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子宫肌瘤继发变性16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8
/ 1

浅析子宫肌瘤继发变性16例

杨彩虹

【关键词】子宫肌瘤继发变性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41.5岁。孕产次:未婚者1例、不孕者1例;初产妇2例,经产妇12例。肌瘤大小:如孕6周8例,如孕8周5例,如孕12周2例,如孕18周1例。肌瘤结节:单发7例,多发9例。肌瘤类别:粘膜下4例,肌壁间8例,浆膜下4例。

1.2继发变性种类切除标本均经过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其中玻璃样变6例,囊性变3例,感染及化脓2例,脂肪变性1例,红色变性2例,钙化各1例,肉瘤样变性2例。在268例子宫肌瘤中继发变性16例,占5.97%,肉瘤变占0.75%。

2讨论

2.1子宫肌瘤继发变性肌瘤变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瘤体内部血液运行不畅,导致血供不足。通常肿物越大,缺血越重,发生继发变性的可能性越大,常见的有玻璃样变、囊性变、钙化、感染,而脂肪变性、肉瘤变及红色变极少见。

本组玻璃样变6例,由于肌瘤血液供应不足,部分组织发生水肿、变软,剖面漩涡状结构或编织状结构消失,被均匀的透明样物质取代,色苍白。镜下见病变区域肌细胞消失,为均匀粉红色无结构区,与无变区边界明显。此种变化多见于较大且生长快的肌瘤,通常无症状。囊性变2例,多继发玻璃样变,组织坏死、液化形成多个囊腔,囊腔可大小不一,此时子宫肌瘤变软,内诊时很难与妊娠子宫或卵巢囊肿相鉴别,有时B超下可误诊为葡萄胎。感染化脓2例,其中1例为带蒂粘膜下肌瘤,由于从宫腔经宫颈脱出到阴道,致使粘膜面磨擦出血,有溃疡形成或组织坏死,1例为浆膜下肌瘤扭转出血坏死感染。钙化1例,多见于脂肪变性后进一步分解成甘油三酯再与钙盐结合成碳酸钙石。镜下见钙化区为层状沉积,呈圆形或不规则开,苏木素染色有深蓝色微细颗粒浸润。脂肪变性1例,病灶较小,主要为肌瘤细胞内脂肪颗粒增多,镜下见肌细胞有空泡,脂肪染色阳性,其发生原因可能是肌瘤间质化生为脂肪组织,也可能是脂肪组织浸润。肉瘤变性2例,1例为51岁更年期妇女,因肌瘤短期内迅速增大而手术,1例

为57岁绝经后妇女,绝经2年左右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而手术。故肌瘤发生在年龄偏大,尤其是绝经后且短期内迅速增大或伴有不规则出血者应考虑为肉瘤变可能,肌瘤肉瘤变后,组织变软而且质脆,切面成灰黄色,细腻似生鱼肉状,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红色变性2例,均为妊娠期妇女,可能是肌瘤内小血管发生破裂,出血弥散于组织内。患者主诉急性腹痛、发热,检查肌瘤体积迅速增大等,肌瘤剖面呈暗红色,如半熟的烤牛肉,腥臭,质软,漩涡状结构消失。镜下见假包膜内大静脉及瘤体内小静脉有栓塞,并有溶血,肌细胞减少等。

2.2子宫肌瘤继发变性的诊断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生率为20%-30%[1,2],其诊断并不困难,在B超普及的情况下,以及现大部分医院已引进宫腔和腹腔镜,更易诊断,但如果发生变性,有的则诊断困难。本文术前误诊2例(注:在宫腔镜和腹腔镜引进以前所发生的),1例肌瘤囊性变误诊为卵巢囊肿,这是因为正常情况下肌瘤质地坚韧,囊性变后变软,与囊肿质地相同,很易混淆;1例误诊为葡萄胎,这是因为肌瘤囊性变后,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腔,B超时误认为葡萄胎。其它类型均为术后病理及术后病例研究所知。子宫肌瘤切除的标本,均应仔细剖开检查,如有必要应作快速病理检查,本文的2例肉瘤变,剖开后见肌瘤核内生鱼肉样改变,质脆,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立即作快速病理检查确定为恶变,从而及时做了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参考文献

[1]MillerCE.Myomectomy:comparisonofopenandlaparoscopictechniques.ObstetGynecolClinNorthAm,2000,27:407-402.

[2]DubuissonJB,FauconnierA,FourchotteV,etal.Laparoscopicmyomectomy:predictingtheriskofconvresiontoopenprocedure.HumReprod,2001,16:1727-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