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岳池县苟角中学杨国荣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这一过程进行探究式教学,这在练习课的教学中尤为重要。像“浮力”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关键词】初中物理;练习课;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0-0061-01
古代“四书”中的《大学》所说的“格物致知”,就是指从探究事物中得到知识。只有让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问题的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达到启迪智慧、理解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从而在参与认知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物理教学中,练习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是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一、培养学生强化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习惯
初中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物理知识,我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的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与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练习的解答训练,让学生在学会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学会观察和思考自然现象的同时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以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在解答物理练习的同时获得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这一过程进行探究式教学,这在练习课的教学中尤为重要。像“浮力”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教师对浮力的概念、知识反复讲解、强调,但是学生还是反映:“浮力这一知识点不好理解、难学。”其实,学生在学习浮力概念之前,在生活中通过观察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码头上的轮船)等,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学生建立在少量直接观察和具体经验基础上的概念大多比较粗浅,有些甚至是不正确的。
二、进行有效练习的设计
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善于观察。这是练习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练习的选择是关键。
1.注意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存在着诸多的物理现象,若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到“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教师用自制的“潜水艇”模拟真实潜水艇的上浮与下沉,一定会引人入胜、妙趣横生。又如,在演示电路的短路时,教师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熔丝,让学生看到短路后熔丝被烧断的结果,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和掌握,而且记得牢。
2.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自编自解物理习题等方法。
在初中物理的习题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课本中一些典型例题,按照不同的思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的练习,同时加强学生自编自解习题的训练,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并能促使其思维向纵深发展,对问题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练习课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物理练习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从而发挥主体的作用,所以大部分时间教师应让学生自主活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指点要及时、恰当。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例如,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后,我让学生讨论:“起重机将吊起重为G的物体,在将物体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3种情况下,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我只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具体的理由让学生讨论,最后在讨论中学生发现被物体“上升”和“下降”所迷惑而忽略“匀速”。找到症结后,我提出:“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将如何运动?”从而解开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
2.引路。
在引路时,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我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指导学生多作假设的方法,让学生像研究电阻那样“假设……”,从而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例如,学生做“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练习时选用长度不等但横截面积和材料相等的电阻,我向学生提问:“你们想怎样来研究影响电阻的因素?”只要学生讲得有得道理,我就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并让学生动手验证,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勇气,引导他们向问题的深处进发,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刚接触到物理知识,很多学生对题意理解欠妥而无法解题,我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把问题分成若干小问题并引导学生重温已有知识技能应用到当前练习中。例如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所做的功与手拉绳子上升所做的功的大小关系其实是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和两个力的大小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我的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尽管摆在我们面前的物理练习浩如烟海,题型花样不断翻新,可谓五花八门,但其设计方法大都采用变式,即依据提出的曲型(或理想化)模型交替变更提供材料的形式,设计新的题型,以显示其物理本质。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增强思维变通性,进而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生在练习中遇到新题型时感到陌生棘手,其思维障碍在于不善于把新题型与典型例题进行比较,去认识和把握新、旧题型物理本质上的共性,从而望题兴叹,无处下手。对此,我就通过组织有效的练习教学,帮助学生在形态各异的题型分析和对比及探究思维中,抽象出共性,洞察共同的物理本质,从而跨越思维障碍,促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得以发展,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质的飞跃。
总之,练习课的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动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思维素质、探究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现自己生命的活力与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