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任市国土资源所四川省开江县636250
摘要:在人多地少的我国,耕地显得更加珍贵,耕地保护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耕地保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引言
耕地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更是保障我国粮食自给自足的基本要素。如何更好地平衡各方面对土地的需求,确保整个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国家从战略角度出发,提出了确保粮食安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本国策,制定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1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
1.1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负担重
人均耕地0.1公顷,而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不及1/3.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中国则负担8人,其压力可见一斑。尽管我国已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生产需求提高,今后我国人口发展趋势是增长,人均耕地趋势是逐年减少,土地的人口压力愈来愈大。
1.2建设占用耕地,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新增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如今绝大多数省份都面临这样的尴尬的困境,一方面是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够用,另一方面是大量被征用土地闲置及存量建设用地低效利用。如此一来,耕地保护的局势便更加紧张,虽然迫于占补平衡的压力,开垦出等量的耕地,但“占优补劣”的现象比比皆是。
1.3耕地收益比较效益低
耕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从理论上讲,农民保护耕地的动力更足。但现实中,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却逐渐走弱,一方面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靠天吃饭的农民越来越趋向于资源更广、选择更多的城市生活。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农民们将“保护耕地”与“坚守贫穷”划等号,一方面要保护子孙田,另一方面又无法享受更好的生活质量。
1.4耕地保护未形成社会共担机制
耕地是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因此我们国家制定耕地保护政策的初衷是保证粮食自给自足。我国地域差异明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粮食主产区往往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保护的耕地面积越大,耕地保护的成本越高,但其非市场化功效,却被经济发达地区无差别地共享,没有形成耕地保护社会共担机制,这对耕地经营者而言并不公平,因此难以调动其积极性。
2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1完善耕地保护法律制度
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三严三实”活动扎实开展,反腐败工作取得了鼓舞人心的阶段性胜利,各行各业焕发出干事创业的高涨热情。于此同时,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形势的发展给耕地保护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生态环境,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对现有的耕地保护法规制度加以认真完善,使之更加有效,更具操作性,使耕地保护工作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2.2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要认识到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放弃农业,进入城市工作生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应当正视农村土地的调整问题,完善、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确保土地不荒废、不闲置,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力。同时,引导粮食生产有序,适度地向种粮大户、种粮专业户集中,这不仅会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而且也会增加仍旧从事农业的农户的种植面积,从而为规模化经营提供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建立农村宅基地的合理退出机制,既可以通过整理得到更多可用的土地,也便于村庄的统一规划,优化农村整体面貌。同时,也杜绝了农民随意占用耕地违规建房的行为,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2.3落实耕地保护制度
宣传耕地保护的意义,让群众充分认识到我国耕地的严峻性,增强国民对耕地的忧患意识。每年的6月25日“土地日”,政府、国土部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挂横幅的形式宣传土地资源知识。第二,加大对土地违法的打击力度。违法用地代价低,当地领导对违法以经济发展为由,普遍对之存同情态度,变相保护违法成果,整顿如同走过场,形不成一定的震慑作用,作者一直在基层一线工作,对此深有感触。对执法不严的现象,国家成立国土资源督查局,追究当地政府领导责任。第三,建立耕地保护层层责任制。党政一把手对当地耕地保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把当地耕地保护的状况与其政绩、提拔利用相联系。就像计划生育一样,实行一票否决制,促使党政一把手以国土部门为主、协调各部门,共同监管,耕地保护应该如同计划生育一样,十八亿耕地的数量质量不会变,给子孙后代一个交代。
2.4探索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
耕地保护区域补偿就是要创造一个全社会耕地保护的公平环境,纠正“耕地保护就是耕地所有者的责任”这样的认识。首先要加大耕地非市场性功能的宣传,让全体社会成员认为每个人都是耕地保护的受益者。其次,应当运用财政转移支付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制定全国平均耕地资源综合权利价值标准,使建设占用耕地的发达地区给予保护耕地的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和农民一定价值的耕地外部性价值补偿,以协调不同区域耕地保护的利益关系,解决因耕地保护产权不明晰而引起的耕地保护问题上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
2.5数量质量并重,治理土地污染
耕地保护的一个重点是保证耕地质量。地方严格落实国家关于耕地占补平衡的政策,尤其做好耕地质量保护。严禁“多占少补”、“占优补劣”、“先占后补”等违规违法行为。地方政府在开垦耕地时应充分考虑地理区位、灌溉条件、劳动力等条件,不仅要做好开垦工作,也要做好开垦后耕地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实现占补平衡的真正目标。同时,在征用农民土地作为建设用地时,在同等条件下,应尽量避开优质耕地,减少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大力治理耕地污染,由于我国当前的耕地污染情况复杂,程度严重,治理污染要多管齐下。在农业生产领域,要引导和鼓励农民走生态种植、绿色种植道路。科学合理适量使用化肥农药,多使用有机肥、绿色肥;适当休耕,保持耕地的自然肥力。对于由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要强制企业做好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处理工作,严禁偷排偷倒,做好企业周边耕地污染情况监测工作,尤其是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严禁建筑行业向耕地倾倒建筑垃圾。环保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土壤、水体、空气会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因此,要全方位控制污染、治理污染,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错,都会影响到耕地质量。
2.6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应该相互协调、同步发展,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农业生产中的协调、组织作用。修建新型水利灌溉设施,加强维护和管理;通过耕地的整治整理,为机械化作业提供条件。国家应继续实施对农民的农机补贴政策,完善农村金融服务,鼓励现代化生产种植方式。加大对于农业科研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以及农业公司进行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产品流通市场,确保农民获得农产品供需信息渠道的通畅,发展培育农业协会,增强农民在市场中的力量和话语权。建立完善的多种经营制度,推动资本下乡进入农业生产领域,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规模效益。
3.结束语
耕地是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土地资源,不仅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资源基础,还直接关系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生态建设。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陈美球,刘桃菊,周炳娟,徐星璐.我国耕地保护的效果与其提升对策探讨[J].中州学刊,2012(1)
[2]陈美球.基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创新[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