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富春
(德宏州芒市职业教育中心云南德宏678400)
汽车产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必将随着我国的加入WTO而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目前我国的汽车社会保有量为1亿2千多万辆,预计今后年均销售量可达500万辆。特别是随着我国汽车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势必对汽车维修行业的科技含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1.汽车产业现代化对汽车维修行业的要求
随着当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90年代以来,以电子装置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汽车产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得现代汽车已发展成为集计算机技术、光电传输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于一体的高科技载体。诸如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自动变速、ABS(制动防抱死系统)、SRS(安全气囊)AC(空调)、电控悬架以及驾驶员交通信息系统等“机电一体化”的汽车总体构建中,电子装置的比例越来越大,汽车由以机械装置为主向机电结合的科技型产品转变。这就决定了汽车维修人员在掌握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尽快掌握现代电子维修技术。
现代化汽车产业对汽车维修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随着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汽车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修理人员以机械装置为主的汽车维修方式已经不适应维修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现代汽车的要求。据劳动部门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的《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中指出,对维修类职工的技能要求在加工、安装、操作、维修、检测等五类职工中是最高的;而在维修类中又以对汽车维修类人员的技能要求为最高。这是因为要从事对现代汽车的维修,除了掌握机械类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懂得信息传感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使用新设备的操作技能。所以说,当代对汽车维修人员的要求是尽快使自己成为知识型的技能性人才。
汽车维修手段的现代化;尽管我国当前汽车维修业的技术水平依然滞后于新款车型的技术开发,也总将随着汽车现代化的日新月异而快步迈进高科技领域。面对着众多的现代化汽车,我们对汽车的维修观念也必须随之而更新,要从光凭经验、感观为主的维修方式转变为“检查靠资料,拆装靠设备,检测靠仪器”的现代汽车维修方式。以对汽车的检测为例,在轿车中,大多数都装备了电控单元,它除了控制汽车的运行状态外,还具有判断、记录汽车故障的功能,诊断设备通过接口与汽车电控单元相连,读取故障代码,向汽车维修人员提供故障的症结所在。近来,汽车远程诊断技术的推开又势必推动我国的汽车维修技术、维修方式迈上又一个新的台阶。
汽车维修方式的科学化;当代的汽车维修方式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具有着两大特点:①是从在汽车出现了故障后再去修理,向“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方向转变。也就是说,当汽车运行一定路程或时间后,就要进行强制维护,视检测情况做适度维修,从而确保了汽车的良好运行状态,降低了故障率。可以说,这种汽车维修理念上的更新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是难以估计的。②是以汽车维修从“修旧式”向“换件式”转变。以往的汽车修理主要是对受损部件的修复,但任何维修后的部件在性能上是要打折扣的,如果采用“换件式”的维修方式,用新部件换下受损部件,从而既保证了汽车维修的质量,又缩短了维修的时间。这就意味着提高了汽车的营运效益。这种汽车维修方式的转变,势必大大提高了对汽车修理工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而电脑调漆技术的应用则使原来的汽车维修漆工失去了用武之地,从而要求对汽车维修的工种结构加以调整,实现工种结构上的升级和优化。
2.现代汽车产业对中职校汽修专业的要求
现代汽车的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汽车维修人员只有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知识,熟悉现代汽车的结构、传感技术、计算机应用、液压控制和自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对现代汽车的故障进行检测和维修。那么,怎样才能使当前中职校汽修专业的学生能够适应现代汽车维修业的要求呢?
制定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优化课程设置;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汽车产业的需要,着重于应用型技术课程的开设。如电子技术原理、控制技术原理、计算机应用原理、接口技术、汽车电器设备和汽车诊断检测技术等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必须与当代汽车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要紧密联系实际,要以当今具有代表性的轿车作为典型,及时补充更新教材,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汽车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
要培养出合格的汽车维修人员就必须用新的教材来代替陈旧的教材,课程的设置也应作相应的重组。教学的实践使我们感受到,传统的《汽车修理》课是对以机械装置为主体的汽车进行故障的判断和对受损部件进行修复,显然这样的课程内容是不适应对现代汽车维修的需要。如果能够以电子技术为基本内容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来替代内容陈旧的的《汽车修理》课程,学生就可以系统的学习现代汽车的检测手段和维修方式,掌握先进的汽车维修技能。
中职汽修专业的学制问题;按照我国劳动部门的规定,汽车修理人员的技术要求在维修类人员中是最高的。正因为现代汽车的技术含量高,势必要求汽修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应当具有较高的水准,既要具有机械学的基础理论和技能,更要掌握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电子学的技术技能。特别是由于对汽修人员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汽修专业用于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的时间所占的比重势必要相应加大。
有鉴于此,对于汽车维修专业来说,中职校的为期三年的学制就显得难以适应了。我们认为,举办为期5年的汽车维修专业既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由相应级别的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按照现代汽车维修业的需要设置基础课、专业课、实习实验课,按照打好基础、宽口径、重技能的原则,依据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教学要求,制定出比较科学而合理的教学计划、开课顺序和教学大纲。
中职、高职的汽车维修专业之间的衔接。通过中职、高职的汽车维修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统筹安排,课程内容上的有机衔接就为中职校的汽修专业学生升入高职的汽修专业学习提供了通道。从适应现代汽车业发展对汽修水平的需要出发,我们应对中职校的毕业生升入高职的汽修专业学习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入学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便于更好地开展入学后的教学工作。
把符合条件的重点中职校升为高等职校;随着近些年来的对中职校的调整、合并、充实步伐的加快,国家、省市的重点中职校的办学规模、设施、质量都得到比较明显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有所侧重的扶持,把这些中职校办成为高等职业学校是可行的,仅就汽车维修专业而言,对设施、场地和人力上投入与高质量的汽车维修人员所带来的效益相比,由此所带来的社会整体效益将是难以估量的。当然,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而应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实在不具备条件的弱项专业,则应继续开办三年制的中职班。应当说,这种多层次办学的职教体制,是符合我国当前的具体国情的。
高职校和中职校联合办学的形式;就我国目前设置汽车维修专业的高等职业学校而言,学校的办学容量同如此庞大的社会对汽车维修人员的需要量相比是悬殊很大的。为了克服当前所面临的这个矛盾,高等职业学校可以通过向中等职业学校延伸的办学模式,会同中等职业学校共同办好前三年的培养工作;后两年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按照高等教育体制的模式进行运作。这样的办学形式对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调动中、高职校的办学积极性、加速培养有较高素质的汽车维修人才是有利的。
加强学校同汽车维修企业的联合,抓好实习基地的建设;开办汽车维修专业的职业院校,必须切实加大投入,力求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的效果。我们认为,目前已被广泛采用的多媒体、模块式现场教学手段,可以展现汽车各零部件工作时的内部运动关系及结构原理,将知识点直观化、动感化,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学校应有必不可少的专业教室、实习实验场所,通过对汽车各类电控系统和检测诊断仪器的实习,以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由汽车产业的主管部门牵头,通过强化开办汽车维修专业的职业院校和汽车维修企业之间的联系,形成为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校、企关系。我们认为,汽车维修企业应当把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具有较高技能的汽车维修人员的主要阵地,尽其可能地从技术力量上、实习基地上、物力上向职业院校提供支持,为我国汽车维修业的大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收稿日期:201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