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和B型钠尿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心肌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和B型钠尿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黄虚

湖南省湘潭市湘钢医院检验科411100

摘要:目的:研究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B型钠尿肽(BNP)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时以自愿接受研究的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3小时内对两组患者根据同种方法接受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和钠尿肽检测,比较两组患者三项指标的差异性,并比较三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与传统检测CK-MB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中检出cTnT、CK-MB、BNP的水平分别为0.17±0.9μg/L、77.15±21.23IU/L、545.65±45.36ng/L,显著高于正常组血清中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阳性检出率(P<0.05)。结论:cTnT、CK-MB和BN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提高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检测;诊断

传统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检测方法随着医学检验学的不断发展趋向于淘汰,然而新型标准的检测方法还没有统一规定[1]。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为胸痛、上腹部疼痛、难以形容的全身不适、神志障碍等,这些临床症状容易与急腹症、肺梗死、心律失常、夹层动脉瘤等疾病混淆,AMI的临床诊断难度要求检验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本文笔者就此做了采用三项指标联合检测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的研究,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我院科研志愿健康参与研究人员60例,其中患者男性4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5.34±10.22岁,平均体重为53.23±10.21kg,患者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发作时间为3小时内,纳入病例标准:(1)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标准;(2)无缺血性心衰与肾功能不全者。对健康者经询问与临床检查,患者均无心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损坏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体重、检测血样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统计学看来有可比性(P>0.05)。

1.2检测方法

采用人心肌肌钙蛋白T(cTnT)-ELISA试剂盒,即生化化检测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cTnT,操作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书。CK-MB的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试剂盒(免疫抑制法,BNP的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

1.3疗效判断

肌钙蛋白TcTnT,正常值0~0.1μg/L,>0.1μg/L为阳性;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正常值0~23IU/L,>24IU/L为阳性;正常人BNP<80ng/L,心功能Ⅰ级:BNP95~221ng/L,Ⅱ级:BNP221~459ng/L、Ⅲ级:BNP459~1006ng/L、Ⅳ级:BNP≥1006ng/L。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数据差异比较差异2或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三项指标检测水平情况

研究组患者血清中检出cTnT、CK-MB、BNP的水平均高于正常组血清中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科收治的常见病,患者多为老年人,本院收治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患者常由于过度劳累、心情激动、便秘后用力屏气、寒冷刺激等因素引起发病,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正确的做出急救措施,精确的了解病症,对改善患者预后和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诊断AMI的生化指标主要有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B型钠尿肽(BNP)[3],然而传统检测方法将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是目前常用的指标,但是随着临床实践发现CK、CK-MB不是心脏所特有,健康人的骨骼中存在微量的CK,所以传统检测方法逐渐使得被淘汰[4],但是在基层医院,由于医疗设施的局限性,该方法还是比较普及,急诊医生对于传统检测漏洞没有足够的重视。另外,CK-MB在AMI发病后4—8小时才开始升高,持续时间又短(48—72小时),对患者的诊断十分不利[5]。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对心肌梗死的概念进行了从新定义,将心肌肌钙蛋白增高作为诊断AMI标准之一,提高了对AMI的检出率[6]。

从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血清中检出cTnT、CK-MB、BNP的水平分别为0.17±0.9μg/L、77.15±21.23IU/L、545.65±45.36ng/L,显著高于正常组血清中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此结果与王学涵等人报告相近,说明是可取的[7]。另外,还得出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阳性检出率,联合检测检出率为96.67%,稍低于李福坤等人报告的98.3%,这可能的原因是本院设备相对较为落后,操作不规范引起,与检测指标本身没有影响。

综上所述,cTnT、CK-MB和BN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提高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卫星,罗春芬.三种检测方法对诊断老年心肌梗死的价值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49-450.

[2]张新梅,胡允兆,陈样新等.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3,34(2):260-263.

[3]郭晏海,曹京燕,徐凤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K-MB、cTnI和cTnT的动态变化及其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21):2456-2457,2459.

[4]吴春艳,吴志刚,余光勇等.传统心肌酶谱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刊,2013,(4):713-714.

[5]王虹,刘石,邢艳琳等.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判定肌病心肌损害的局限性[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12):723-726

[6]王青梅,郭宏,王秋萍等.cTnI增高而CKMB正常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2012,41(11):177-180.

[7]王学涵,胡兰英,周玉培等.急性心肌梗死后血B型尿钠肽水平的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2):1521-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