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需多方协同培养的非智力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亟需多方协同培养的非智力因素

房中申刘以成

房中申刘以成(兖州市第三中学,山东济宁272108)

人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生理心理因素叫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听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叫非智力因素,包括欲望、兴趣、动机、理想、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智力因素主要是先天性的,非智力因素侧重于后天的培养。智力因素是学习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是学习的动力系统。跟踪研究表明:成才不仅与智力因素有关,而且更主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

现实生活中,一般家长注重的是智力的开发,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造成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缺失,缺乏学习后劲,难以收到好的结果。了解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可以知道,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一个社会各方面都要重视的系统工程。

一、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状况

自1992年以来,中日韩青少年夏令营已举办了八届,中国的青少年在意志品质、协作精神、自理能力等方面均输于日韩,媒体曾发出“救救孩子”、“改变教育方式”等呼吁。富士康的“十二跳”主要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近几年出现的富二代、官二代的炫富案、飙车案等种种现象表明,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不强、是非观念不清、意志品质欠缺,折射出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中的缺失。

当前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传统道德削弱,社会不良现象增多,外来文化冲击,网络文化泛滥,低俗影视污染;独生子女家庭,娇惯溺爱增多,言传身教减少,家长关心成才,不关心成人,孩子的意识里,很少有“不”和“不行”;应试教育的高压,社会、家庭功利思维的挤压,过高的期望,使青少年学生形成了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留守现象、单亲问题往往给青少年学生造成无法弥补的成长缺憾。非智力因素的欠缺固然有诸多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主观上不够重视的原因。警钟已响,时不我待,到了全社会都应重视的时候了。

二、非智力因素的内容和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以气质为基础、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理活动及外在情绪表现。有研究者把非智力因素统称为情商。情商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习过程。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起着动力、定向、巩固和调节、弥补、抑制和消退的作用。

1.动力作用

兴趣和欲望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并逐渐转化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爱好,提高学生积极性,增强注意力。

2.定向作用

动机、理想是学习的目标,能使学生逐渐树立好强心、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巩固和调节作用

稳定的情感可以保持热情不退,兴趣不减,良好的习惯不变。坚强的意志可以支撑克服困难的冲劲、忍受挫折的耐性。开朗的性格可以加强团结协作,便于分享及分担。

4.弥补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决定行为习惯,一个具有良好习惯、勤奋学习的人当然可以弥补智力或身体等方面的不足。

5.抑制和消退作用

冲动、固执、抑郁、焦虑等心理因素对学习和工作起抑制和消退作用。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个人的智力再好,如果不努力或努力方向不正确,也不会有好的成就。反过来说,一个智力平常的人,时刻保持学习工作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勤奋的习惯,坚强的意志,就一定能够取得超常的成就。大发明家爱迪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气质是非智力因素的基础因素,气质影响性格、情感。气质是先天性的。气质的类型分为胆汁质(兴奋)、多血质(活泼)、粘液质(稳定)、抑郁质(冷淡),一般人的气质都是复合型。胆汁质成分多的人易冲动,抑郁质成分多的人较冷漠。所以非智力因素也有先天的成份,但更多的是后天的培养。下面从性格、情感、兴趣、意志几个方面谈一下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性格的培养

性格是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在先天气质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训练形成的,是个性的核心,标志着一个人待人接物的原则和方向。性格对于情感、意志,起着内在的支撑作用。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可见性格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性格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0~6岁为性格形成期,6~12岁为性格矫正期,12~20岁为性格定型期。早期形成的性格最稳定、最重要,一旦形成,很难有大的改变。早期性格形成的方式是模仿和学习,培养的方式就是环境熏陶和管教引导。家庭氛围和周围的社会环境(媒体传播)时刻影响着幼儿,家长的一言一行、情绪表情都是孩子效仿的内容。管教要理性、要民主,过严、过松、溺爱的管教都是不可取的。儒家倡导的“幼时唯是,少时求当,成年居中”的教育原则很有指导意义。“孟母三迁”、“买肉啖子”、“断织教子”等就是幼儿教育的很好典范。

