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血站开展血液核酸筛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基层血站开展血液核酸筛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郭超群李运琴来祝檩

郭超群李运琴来祝檩

(河南省焦作市中心血站454000)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血站开展血液核酸筛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就NAT在基层采供血机构的开展与应用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开展核酸检测可有效地缩短窗口期,从而减少输血风险。结论根据核酸检测在基层采供血机构的应用特点,应统筹规划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重视核酸检测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人员培训机制,进一步完善现有检测模式加核酸检测模式下的实验室质量运行体系,以提高血液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一步保障血液安全。

【关键词】基层血站核酸筛查血液安全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084-02

目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病毒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是采供血机构普遍采用的筛查策略,随着试剂灵敏度的不断提高,经输血传播病毒的风险已降至很低,但由于免疫学方法的局限性,漏检的现象仍会发生,使临床用血安全存在隐患。因此,越来越多的采供血机构开始在血液筛查中引入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我国从2010年开展血站核酸检测试点工作,2012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开始把核酸检测技术纳入血液筛查策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率先开展核酸检测。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53家血站利用核酸检测技术对血液进行筛查。2013年5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出通知,要求2013年~2015年,全面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并公布具体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15年,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基本覆盖全国。本文就NAT在基层采供血机构的开展与应用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开展NAT血液筛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核酸检测原理

NAT是一系列直接检测病毒核酸技术的总称。主要原理是使用一些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通过靶位核酸直接扩增或扩增其附带信号的方法,让看不见的极微量的核酸变成直观的光电和可视信号,从而判断标本中是否存在相应的病原体。[1]目前适用于血液筛查并能满足高灵敏度要求的扩增技术主要有PCR和TMA技术。PCR技术主要由引物、DNA聚合酶、原料dNTP、模板和镁离子等基本要素组成。通过加热变性、退火、延伸3个反应步骤的不断循环,完成模板DNA的扩增放大。[2]TMA是利用逆转录酶和多聚酶的共同作用,在等温条件下扩增的反应系统。[3]

二、核酸检测的必要性

安全输血是指从采血到输入至患者体内的整个过程中的安全保障,血液安全不仅关系到受血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对预防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保障社会稳定均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免疫检测的窗口期、病毒变异、免疫静默感染等因素造成的漏检往往在所难免,这就给输血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

国外早在20世纪90年代即开始将NAT用于血液筛查,国内自2000年开始有献血者血液核酸筛查的研究报道,2010年全国医政工作会议将15所采供血机构确立为我国内地首批核酸检测试点单位,标志着我国输血传染病的血液筛查工作又向前迈了一步。NAT在血液筛查中的意义主要是:1.减少窗口期长造成的漏检;2.减少病毒变异酶免试剂检测不出的漏检;3.减少隐匿性感染的漏检;4.减少试剂灵敏度低造成的漏检。核酸检测平均可将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检测“窗口期”由原来的56、82、22天缩短至33、22、11天,分别缩短40%、89%和50%。另外,NAT还能检出免疫学方法尚无能为力的免疫静默感染、乙肝隐匿性感染、病毒变异株感染等,可进一步保障血液安全。

三、核酸检测在基层采供血机构的应用

NAT在我国采供血机构中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临床而言,对试剂灵敏度的要求更高,因采供血机构的检测目的是为了获得安全的血液,主要强调的是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且对实验室的规范操作要求更高。因此,在基层采供血机构中开展NAT,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严格核酸检测实验室的设置

开展核酸检测的血站要建立起符合标准的实验室,规范化的检测流程,做好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和人员的技术培训,积极探索建立适合血站的核酸检测模式和管理体系。注重规范的操作和严格的防污染措施,避免样品间的交叉污染和扩增产物的污染。在设备和试剂的选择上应考虑自动化程度高、试剂灵敏度高、重复性、特异性好、操作方便等多方面。

2.重视质量管理

2.1建立完善的样本留样和处理程序,样本留样和处理是核酸检测质量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否则在检测之前病毒核酸已降解,造成假阴性的检测结果。

2.2对HBVNAT试剂的灵敏度要求应比HCV、HIVNAT高,因HBV病毒载量在窗口期远低于HCV、HIV-1,HBsAg阴性的隐匿性HBV感染者的血清病毒也保持低水平的复制,这就要求检测试剂必须非常灵敏,可覆盖所有基因型,以防止低拷贝的病毒阳性血液的漏检。且我国为HBV高流行区,数据表明,我国常规血清学筛查合格的献血者中,HBVNAT阳性检出率大大高于国外献血者,且NAT阳性者中HBV占绝大多数,远远高于HCV和HIV。

2.3应尽可能采用小样本数混合检测或单人份检测,以防止低拷贝的病毒阳性血液漏检,提高检测效率。

3.运行模式及经费基层血站如何在现有机制下获得维持核酸检测运行经费,成为保证核酸检测工作持续开展的突出问题之一。核酸检测设备及试剂无论进口还是国产的成本均较高,为切实保障血站核酸检测及正常工作经费需求,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统筹经费使用,确保专款专用,发挥资金最大效益,才能保证核酸检测工作顺利持久地开展下去。此外,以何种具体形式开展血液核酸检测仍需深入探讨,要考虑核酸检测对技术要求较高的问题,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进行集中化检测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对于献血者的筛选,开展核酸检测可有效地缩短窗口期,从而减少输血风险。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采供血系统开展血液核酸筛查势在必行。根据核酸检测在基层采供血机构的应用特点,应统筹规划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重视核酸检测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人员培训机制,进一步完善现有检测模式加核酸检测模式下的实验室质量运行体系,以提高血液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一步保障血液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强,钱榕,彭继红,等.病毒核酸检测在采供血机构血液筛查中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8,28(4):375.

[2]李金明.实时荧光PCR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0:3-5.

[3]吴剑媚,张庆武,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病毒筛查中的应用及风险评估[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8,10(1):86.