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彩梅(辽宁朝阳中心医院122000)
【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用益肾温阳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8例,进行分析评估。结果18例中完全缓解10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3.3%。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益肾温阳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治疗益肾温阳
【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7-0071-01
类风湿性关节炎[1]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多侵犯手、足、掌指、腕等关节,常为对称性,呈慢性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晚期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致残率较高[2]。近年来,笔者运用益肾温阳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18例,其中男3例,女15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20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6年。
1.2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拟订。①晨僵至少1h,持续6周以上。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周以上。③腕关节、掌指关节肿胀6周以上。④对称性关节肿胀6周以上。⑤皮下类风湿结节。⑥类风湿因子阳性。⑦手指关节X线变化证实。上述6项中符合4项即可诊断。
1.3治疗方法
治疗用中药汤剂口服,方剂选用温肾壮阳,散瘀涤痰通络之骨碎补、仙灵脾、金狗脊、地黄、当归、寻骨风、苍耳子、徐长卿、透骨草、千年健、牛大力、鸡骨香和具有透骨搜络之虫类药地龙、全蝎、僵蚕等配伍而成,共奏益肾温阳,祛瘀通络,搜风除湿祛痹的功效。
若关节肿大,活动不利者,可用千年健加配松节、地龙、伸筋草;僵直变形者加金狗脊、地龙、白僵蚕等。在立法用药,配伍组合上着眼于肾,标本兼顾,攻补兼施,草本药与虫类药互为融配,故收效较佳。
类风湿关节炎在辨证上除注重温肾补肾外,还要抓住阴、阳、寒、热四个字,阳虚多偏寒,以细辛、肉桂、鹿角片,制附片、川乌、草乌等加强温阳散寒之品;阴虚多偏热,以麦冬、石斛、秦艽、青蒿等养阴清热之甘寒之品,尽量不选苦寒之药,以免损阳伤中。
2结果
2.1疗效判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现代风湿病学》中的疗效评定标准拟定。完全缓解:治疗后持续2个月内无关节疼痛,无关节触痛,或活动时无关节痛,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未愈:主要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2.2治疗结果18例中完全缓解10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3.3%。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学骨痹、顽痹、尪痹、历节风等范畴。
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于一般的风寒湿痹,病变首先发生在关节滑膜,然后侵及关节软骨、韧带、肌腱以及全身结缔组织。在病变的骨骱经筋产生瘀血、痰湿胶结在一起,难解难去,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四肢小关节特别是掌指及近端指关节有晨僵、肿痛、梭形肿胀,甚至骨关节面侵蚀、融合,关节间隙显著狭窄或消失,关节变形、强直。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顽固缠绵,病程长,故以早期合理治疗至关重要。发现这种顽痹多具肾阳先虚的因素,病邪遂乘虚袭踞经遂,气血为邪所阻,壅塞经脉,深入骨骱、痰瘀凝阻,胶着不解,故治疗颇感棘手。患者久痛入络,久痛多瘀,久痛多虚,久必及肾,所以治疗必须注重益肾温阳这一治则。
参考文献
[1]沈丕安.现代中医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3-226.
[2]唐福林.风湿免疫科医师效率手册[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10-113.
[3]李景辉.莫成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J].辽宁中医,2004,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