2.情感培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有需求时,得到满足则愉快,得不到满足则压抑。情感是以价值为基础的,情感的强度与方向取决于价值的大小与正负。我们所说的情感培养主要指知性情感和理性情感,培养的方法就是价值观的指导。价值取向正确了,心理需求就是合理的,满足合理需求的情感就是健康的情感。幼儿、少年的知识贫乏、经验少、是非观念不准确,特别需要家长、教师引导、指点或制止。要敢于对孩子说“不”、“不行”、“不好”。幼时的多个“不”,就是孩子情感、情绪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懂规矩、守纪律的良好开端。

3.兴趣培养

兴趣是人对外界事物的选择性态度,这种态度随年龄增长、知识增加、时间变化、地点迁移而有所变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索的内在动力。利用直接兴趣培养间接兴趣是培养兴趣最有效的途径。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广泛的兴趣,适时强化积极意义的兴趣,及时制止消极方面的兴趣。兴趣的培养可以总结为:引导———发现(直接兴趣)———强化(积极兴趣)或制止(消极兴趣)或迁移(间接兴趣)。爱迪生的母亲对爱迪生兴趣的引导和支持是爱迪生后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石。一个网络游戏的高手可能在学习上不及格,充分说明兴趣的动力作用。

4.意志的培养

意志是人类为实现目的,自觉克服困难、控制情感、克服欲望的心理和行为过程。意志的培养需要树立长远目标(雄心才能壮志),需要平时生活中的磨炼(百炼才能成钢),需要榜样的带动(近朱者赤),需要经常自我反思评价(知耻而后勇)。

四、培养非智力因素亟需多方协同努力

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形成过程来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多方努力,尤其是婴幼儿时期的正确管教。把责任推给学校是不妥当的,也是不符合成长规律的。

1.学校方面

许多学校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方面,利用兴趣引导、苦口婆心。可是对于那些性格定型、兴趣走偏、情感极端、积习难改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对牛弹琴,既便有所转变,在双休日的熏陶嬉闹中学校教育的功效也消退殆尽了。如何扭转“5-2=0”甚至“5-2<0”的现象已经是一个沉重的教育命题。

“问题学生”只要出了“问题”,无论是做人的、做事的、学习的,往往是一系列问题皆由学校承担,家长、社会尤其媒体都来谴责教育,殊不知在那些错过了最佳发展期的学生身上,学校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教育有“点石成金”的伟大,也有无功而返的无耐。教育也无法逆转人类发育、发展、成长的必然规律。当然,学校教育应该改变目前德育内容“虚、空、高”的状况,借助校本课程,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非智力因素培养方案。

2.社会方面

少年强,则国家强。全社会都应当重视和关心青少年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尤其是文化传播行业,淡化功利,抑制低俗,营造一个积极向上、诚信友爱的社会环境,让孩子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升华、身心健康成长。对此,国家公器更是责无旁贷,极力推进民主法治落在实处,公平正义体现在社会各个层面,安定有序、生态友好的社会大环境必然会熏陶青少年发展非智力因素。但社会毕竟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污染不可能完全剔除,必须有家长和老师起到“过滤”和“消毒”作用。

3.家庭方面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每一个家庭都应当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每一个家长都必须尽到对孩子培养教育的责任。从上面分析的培养过程来看,幼儿时期最为关键,环境熏陶至关重要,父母表率先入为范,科学管理不可缺少,亲情感染无以替代。由于某些落后观念因素的影响,当前家庭非智力因素培养不够理想,认识不到位,做得更不到位。随着一次次发人深省事件的警醒和宣传教育的深入,不少家庭已开始重视非智力因素。做好家庭教育,需要家长提高认识,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知识水平;做好表率、做好管理、做好引导、做好每一件小事。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只要孩子具有了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积极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坚强的意志,就一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总动员、全方位、多角度,协同共商、互相补位、精心培养,才能造就“德才兼备”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