腔隙性脑梗死(LI)是脑梗死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灶,直径范围在2-15mm。临床上无特异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LI患者发现率随着CT、MRI等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健康体检普及而逐年增高。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冠心病患者更易患此病。本文将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1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以探讨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1例患者,男84例,女37例,男女之比为2.27:1,年龄38-92岁,平均年龄62岁,其中60-79岁83例,占68.5%,诊断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诊断要点: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无意识障碍,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安静或睡眠状态下发病85例,活动时发病36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记录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史、TIA、房颤及其它病史,并详细其吸烟、饮酒史、家族史、详询症状,详查体征。每例患者入院后均行心电图、血糖、血脂等检查。

2结果

2.1发病年龄30-39岁1例(0.83%),40-49岁5例(4.1%),50-59岁15例(12.4%),60-69岁43例(35.5%),70-79岁40例(33.0%),80-89岁12例(9.9%),90-99岁5例(4.1%)。

2.2临床表现121例L1患者中临床表现为纯运动性卒中40例(33.%),感觉运动性卒中34例(28.%),纯感觉性卒中15例(12.4%,丘脑梗死13例(10.7%),共济失调轻偏瘫8例(6.6%),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3例(2.5%),延髓外侧综合征2例(1.7%),无明显症状6例(5.0%)。

2.3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106例(87.6%),糖尿病史46例(38.0%),冠心病69例(57.0%),高血脂85例(70.2%),房颤14例(11.6%),TIA21例(17.4%),吸烟78例(64.4%),饮酒60例(49.6%)。

2.4影像学资料头颅CT或MRI显示梗死部位:基底节74例(46.3%),放射冠34例(21.3.%),内囊例11(6.9%),额叶8例(5.0%),顶叶12例(7.5%),丘脑13例(8.1%),脑干3例1.9%),小脑5例(3.1%),单侧78例(64.4%),双侧43例(35.5%),单发64例(52.8%),多发57例(47.1%)。

3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LI)是指深穿支动脉闭塞(或动脉源性栓塞)所致的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基底节或脑干等部位直径2-15mm的缺血性小梗死,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左右。临床症状表现较单一,无意识障碍,致死率低,临床常因其特点而不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3.1本组资料发现,LI患者主要发病年龄以60-79岁为多,约占68.5%,50岁以下者发病率低,男性多于女性,本组患者均存在1个或2个以上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房颤、TIA、吸烟与饮酒等。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吸烟与饮酒。Fisher认为高血压是LI的直接原因,据统计LI患者合并高血压者达90%,本组统计高血压发病率为87.6%,与多数学者报道基本相符。持续性高血压使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同时,还引起小动脉及微血管壁节段性脂质透明变形,使穿支小动脉管腔狭窄,管壁增厚,血流减少最终发生血管闭塞成为LI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3.2糖尿病患者,因其脂质代谢紊乱,促进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因而成为本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患者存在多种导致腔隙性脑梗死形成的诱因,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发生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3-5倍。

3.3现有研究结果证实,高胆固醇最主要的危害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低密度脂蛋白(LDL-C)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因素,而TG(甘油三酯)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的过程,近年来还指出高TG血症,也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脑内小动脉粥样硬化是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

3.4冠心病,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多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或心动衰竭,致心排血量减少,进而引起脑血流减少,诱发脑血栓形成。

3.5房颤与TIA也是LI的高危因素,房颤是心源性栓子的重要来源,合并房颤的患者,增加了LI的发生风险。有研究显示TIA患者,反复发作和持续时间长的TIA,约1/3-1/2TIA患者CT或MRI最后证实为LI,说明TIA是发生LI的有力预警因素。

3.6吸烟与饮酒,吸烟和嗜酒是老年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本组中多数患者有吸烟史和过量饮酒史。多项研究显示吸烟和过量饮酒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增加发生脑梗死的危险。

综上所述,LI的临床特点:症状相对较轻,不典型,易反复发作,有导致多发性LI的倾向。因病灶小,且多位于无功能区,故可无临床症状,头颅CT或MRI诊断首选。LI发病危险因素很多,本组资料显示,多灶性LI患者一般有3种以上危险因素,且多合并糖尿病,使缺血性脑卒中提早发生。以基底节区最易发生脑梗死。控制及防止LI发生和再发的关键是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改变不良习惯如吸烟与饮酒等,合并房颤者,应积极给予抗血小板活性药物和抗凝治疗。

参考文献

[1]杨小东,王海.2型糖尿病伴发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7):726-729.

[2]王世芳,徐立,肖卫民.急性多发性与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差异的探讨[J],新医学,2008,39(8):504-506.

[3]陈义禄,肖翠屏.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MRI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4):355-356.

[4]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项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

[5]高筱雅,刘亚杰,刘芳.13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DSA结果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1):91-93.

[6]蒋爱华,孙晓江.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J]神经病与精神病学,2007,27(11):1057-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