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语文教学;把握关系;多媒体技术;培养情感
掌握知识和获得应用技巧,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复杂的认知活动。这一活动成功完成的主要动力来自学生对掌握知识的热切愿望和明确的学习目的。而兴趣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是学生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讨某种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持久地集中注意,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这时,记忆活跃了,思维清晰敏捷了,想象丰富了,能最佳地接受信息;同时兴趣也总伴随着积极的情感,即使有困难也易克服。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前提。现就如何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做一粗浅探讨。
在《期待语文教学的美景》一文中,于漪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教学已蜕变成一种交易,试图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的分数。”我们不得不惊叹于漪老师对当前语文教学某些现状的洞察力。或许是当前太多功利的东西迫使个别教师采取了短视行为,教学机械、不讲科学、违背儿童的认知规律。省时高效始终是语文教学的愿景。语文教师期待并努力寻找着一条语文教学的光明坦途,在“半亩方塘”之中“简单、完全、扎实”地践行职责。
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早作了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是说,“语文”姓“语”名“文”,是基础工具学科,小学语文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随着实践的深入,对这一点认识会越来越深刻。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也许把握不好分寸,陈先云老师提醒我们:“要找准关系的双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慎防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拿阅读教学来说,便是既需感悟,又需历练。崔峦老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玉律:“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如果我们怀着一颗始终关怀学生的真诚之心,又何愁不会谙熟教学真谛呢?
二、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为亲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为亲”。从教者的角度看,教学要达到春风化雨、水到渠成的境界又何常不是如此。教者要理解编者意图,悉心领会作者在文本中的言语意蕴。一篇文章作为教材,我们可能用了不止两次、三次。我们有人自诩对某些文章是烂熟于心,了然于胸。当我们对这些文章进行反思时,又不禁汗颜。有时,我们对文本钻究很深,课堂上旁征博引,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无限神往,可惜那课是一言堂,教师唱着独角戏,曲高和寡,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无益,对学生的体验感悟无助。有时,我们对文本的言语情意浅探即止,仓皇上阵,如此便“取一点因由”,生发开去,浅入深出,学生听课如云里雾里,不知师云,不解师语。为免如此,我们要深入钻研文本,占有尽可能多的有关资料,以便在广阔的背景下,对文本有更真切、深刻的体会,读出独到的感受。课堂教学不是把教师的所知所感,体会到的文本的认识价值和发展语言的价值和盘托出,而是要看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阅历、接受能力。也就是说,备课仍然“要吃透两头”,即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预设与生成都以此两点作基础。
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阅读是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的过程。但由于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偏颇,时下的阅读课上诸如浅层互动、思维贫乏,旁敲侧击、情感游离,片面独特、忽视价值导向的现象,俯拾皆是。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讲读负担三重任务。讲读一方面训练了理解的能力,一方面传播固有的和现代的文化,另一方面提供写作的范本。”讲读中,学生的潜心会文、静思默想十分重要。这时注意给足时间、勾画圈点、提示学法,学生定会生疑,而后交流、合作、探究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学生方疑而能进,启而能发。重视这一过程,才是对学生主体起码的尊重,才会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上,点拨、质疑、小结对于提高课堂的效率至关重要。点拨,我们认为,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纠偏正误,查漏补缺,引领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语言,指导学生理解、品味和运用。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除引导学生读课题、读词句外,还有“三读”可谓是精心点拨。一读,“沙漠环境恶劣,谁能生活在沙漠里呢?让我们一起读读今天要学的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二读,“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教师有个经验,在朗读时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像课文中的人物那样想、那样说(示范读一段)”。三读,“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边读边想,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各有什么作用。”这样的点拨环环相扣,从读课题、读词句到读课文,由读正确和读通顺到读出意蕴,读出情感。教师把感悟语言和理解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亲历对课文从陌生到谙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学习过程。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人对所接触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与学生的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着的,欢迎、满意、愉快的情感有助于认识的发展,随着对某种事物认识的加深,学生的情感也会得到升华,并对这种事物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种辩证的联系启发我们:情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课堂教学中要陶冶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良好的学习心境,让他们产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使冷静的理智与坚强的意志相联系、产生克服困难、攻克难关的巨大动力。多媒体技术在提升智力的同时具有审美功能,为陶冶学生情感提供客观的可能。语文课文内容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很难直接产生活生生的事物形象。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声同步的教材,变生硬死板的文字形象为活灵活现的实体形象,会产生激励、愉悦的审美效果,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积极。如组织学生讨论或朗读课文,配以恰当音乐渲染气氛,以唤起学生的情感的体验。
此外,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有些课文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表达出来,而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光、影的综合应用,将静止的东西运动化、抽象的东西直观化、枯燥的课堂生动化,可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五、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引导学生学,学生跟着教师转,从而造成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的发展。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学习是自发的、有选择的过程,强调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进而获得“自我实现”,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课改的一个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此外,语文教学还可以将课内与课外结合,充分开辟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如兴趣活动,组织学生下棋、打球,培养健康的爱好;智力活动,组织“有趣的字谜”、“走迷宫”开拓思维;能力活动,组织“小小辩论赛”、“小小外交家”让学生享受语言的美妙。课堂外,鼓励学生多进广播室、图书室去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王永红,毕业于庆阳师专中文系,1991年参加工作。现为甘肃省镇源县翟池中学政教主任。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来评为乡级优秀教师四次,先进工作者三次,学科带头人三次。
参考文献:
[1]于树漫.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06(10).
[2]吴立岗.关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06(10).
[3]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浅议[J].教育评论,1995(1).
作者单位:甘肃省镇源县翟池中学74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