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教学中“学案”教学法的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历史课教学中“学案”教学法的尝试

李玉霞

李玉霞(汝州市高级技工附属学校,河南汝州467500)

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247-01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为此,笔者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

一、“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知识结构、基本线索:包括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各节基本结构线索,它是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通过知识结构、线索分析,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就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现状,不可能自主地对知识体系、线索进行较完整的概括,一般先由老师拟定一个知识系统框架,适当留出部分让学生做学习笔记,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提高程度,逐步增加学生概括的分量。

基本史实概念和观点:基本史实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历史的基础。根据每一节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自学指导,通常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事件起因:如背景、条件、原因、目的等;二是事件内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项、过程、标志、特点等;三是事件的影响:如性质、作用或影响、意义、经验、教训等。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在“学案”相关条目上,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如鸦片战争:一、背景原因:1、国内:①经济:②政治:③思想:2、国际:①工业革命:②殖民扩张:3、直接原因:①鸦片走私:②禁烟:

二、过程

1.运用能力训练:运用能力训练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运用能力首先体现为对各种历史问题的分析解答能力。能力训练的方式一般采用近几年来各级考试所涉及的题型,包括直接选用例题和老师自己设计题目,根据各节不同情况也可以设计其它训练形式。训练内容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它章节相关内容,或中外历史事件的联系对比,在强调综合学科能力的今天,要尽可能多设计一些跨学科综合能力训练题。运用能力训练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如中华民国成立一节设计问题:1、帝国主义干涉辛亥革命的原因?2、由公开干涉转为“中立”原因?3、袁世凯上台的原因?4、对临时政府承认不平等条约的认识?5、民国行政区与现在有何不同?6、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成败?……

探究、反馈和讨论: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在“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和讨论的记录。一方面,学生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启导学生探究:①提出掌握某一部分知识的新技巧;②探索知识的综合联系,设计问题并解答;③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社会问题;④发现教材、辅导资料、试卷甚至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质疑;⑤提出推理或假设,引发辩论;⑥提出相关研究性学习课题,并设想初步研究方案等等。

二、“学案”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基础知识的助学与检查:强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辅助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首先,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自学预习中没完成的内容。接着,采用提问等方式,让一些学生根据自学所得,对本课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概述,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老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学习能力状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又可发现一些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加以启导和推广。

运用能力的检查和指导:采用问答、探讨、辩论等方式进行运用能力的训练。先让一些同学上来解答“学案”中的思考训练题,再让另一些同学加以补充或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在一些问题上引导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论据,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辩论,互相促进。同时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适当进行点评总结,在传授解题方法技巧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总结经验,把学生积极的开拓性思维引入正确轨道。创新和研究能力的开发:指导学生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前在“学案”中准备好的,也可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感发现、设计的。具体操作可参照上述能力训练的方法。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不要急于解答,可先反问学生:如何想到这个问题?思路或目的是什么?接着,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回答,再由设题同学说明,到适当的程度,老师才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

三、编制“学案”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具有可调节与兼容优化性:“学案”教学程序的操作,可根据各堂课具体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调整。学生借助“学案”,而不拘泥于“学案”,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通过教学互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增效”而不“增负”:当代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为核心,以不增加教师、学生负担为前提。教师备“学案”只需在新模式下稍加调整,工作量减少。学生学会了使用“学案”,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素质”与“应试”兼顾:教学改革特别是要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的关系,“学案”教学法正是力求从最大限度调整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当然,“学案”教学法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希望历史教学界广大同仁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